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本文写于1995年,每当知青朋友们回忆往事都会提及这“户口”的命题,都会悲叹这因“户口”而致的悲剧。这篇不长的文章书写的那一刻仅是我对往事的回忆,又一次暗自的落泪。没想到的是它后来成为广大知青朋友念念不忘的文字,甚至在外省的知青中引起极大反响。厦门大学有教师以此事件作为“人的社会对人本身的异化”的教材典型案例。这不是我故事编撰有手段,而是反映的中国现代历史太真实,社会的典型性太强烈。我在写的全过程中泪流满面,就是因为如我文章结尾所说:“因为这个故事太真实”! —— 庄南燕
户口
1969年我们下乡插队时同一个生产队里有知青八男一女共九人。离开厦门前的几天时间里我们的城市户口没有任何麻烦地变成闽西武平县的农村户口。一年以后,九个人的农村户口变成了十个人的农村户口。
女人确实是一种生产力。女人是金城的老婆秀云。金城是我们一伙人里年龄最长的大哥,日本鬼子还没投降他就生出来了,文化还没大革命他就下乡了。他和秀云在文革前就高中毕业了,下乡去的市郊农场是市政府在厦门岛外的试验点,他们是首批进场的“知识青年”。文化一革命,说那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产物,试验点就被端了,农场也就散了。但是,金城和秀云这对男女好像是命中注定的“永远的知青”,1969年秋天又同我们一起奔赴武平山区,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孩子(他们早已领到“革委会”签发的结婚证)。
孩子,性别男,取名“强生”。“强生”如果是美国进口的名字也可以读作“约翰森”。金城有意给孩子取的这名字无意中却类似洋鬼子,因为本来就不想让孩子生下来,而孩子却顽强地要生出来。秀云用尽了一切自我严刑拷打的手段,喝下了种种足以摧毁人命的汤水,而那小子就是不走,强强要生出来!没有母乳吃也就无须断奶的“强生”不到半岁就留在美丽鹭岛让祖父母喂养。但他一出生,他的户口就同遥远山区里那片他从没见过的土地打成一片了。
三年后,金城的老爸提前退休要让儿子补员回厦门。因有“孩子户口随母亲”的政策规定,金城要让秀云先走以图抢救两代人的两个城市户口。不料,那政策的东西说变就变,“四面办”亮出更崭新更完善更无空子可钻的政策“孩子的户口随在农村的一方”!这个强大的政策威力彻底粉碎了金城妄想“买一送一”的愚蠢企图。权衡利弊,粗大健壮好卖力气的金城自己先走。他回到厦门当那没城市户口的儿子的父亲,秀云仍在山里继续当儿子那份农村户口的母亲。
1975年底是知青们的“冬季战役”。停滞了三年没有动静,突然来的这一次上调回厦门的招工将使几百人重新得到城市户口。这一好消息就像在上杭、武平、永定这三个大茅坑里投下了大石头,几万人的厦门知青如同挤挤挨挨的蛆虫猛然翻滚在一坑一坑又一坑的恶臭中。这场充满幸福希望的“解放战争”很快变成自相残杀的“知青内战”。用文革语言来形容就是“乱了知识青年,锻炼了四面办干部”。
自知是已婚生子招工无望的秀云眼看着我们一伙同锅而食、同床而眠的知青兄弟为着抢抓“生死牌”,突然间反目成仇同室操戈。她一声不响地为大家做饭烧水,常常独自对着灶膛流泪。那个星期天的墟日大家都跑到公社去找各自的门路,只留她独自在家。傍晚,各有心思的我们回来时,灶膛里没有烟火,也不见秀云的人影。闻到一股骇人的农药味又敲不开她的房门,我们全慌了。撞开门,床上的秀云像出水太久的草鱼,嘴巴大开却呼吸艰难,双目圆睁却视而不见。空气里充满了“乐果”刺鼻的蒜头味。记不起当时是怎样卸下门板,又是怎样把瘦小的她放了上去,只记得一路上跑得撞撞跌跌汗流浹背马不停蹄,混乱中人脚互相踩踏。翻过一道山梁时有人脚底打滑,顿时全都滚到了坡下的稻田里。摔在收割后干硬田地上的秀云不知是没摔疼还是叫不出疼,反正她没出声。我们重新把她放上去,有人提议用打结接长的稻草连人带板绑紧她,抬上来又飞奔了……
公社卫生院已经下班,跑去宿舍叫来闽南人林医生。林医生听完大家的诉说再看秀云的样相,摸了摸她的手,一口晋江话立刻浸透了泪水:“我没法了,紧去县医院!”
