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蒙氏数学等量代换教案及反思(学前班蒙氏数学等量代换的教案)

学前班蒙氏数学等量代换教案?

一、设计背景:

  学前儿童已经能够区分物体的大小,初步进行重量比较,但对重量相近物体还不能分清轻重,必须教会他们借助工具确定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幼儿对比较轻重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到底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较轻重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任务在于让幼儿学会比较轻重的几种基本方法,初步理解重量的传递性。

  二、活动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工具确定物体轻重的必要性。

  (2)能按物体的轻重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项排列物体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发展幼儿的判断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

  (1) 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初步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能按重量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增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幼儿初步感知“轻”、“重”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幼儿懂得比较轻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书本、石子、棉花、大象、小狗、小鸟、天平等)等。

  五、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学会“看一看”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

  1.播放动物园里动物活动的录象,引出轻重的话题 。

  提问:哪一些动物重? 哪一些动物轻?

  2.总结:以上方法为“看一看”比较轻重的方法 。

  3.提问:谁还能说出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

  (1).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2). 出示一包棉花和一块石子 。

  (3).幼儿进一步感知通过物体外形感知轻重的方法 。

  (4).在无法从外形判断轻重时,但仍然用“看一看”的方法判断轻重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的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领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一)学会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1. 请认为棉花重的同学举手?请认为石子重的同学举手?大家判断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幼儿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2.教师小结:棉花和石子用眼睛看,不能精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较出谁轻谁重。

  板书: 用“掂一掂”比较轻重

  (二).学会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轻重 :

  1.出示重量接近的1个胡萝卜和1个马铃薯(土豆)。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一些方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胡萝卜和马铃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幼儿观察,现在你知道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胡萝卜和马铃薯谁轻谁重时,我们发现要想精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

  7.出示文具盒和计算书。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计算书重;

  生2:计算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计算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计算书重 。

  得出:课桌上文具盒比计算书轻 。

  幼儿实验,交流讨论 ,猜测结果。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从而懂得轻重是相对而言的。

  (三).看一看:观察图片判断大象、小狗、小鸟谁最轻?谁最重?初步理解重量的传递性。

  (四).想一想:请幼儿比较轮船和石块谁轻、谁重 。为什么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底呢?

  (五).排一排:请幼儿按由轻至重及由重至轻的规律对物体进行正逆排序,巩固幼儿对轻重的感知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熟悉 。

  1. 比一比,幼儿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说一说,先让幼儿独立完成,再引导幼儿说出谁最重?谁最轻?为什么?

  3.延伸,讲解故事《笨驴》,并升华知识点 。

  六、 活动反思

  1、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原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

  “称一称”的比较轻重的方法。活动中自己得出了很多结论,领会到了探究的快乐,活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让幼儿一直保持着参与的激情。最后,《笨驴》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让幼儿充分动脑,更是知识的升华。

  2、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看一看”比较

  的方法;在亲身经历中通过探究和协作活动学会“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学会“称一称”比较轻重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实物等从多感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会知识。

  3、让幼儿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我们要做到”蹲下来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教学中要肯定幼儿的一切努力,赞扬幼儿的思考结论,激励幼儿的创造欲望。

  最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延伸阅读

中班蒙氏数学《数物结合》公开课优秀教案?

蒙氏数学观摩课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大家能够抽出时间来观看我这次的蒙氏数学观摩课。在此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是一节蒙氏数学课《数物结合》它是让幼儿体验数字与物品的对应关系,设法将抽象的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在生活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数量的同时,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10以上数的含义并加深对两位数表达方式的印象。

本节课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使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授课开始:

一、教学名称:

蒙氏数学

二、教学内容:

《数物结合11—15》

三、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数字与实物(数量)的对应关系。

2、能认读数字11—15。

3、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体验成功感。

四、教学准备:

1、串珠、数字拼版

2、彩色纸条、圆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学过程: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游戏:《小火箭》

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发火箭啦——11、12、13、14、15,发射!

出发到太空喽!

