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术知识点总结(铸造技术知识总结)

铸造技术知识?

铸造工艺步骤主要包括:

一、型材制备:研发设计出铸件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

二、制作模具:根据型材制备出的图纸,用金属或木材加工制作出铸件所需的模具;

三、铸造前准备:将原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放入铸模中,并以压力注入,把熔融金属填充到模具中;

四、凝固、排渣:等待熔融金属凝固定型,然后使用水流把模具中的渣游集起;

五、抛光清理:对凝固好的铸件进行抛光和清理,使之达到预定的表面要求;

六、检验完成:进行尺寸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延伸阅读

铸造设备功能及技术?

铸造主要设备包括铸造铁炉、浇铸铁罐及铸造模具,另有铸造沙,其中铁炉用于熔化铁矿或废铁,铸造铁罐用于盛运铁水,模具用于产品造型,铸造沙用于产品成型。技术要求较高的一是铁水温度的掌控,二是浇铸时间和方法的控制,三是模型制做的精细等。另外模具的开发又是一项十分精细和高技术的工作。

《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有那些?稿件好发表吗?

《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

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

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在这一时期内开发出大量性能优越,品种丰富的新铸造金属材料,如球墨铸铁,能焊接的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使铸件的适应性更为广泛。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使铸件具有很高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铸造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环境卫生也大为改善。20世纪以来铸造业的重大进展中,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和化学硬化砂造型这两项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两项发明,冲破了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给铸造工艺开辟了新的领域,对提高铸件的竞争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古代铸造方法?

在我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中,铸造占着突出的地位,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劳动人民通过世代相传的长期生产实践,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铸造工艺。其中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被称为古代三大铸造技术。

泥范铸造

从考古发掘来看,夏代已经能熔铸青铜。最初的铸型使用石范。由于石料不易加工,又不耐高温,因此,石范很快被泥范取代。商代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标志,已经用泥范铸造铜锛、铜铃等。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冶铸技术达到鼎盛时期。为获得形状复杂、花纹奇丽的青铜铸件,冶铸工匠选取质地纯净、耐火度高的泥沙炼制泥范。

在造型工艺上,泥范铸造以分铸法为基本工艺,从而铸成复杂的器型,或者先铸器身,然后在上面合范,浇注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在浇注器身时,将二者铸接成一体。春秋时期,先铸附件后铸器身这一工艺成为分铸法的主流。对范芯的干燥、焙烧、装配、均匀壁厚,使之能够同时凝固,预热铸型使它能顺利浇注。在这方面,商周时期已摸索出一套成熟工艺。

泥范铸造的又一个杰出成就,是叠铸法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叠铸是把许多范块或者成对的范片叠合装配,由一个共用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就可以得到几十甚至上百个铸件。我国最早的叠铸件是战国时期的齐刀币。汉代,叠铸法广泛用于钱币、车马器的生产。唐宋时期,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的工艺日臻成熟。沧州五代时期的铁狮子、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都是世界闻名的巨大铸件。

铁范铸造

铁范铸造又称金属型铸造,其铸型材料不再使用石头和泥沙,而改用金属,耐用性更强,实现了从一次型向多次型的飞跃,这在铸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53年,考古学家在河北省兴隆县发现了铁范,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白口铁的金属型浇注生铁铸件。这批铁范包括锄、镰、斧、凿、车具等,范的形状和铸件吻合,壁厚均匀,利于散热;范壁带有把手,以便握持,又能增加范的刚度。除铁制金属型外,战国和汉代也使用铜制金属型铸造钱币。由于金属型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产品规格齐整,又能保证得到白口组织,与铸铁柔化术配合使用,在古代农具铸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熔模铸造

传统的熔模铸造一般称失蜡、出蜡、捏蜡或拔蜡。《唐会要》载,开元通宝已经使用蜡模,这是失蜡法的最早文献记载。现在传世和出土的开元钱币,有一种带有甲痕,据说就是用蜡模铸造留下的痕迹。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记述了这一工艺,用蜡刻画成模,放在桶状容器里,经用澄泥浆多次浇淋后,撤去桶板,加敷含有盐和纸筋的细泥和背泥,做成铸型,然后出蜡、浇注。这种方法用于小型铸件,与明清时期失蜡铸印工艺比较接近。古代熔模铸造多用作艺术铸件或钟等

几种特种铸造技术推介?

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精密铸造、石膏型精密铸造、陶瓷型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真空吸铸、挤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半连续铸造、壳型铸造、石墨型铸造、电渣熔铸等。

基本特点 (1)改变铸型的制造工艺或材料 (2)改善液体金属充填铸型及随后的冷凝条件 以上两方面为特种铸造的基本特点,对于每一种特种铸造方法,它可能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特点,也可能同时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如压力铸造、采用金属型或熔模型壳的低压铸造、采用石膏型的差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均具有两方面的特点;而陶瓷型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等只是改变了铸型的制造工艺或材料,金属液充填过程仍是在重力作用下完成的。特种铸造的优点 (1)铸件尺寸精确,表面粗糙值低,更接近零件最后尺寸,从而易于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2)铸件内部质量好,力学性能高,铸件壁厚可以减薄。(3)减低金属消耗和铸件废品率。(4)简化铸造工序(除熔模铸造外),便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5)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