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
桃花源记恐怖真相是渔夫误入人死后的世界所看到的一切。可以发现,桃花源里面的人,生活都非常封闭,实际上是忘记了自己已经在秦朝战乱中死去的事实,所以时间就定格在了秦朝。也就是说,桃花源记恐怖真相就是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坟堆。
桃花源记翻译,简短点?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拓展资料
最近《桃花源记》突然火了,火的原因不是因为高考,也不是因为古文必背,而是网友们各种细思极恐版的解说,有人说渔夫进入的一座古墓,桃花运的人早已死于战乱,还有一种是他进入的是另一时空,也有人说渔夫带太守进去了桃花运,并对这里进行了掠夺,刘子骥去找的时候看到的一片尸骨,所以被吓病了。
看到这里,小雨也是汗毛一栗,真佩服网友们的脑洞,今天小雨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陶渊明先生到底想表达什么?
《桃花源记》是东晋名士陶渊明的一篇文学代表作品,关于桃花源记中的历史真相,有许多文人大家都对此做过讨论。
清华园“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1936年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中,就对此进行过大量讨论与考证,并推测出了桃花运所在地应该在今天的陕西华阴至河南灵宝一带或洛水上游(现今商洛地区)一带。
《桃花源记》讲的一个渔夫误入桃花源的故事,他发现源中村民如同生活在世外桃园,出来时,村民们一再嘱咐不可对外人说,而渔夫处处作标记,却再也找不到进去的路,南阳的“高尚士人”刘子骥也前去寻找,也没找到,不久之后就生病去世了。
为什么刘子骥不久就去世了,渔夫后来怎么样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看最近爆红的《桃花源记》四大细思极恐版
另一时空说
假如桃花源存在的是另一时空,按照现在科学的论证,宇宙中另一时空是存在的,只是没找到进去的路,因此当渔民第1次误入桃花源的时候,出来时虽然处处留了标记,但他想再次回去的时候,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而刘子骥去寻找,因为另一时空的关系,可能受到了辐射等,所以回来后不久便去世了。
阴谋掠夺说
这个说法认为,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渔夫带着太守找到了桃花运,当时晋朝太元年间,因为南北朝对立,长期战乱,人口骤减,武陵太守听说这事后,就派兵去掠夺物资,将这里夷为平地,然后对外宣传找不到这个地方,真实的目的就是要掩盖真相,而刘子骥在去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了真相,所以被灭口了。
地质灾害说
按照桃花源记的记载,桃源村应该是一个群山环抱,中间有一片开阔地的山谷地形,这种地方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大型地震的,渔人再去寻找时,可能桃源村已经因为这些灾害而毁灭了,所以太守没有找到,而刘子骥看到这样一片净土毁了,心中难免感伤,最终郁郁而终。
阴宅说
这个说法也是最恐惧、最邪门的一种说法,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时,小雨冷汗都出来了,真是佩服网友的想象力。
根据原文中提到的,渔人进入桃花源前,打鱼时突然出现一片桃花林,穿过桃花林发现前面有一个山洞,渔夫便进了山洞后,发现越往里越宽敞,这个渔夫胆子真的很大,看见一个山洞就敢钻,也不怕里面有什么毒蛇猛兽。
而这个山洞并不是山洞,而是墓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代的村落并不像现在一样做城市规划,都是私搭乱建,古人反而对墓穴非常重视,“阡陌”这个词的意思除了小路,也经常代指通往坟墓的路,陶渊明似乎故意留下了破绽。
而且村中还有酒有肉,当时天下兵荒马乱,这个物质条件太不可思议了。村民们说,自秦朝躲避战乱来到这个地方,便再没有出去,既然渔人能进来,便说明村民是可以出去了。
秦到东晋,中间有600多年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好奇外面的世界吗?除非这里住的都是已经去世的人,只有死人才不会出去。
而渔人出去时,处处标记,刘子骥也来寻找,都不能找到,这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渔夫食言,村民“生气”了,所以将桃花源隐藏了起来,他们自然找不到,甚至还发出了诅咒,所以刘子骥回去没多久就死了。
以上四种说法都来自于网友们各种脑洞大开之版,任何故事都经不起推敲,果然是细思极恐,而小雨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个故事其实陶渊明另有深意,在文末,故事都讲完了,陶渊明突然插入一个刘子骥,这种手法蒲松龄写鬼故事的时候也经常用,就像这是我隔壁家王大爷说的。
无非是拉刘子骥做佐证,但其实并不是,刘子骥这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晋书》记载,他是一个游客,好游山泽,和徐霞客是一类人。
其实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也提到过他。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这个故事讲他在深山看见两个仓库,中间隔着水,他过不去,等再过几天去找时,却再也找不到了,和《桃花源记》类似。
这说明在《桃花源记》之前陶渊明就已经写过类似的故事了。
桃花源记真的是一个鬼故事吗,其实不是,在戴延之的《西征记》中记载,当时天下纷乱,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方都建起了城堡,被称之为坞。
河北灵宝附近,当时有一大片桃林,据说是夸父死后的拐杖所变,这个地方就叫桃原,这附近曾修了一个檀山坞,坞里百姓自给自足,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而戴延之去的时候,正好是春天,所以桃花漫天。
而戴延之与陶渊明相熟,听说此事后,便触发了他写这篇文章的灵感。表达了他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那最末的渔夫和刘子骥为何都找不到桃花源呢?
渔人出来时,村民再三嘱咐千万不可以对外面人说,但他出来后,便处处作标记,还带太守去找,说明渔人失信了,他把诚信丢了。
显然这样缺乏诚信的做法,肯定是找不到桃花源这片净土的,这种令人向往的地方,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果现实中的人进去,肯定会对这里造成破坏,所以诚信是进入这片净土的唯一方法,当渔人再次进去时,他已经丢失了诚信,自然找不到了。
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都知道陶渊明就是一个隐士,他最向往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在古代,品德高尚而又不满现状的人,往往想找一个地方隐居。
而桃花源就是最好的地方,但桃花源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所以即使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有多么向往这种地方,甚至想去过隐居的生活,都不可能有一片这样的净土,既然现实生活中,找不到,那可能就只能去往天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