手扶拖拉机在夜幕中的盘山公路上小心翼翼行驶,上坡时气喘吁吁,我们全跳下来在后推,下坡时战战兢兢,公路旁的山谷像无底深渊。车灯照着高低不平的路面上的碎石泥沙,拖拉机在黑暗中蹦蹦跳跳,不知是死是活的秀云也在蹦蹦跳跳。半夜里我们才把她送到县医院……
我再赶回生产队时天已大亮。秀云房间里那“乐果”瓶还像昨天那样在地上一动不动。引人注目的是木箱上一串钥匙压着一张白纸,昨天在慌乱中没人注意的这张惨白摊开的纸上的字迹因为太熟悉而显得恐怖:
亲爱的金城:
我只有走这条路我们阿强的户口才能回厦门。所有的东西我都整理好了你带回去。你千万要疼爱阿强。做人太苦,我先走一步。
你的妻秀云 1975年12月14日
我半天木然。过了很久,失神的眼光一一巡视她的所有财产:那床打了补丁的被单,那条发硬的棉毯,那只贴着旧报纸的木箱,还有门后那只她用塑料线编织的桶袋已经装好了她的毛巾、牙杯和日用杂物。她是打点妥贴,轻装上路,义无返顾向前走去的……
不知何时,泪已成行从我的脸颊冰凉滚落。
我带上秀云的遗书,回身又赶向县医院。遗书在守护着生命垂危的秀云的知青兄弟们手中传阅,无言中的泪水化解了那场咋天还纠结难缠的招工的怨恨。县里“四面办”干部程阿姨大早就急急赶了过来。这位一向对我们厦门知青很好的阿姨,她女儿也曾插队和我们同一个公社。她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秀云的遗书,泪如雨下,不断地对着昏迷中的秀云低声呼唤“你要醒来啊,你的孩子在等你啊!”下午,接到电报赶到武平的金城哭倒在秀云的病床前,一夜之间他变得又瘦又老。
黄昏时,秀云醒了过来。她紧抓住金城的手泪流满面,嘶哑地大叫:“我不要死!我要回去!我要阿强!”围在一旁的护士悄悄退到外面去哭,医生默默站在金城身旁。医生很清楚,内脏已经严重摧毁的秀云活不到天亮了,迴光返照让她与亲人告别……
第三天,太阳还没升起,秀云就走了。
秀云埋在武平县医院的后山坡上。
强生的户口迁回了她母亲的故乡。
我的记忆里时时重现秀云瘦小的身影。她生前沉默寡言,对我们总是报以大姐宽厚的微笑。她活了三十岁,唯一的伟业就是用生命换回了儿子的户口。在千人踏万人踩的逃生路上她用自己瘦弱的躯体做了最伟大的牺牲。身为人母,她仅能以此表达她悲哀的母爱。
我的记忆里时时重现金城趴在秀云新坟上狼一样的哀号,十指深入泥土,浑身痉挛颤抖……从厦门赶到武平再送秀云入土,两天里他变成一个精神恍惚的老头。
我不知道强生现在长多大了?他也有二十五岁了。他在干什么?记得他的母亲吗?可知道他那户口的代价?
多年来没同他们父子联系,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太真实。
只希望他们看到我写的这篇短文,知道我想他们和秀云。
再过了九年的2004年冬。
2004年冬,圣诞节前。为纪念厦门老三届知青到闽西三县上山下乡三十五周年,厦门老三届同学组织文艺演出,我的《户口》被改编为朗诵剧在警官俱乐部上演,台上台下哭声一片。秀云的妹妹妹夫与我同排并座观演。我终于得知了金城父子的一点消息:他们已在80年代将秀云的骨殖带回厦门;强生三年前结婚了;金城刚退休,他一直“守寡”到孩子成家才经人介绍找了个老伴……
2007年2月大寒那天又记
图片来自第二届厦门知青老照片展
往期导读:
厦门往事:江湖艺人孤线弦
厦门记忆:我的“国民党”父亲
厦门记忆:卖菜的“大脚婆”
厦门记忆:“打石字”边上“鹰哥楼”,石去楼空鹰哥散
厦门记忆:上世纪60年代初美仁宫卖沙嗲面的“番仔婆”
厦门记忆:美仁宫尾头社的“卖水三婆”
厦门记忆:永远回不了家的母亲
厦门往事:江湖艺人孤线弦
作者简介:庄南燕,笔名雪狼,厦门人,1951年出生,毕业于福师大,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勤于笔耕,擅长刻画本埠底层人物。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