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山水连湖之:乡贤张期凤

吾乡连城山水间(张卫国摄)
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乡村的本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品德高尚、不遗余力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贤者,被人们尊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地处枞阳城西的县开发区连湖村,背靠群峰巍峨的连城山,面临波光粼粼的连城湖,地理位置独特,土地肥沃,民风纯朴,历史文化丰厚,与灵山秀湖相互辉映的是当地浓郁的乡贤文化。
连湖村风景(张卫国摄)自明清以来连湖(连城)一带,涌现出了一大批造福一方的乡贤,张期凤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张期凤,字九翥,为人慷慨果敢,私谥“孝义”。明朝崇祯年间,长江南边发生了一次大饥荒,灾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一江之隔的连城(连湖)孝义公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很多走投无路的灾民,慕名前来投靠。刚开始孝义公一家还可以应付,随着灾民来的越来越多,家里的粮食就捉襟见肘了,为保全灾民的性命,孝义公想尽一切办法筹措粮食,对前来投靠的灾民,能收的尽收,不能收的也克服困难予以收留。冬去春来,播种的季节到了,孝义公拿出种子和农具,让年轻力壮的灾民先回家耕种,年老体弱的灾民留在连城,一直到庄稼成熟了,才把所有灾民送回家。这种灾情在江南反复发生了好几年,每次灾荒发生,孝义公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灾民渡过难关。为感谢孝义公的救命之恩,回到家乡的灾民,在江南建德的八都山上,为孝义公建了一座张公祠,专门用于奉祀孝义公。祠里常年香火不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顺治己亥年,连城一带受到倭寇侵扰,海贼时常抢夺乡人的财产、子女,孝义公带领团练乡勇与敌人作战,把乡人被夺的财产和子女悉数送还。池阳有一个方氏耄耋老人,只有一个小儿子,母子相依为命,不巧儿子被海贼抢走了,一直没有音讯,老人整天以泪洗面,以为儿子被贼杀死了,到处找人谋求立嗣子。孝义公得知后,带人深入敌营,把其子从海贼手里夺了回来,送回家中,老人感恩戴德大喜过望。孝义公敦厚孝友,好义有为,连城张氏族人一致推举他做族长。顺治十年,他在连城捐千金,历时二年,修建了一座张氏祠堂,每年祠堂的祭祀用品,都是孝义公亲手自备,而且还购置了很多公用田产,田产的租金用于祠堂的维护和资助子弟读书。连城一带的大桥和官道,孝义公每年都出钱修缮,乡邻无不交口称赞。其事迹载在《安庆府志》《道光桐城续修县志》,《连城张氏宗谱》上也有相关记载。传承好乡贤文化,需要从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与智慧,自古以来,乡贤文化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贤是地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新时代需要新乡贤,用他们的懿言嘉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END–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张东红 微信名连城一啸安徽枞阳人,连城张氏后裔相 关 链 接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先睹为快|《枞阳杂志》2020年第4期(文乡专版)目录云岩闲草|老土灶,在这里遇见枞阳方言广播台 |【张兴周】晒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