2、集体活动

①感知数物结合

⑴创设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国,还有彩色王国。金色王国里有许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国里有许多彩色串珠,它们想成为好朋友,怎么办呢?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卡片决定介绍它们认识,我们帮它们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刚才小朋友们玩游戏《小火箭》时,小朋友都听到老师说那几个数字了呀?(11、12、13、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数字拼板、数字卡片11,再取出相应数量的串珠卡(个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数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数字拼图。

⑷请个别幼儿操作学具“串珠、数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数字,以增加幼儿的兴趣。

②游戏:“找数字”

教师边拍手边问:“小朋友,我问你,,哪个数字不见了?”

幼儿边拍手边答:“尤老师,告诉你,数字11不见了。”

然后请幼儿放回原位(游戏可反复进行)

3、分组活动:

创设情境:还有很多物品想和数字卡片交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① 看数字,贴星星。

② 读一读,涂与数字相对应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数字拼板”。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每组个别幼儿展示并讲解自己操作的情况,感受成功的体验。

六、教学总结:

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11——15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数学主要是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生活实际操作为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一步探索创造。并且通过蒙氏数学的学习可帮助幼儿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幼儿善于提问,爱思考的习惯。

中班数学连连看教案?

  活动目标:

中班活动课《数字连连看》教案

  1.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2. 能根据点数的结果将数、量一一对应。

  活动准备:

  大点卡,数字卡(0——9)一套、水彩笔、粘贴图案、表格每人一套(电话号码教师提前填好)。如:

  6 0 3 2 3 5 7 9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做游戏,请看:(出示点卡和数字卡)。

  提问:数一数这张点卡上有几个点点?能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 过程:

  1. 提问:如果放假的时候你看不见你的好朋友但又非常想念他,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方法,如:去找他玩;给他打电话,引出电话号码。)

  2. 要给好朋友打电话需要知道什么呢?(电话号码)

  有的小朋友不认识字,你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让他们知道你家的’电话号码呢?(用点来表示)

  3. 电话号码连连看。

  每位幼儿根据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卡片(可以画、粘贴等)如:

  6 0 3 2 3 5 7 9

  教师提示:一个空格内只能表示一个数字;请幼儿讨论“0”的表示方法。

  教师巡视查看幼儿数、量的一一对应情况。

  4.展示自己制作的电话号码卡。

  三. 小结:

  今天小朋友自己设计制作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卡,可以送给你的好朋友,以后可以相互联系。

中班数学《小动物住哪里》教案设计?

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住哪里

1、能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会排出5以内自然数列,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

2、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确定物体排列顺序。

3、培养完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按要求操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火车图片、火车音乐,1~5数字卡两套,动物贴饰:小兔、小猪、熊、青蛙、猫各两套(其中一套小动物身上编上1~5序号),楼房挂图(窗户立体设计可开合)。

2、操作卡(树、苹果、蛋糕图形各一排,每排数量均为5),蜡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动物坐火车

1、伴随火车开动的音乐,出示火车图片,提问:什么开来了?

火车有几节?(幼儿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火车节数)

谁来用数字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节车厢呢?

引导幼儿观察火车头,从左到右贴数字卡。

2、今天小动物们要坐火车回家去,火车就要开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该上哪节车厢,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出示小兔图片)

小兔的车票上有数字几?它应该上第几节车厢呢?

(请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送小猪、熊、青蛙、猫上火车。音乐起火车开动,收好图片。)

二、游戏:小动物住哪里

1、小动物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看看它们住的房子有几层呢?(出示房子挂图)

谁来用数字表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楼呢?引导幼儿从下到上贴数字卡。

2、每层楼住着谁呢?老师依次打开窗户,幼儿说出xx小动物住在第几层楼上。

3、我们请小动物下楼来玩好吗?我们先到第几层楼请谁?又到第几层楼请谁?

幼儿说出序数词,依次请所有动物下楼。

4、老师将小动物排成一排,请幼儿说出:谁排第一、第二?

交换小动物位置,再说说各个动物排第几。

三、图卡操作

请幼儿取出操作卡,老师逐一提出要求:

请给第三棵树涂色,请给第一、第四个苹果涂色,请给第二、第五块蛋糕涂色。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单双数》?

