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农氏课文
六年级课文《当代神农氏》教案
问题补充:六年级课文《当代神农氏》教案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设计理念: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5、教师简介袁隆平。三、理解课文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2、根据每部分内容。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3、提出质疑:(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五、学生感悟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4、一起朗读这句话。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1)指名朗读这句话。(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4、教师引导“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5、重点品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6、重点品读“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7、重点品读“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不论……都……守护、精心。)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板书设计:萌发奇想当代神农氏艰难寻找热爱科学献身科学袁隆平迎难而上终获成功
六年级课文《当代神农氏》 教案
问题补充:六年级课文《当代神农氏》 教案
●《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学生分析: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设计理念: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5、教师简介袁隆平.三、理解课文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2、根据每部分内容.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3、提出质疑:(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五、学生感悟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4、一起朗读这句话.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1)指名朗读这句话.(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4、教师引导“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5、重点品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6、重点品读“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7、重点品读“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不论……都……守护、精心.)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五、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2、完成课后练习.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板书设计:萌发奇想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的资料
问题补充:谁知道有关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的资料??告诉下~
●“南袁”,即:袁隆平 (1930.9.1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 “南袁”,即:袁隆平 (1930.9.1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发现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真正意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麦,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没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设世界上有100个人,而粮食只够90个人吃,粮食紧缺再加上财富的不均衡分配,那么就会出现50个人有充足的粮食,而另外40个人没粮食吃,于是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就爆发了,这样这场危机就从10人波及到全部的100人。 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粮食够110-120个人吃,那么粮食就不再紧缺,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囤积现象。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这些危机。 袁隆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多项国际奖。 全部
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当代神农氏
问题补充: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当代神农氏
●用袁隆平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管你是什么英雄,没有饭吃就是狗熊!他解决了中国很多人的吃饭问题。还有,他的名字价值1000个亿,这是当年他获得科技进步最高奖时,对他的名字的预估。
《当代神农氏》的作者简介
问题补充:《当代神农氏》的作者简介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氏
问题补充:“他决定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他决定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饥荒恶魔。”那句好?好在哪里?
●他决定要像传说中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大地上肆虐的饥荒恶魔。”神农氏的类比展示了他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