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这张名片不会丢

作者简介
张华,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学派领军人物述评》《生态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建构》《阅读哈佛》《全球伦理读本》《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诠释》《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人文学术:东方与西方》《东学西传:国学与汉学》《文化与全球化》等著作。
一系列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有关的评论文章,特别是《孔子学院何去何从?》发表以后,不少读者、国际中文教师和本行业相关人士对孔子学院的未来表示担忧,加上近来常有“关闭”孔子学院的消息传来,有不少人认为孔子学院将不复存在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孔子学院,从最初建立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误解,这类不理解和误解分各种层面。比如,有不少人将孔子学院与孔子书院等同,将孔子课堂与孔子学堂等同,还有人认为孔子学院就是原来的私塾或国学馆,不一而足。其实,孔子学院与这些机构的最大区别,一句话就可以说清:中国大陆没有孔子学院,境外才有孔子学院。的确,现在500多家孔子学院和1000多家孔子课堂均设在境外。
《孔子学院章程》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表示: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第一章第五条说明了是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在海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第一章第九条也表明中国境外机构才可申请:中国境外具有从事语言教学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力且符合本章程规定申办者条件的法人机构,可以向孔子学院总部申办孔子学院。
如今,孔子学院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境外,也来自境内。境内普通民众不了解,当然与宣传不够有关。相关部门在做好对外宣传的同时,的确也应该更加注重对内宣传。让国内民众普遍了解,才有可能被普遍理解,也才有可能减少内外双重压力。
还有很多认为孔子学院将不复存在的人士,是因为看到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更名为“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消息。实际上“更名”一说,只是内部机构程序,真正应该去看的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公告。公告明确表示:孔子学院品牌将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全面负责运行。该基金会是由多家高校、企业等发起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将会同孔子学院中外方合作伙伴,继续支持全球孔子学院发展。有关孔子学院相关事宜可通过电子邮箱info@ichinese.cn与其联系。
自2004年创办第一家孔子学院至今,已有16年的时间,孔子学院已建设和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中文教育机构,早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张具有特色的靓丽名片。
这张名片不会丢。
美文·汉风
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