1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2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别10以数的单双数。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在教学角里提供木珠、雪花片等操作材料。

各种贴绒水果、动物、教学卡、汉字卡……。

四、设计思路

幼儿区别和理解10以内数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各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第三运用上面的技能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如6个物体先用数字6表示,然后通过操作知道6个物体是成双,即确定6是双数。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并且可以举一反三。

五、活动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通过寻找活动感知单和双的含义。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3)让幼儿说出大自然中成双或成单的物体。

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教幼儿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某组物体是成双还是成单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数是单还是双?让幼儿了解区别单双数的操作定义,即“两个两个数,……”

(3)让幼儿操作教学角里的材料,区别盒子里的物体是双还是单,贴上相应的汉字。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两类。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先让幼儿在每个数字下贴上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义去证明。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该环节着重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超10的物体,让幼儿区别单和双。

如何设计一篇小学数学高质量教案?

如果你要参加比赛的话我建议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个知识点的设计,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注重知识点的整体建构。

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连接着各个知识点。我们要从多维度理解这个知识点。把知识点的内外本质找出来,具有同样本质的东西可以进行整体设计教学。比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它们其实都是计数单位的计算,都是整体与部分之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他们设计成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的内在本质。

其次,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整个单元有一个大目标,所有知识点的教学不能偏离这个大目标。

再次,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围绕主题进行,设计问题,创造情境。

最后,开展持续性的教学评价。

所以我们的单元设计应该抓住核心,整体建构,凸显本质。

大家不防尝试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按颜色分类的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能按物体的红、黄、绿颜色分类。   2、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能力。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卡片小猪各一只,卡片房子各一座。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头饰和卡纸做的马甲各两个。   3、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大三角形和盒子各一个,小三角形各20个。   4、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手指游戏《剪刀、石头、布》。   二、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为小二班的小朋友介绍三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三、巩固复习红、黄、绿三种颜色,并学习分类。   1、贴出红、黄、绿三只卡片小猪,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颜色并为三只小猪取名:小红猪、小黄猪、小绿猪。   2、贴出红、黄、绿三座卡片房子,请幼儿说出房子的颜色。   谈话:三只小猪各盖了一座房子,现在三只小猪要回家了。小红猪回到了自己的小红房子里(教师边说边将小红猪贴到小红房子里)因为小红猪是红色的,所以它的房子也是红色的。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黄猪的家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小绿猪呢?   3、请两名幼儿将小黄猪放进小房子里,将小绿猪放进小绿房子里,并引导幼儿讲明理由。   4、点题:小朋友们真棒,知道将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这就是按颜色分类。(教师板书课题)   四、游戏“颜色找家”。   1、利用手偶游戏“小老头”将红、黄、绿三种颜色的6个物体头饰分别发给6个幼儿。并请幼儿说出头饰的名称及颜色。   2、出示红、黄、绿三个大圈,请幼儿依次(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说出每个圈的颜色。   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这三个大圈是6个头饰的家,你的头饰是什么颜色你就钻进相同颜色的圈里,请带头饰的6个宝宝把你的头饰送回家吧。   3、6个幼儿按要求钻圈,钻错的,集体订正。   五、游戏“找朋友”。   1、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6个卡纸马甲,请幼儿分别说出马甲的颜色。   2、先请3名幼儿上前分别穿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马甲,再请3名幼儿也分别穿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马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3、教师讲明游戏规则:穿相同颜色马甲的两个小朋友是好朋友,现在,请台上的3位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好朋友在哪?把他牵到前面来,和他手拉手站在一起。   4、教师和其他幼儿同唱歌曲《找朋友》,台上的3个幼儿找朋友。   5、活动评价   六、游戏“三角形找妈妈”。   1、谈话:有一群三角形宝宝找不着妈妈了,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一找妈妈吧!   2、给每个幼儿发一个小三角形,请幼儿和同伴说一说自己三角形的颜色。   3、教师出示红色的大三角形,扮演妈妈呼唤红三角形宝宝回家,请拿红色小三角形的幼儿将其放进红色的盒子里。教师拿着红色大三角形巡视,指导幼儿分类。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黄色、绿色的分类游戏。   七、活动结束。

数学教案的标准格式?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扩展资料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

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 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 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