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论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和谐发展,意味着他有能力担当多方面的任务,而培养这种人就需要面的教育。
所谓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是要尽量地发展“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财富”,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各种潜在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拓展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人,知道他是教育家,他的名字和他关于教育的名言充斥着各类关于教育的文章和讲话。如果一个关于教育的发言稿不引用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就好像没有理论高度。但是,也许那些引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不一定都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多数人对苏霍姆林斯基了解的都是只言片语,对他的名言的引用也多为断章取义。所以说其实我们好多人对苏霍姆林斯基是陌生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张口闭口谈苏霍姆林斯基,却没有读过他的书,不了解这个人,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今天就整理一下学习内容,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
一、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生,和孔子同一天生日;1970年9月2日去世,年仅52岁。
苏霍姆林斯基17岁中师毕业,留在母校教书,卫国战争爆发后,23岁的苏霍姆林斯基投笔从戎,奔赴反法西斯战场,作战英勇。半年后身负重伤,一个弹片击中上半身,一直没有取出来,这是导致他最后去世的原因之一。1942年2月,他身负重伤右臂险遭截肢,后来右胳膊保住了,但永远短了六公分。苏霍姆林斯基是英勇的卫国战士,是忠诚的爱国者。
1944年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他回到了他的家乡,当了四年教育局局长,然后辞去局长坚决要求去学校,到帕夫雷什中学做校长,自1948年,他在这所农村学校一干就是22年,直到1970年9月2日,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为什么说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家?
第一,他有实践。而他的“实践”是和孩子摸爬滚打,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他每天坚持亲自上课,一直坚持在一线研究学生。苏联的学校是十年制(后来改成十一年制),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他能够教一年级到十一年级除了制图课外所有的课程。为了上好课,他把一年级到十一年级所有学科的教材通读自学了一遍,做了所有习题,而且还做了很多补充。他留下了大量的工作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成就显著。“帕夫雷什中学”所在的帕夫雷什镇只有6000人口,他在这样一所乡村学校校长期间,苏霍姆林斯基就培养出了工程师84人,医生41人,农艺师38人,教师49人,其他专家30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他有思想。有《苏霍姆林斯基文集》(五卷本),有43本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篇小说、故事、童话。他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
他的教育科研,不是冷静的研究,更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充满感情的投入,是全身心的实践。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他长期坚持写教育日记。他的文字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儿,既具有文学魅力又非常具有可读性。
他身为校长,始终兼任语文教学,不断地研究这门课的教学问题,他曾试办六岁儿童的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他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多年教学经历中178名“最难教育”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所以他的理论不是空想空谈出来的,一切都源于生动的教育实践。
三、敢于质疑。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质疑的,包括他特别尊敬的马卡连科。他与马卡连科是校友,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崇敬他,多次在著作中称他为“我的导师”。但他并不因此迷信马卡连科,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马卡连科的某些教育思想和观点提出了质疑。马卡连科把集体当做目的,认为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集体,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服从集体不应该无条件,集体是个人发展的条件;集体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人是最高价值。
前苏联在1958年大搞生产教学,劳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他又第一个出来反对这种过头的做法。
今天看苏霍姆林斯基很多观点,都极为超前,比如关于人性的教育,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关于研究性学习等等。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苏霍姆林斯基忠于真理,他的观点从来旗帜鲜明,从不唯书唯上,更不见风使舵。
苏霍姆林斯基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决不妥协。读他的书,我们不仅读到了他的爱心,他的智慧,还读到知识分子的气节与风骨!
苏霍姆林斯基始终脚踏实地,立足于实践,真正面对学生的心灵、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特立独行,只忠于自己的心灵,忠于自己的生活,忠于自己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除此之外,他不迷信更不臣服于任何“权威”。他做的是“真教育”!他坚持自己发出心灵的声音,宁可失去世俗的种种“名利”,也不放弃真理。他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当时苏联不准出版。他逝世以后,人们逐渐知道他教育思想的价值,这本书最终成为世界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属于全人类,他的气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