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属于哪个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户口吗

深汕合作区属于哪个市?

1、深汕特别合作区隶属于深圳市和汕尾市共同合作管理的副地级市。

2、别名:深汕特别区 深汕新区 深汕特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全称为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 ,是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

深汕区是深圳户口吗?

深汕区是深圳户口

拓展资料

仲夏时节,深汕大地,蓝绿交融,万物生长。

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明确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主体框架基本成型,社会民生福祉保障有力,乡村振兴底板更加牢固,基本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建成保障有力的民生幸福新城,建成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新城,建成具有湾区标准、深圳特色的“田园都市”。

“这是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18年揭牌成立以来,第一个五年和远景规划,意义非常重大!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怎样去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南岭表示,规划透出的“深圳味”特别浓,包括先进制造业承载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海洋产业集聚区,以及改革创新深圳精神。

在南岭看来,深汕未来要建设三座城,一个是滨海新区,一个是产业新城,一个是田园都市,这是非常现代和开放发展的思维,很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重点,即突出现代产业发展支撑、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点、利用“双改”综合改革试点,确保规划扎实推进。

纲举目张,起而行之。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按照“加快重点片区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促进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深汕发展定位,奋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加快成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一极。

区位优势+双区驱动

加速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

潮起大湾区,风正一帆悬。

“五一”前夕,央视《走进老区看新貌》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报道称,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开启深圳、汕尾跨越地理空间限制的“飞地经济”新尝试。如今,这里的102个产业项目中有94个来自深圳。

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答好区域协调发展这道考题?《规划纲要》提出了发力方向:

一方面,主动融入“双区”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积极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主动承接大湾区优质产能,建设深港澳合作新平台。加速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推进与深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等衔接一致,加快建设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区,创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

另一方面,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法规政策保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要素跨区域有序便捷流动,增强对汕潮揭都市圈辐射功能,提高对粤东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能级。

“‘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全面融合新阶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宇博士指出,对深汕特别合作区而言,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序发展飞地经济”要求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落实《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使命的攻坚阶段。

刘宇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充分发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粤东地区关键节点的区位优势,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领域先行先试,为丰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内涵提供广东经验。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典范,未来值得期待。”广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魏法谱分析。

对标深圳+自身造血

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城

“深圳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并不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深圳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其他都是空的,民生这些东西没有经济支撑都起不来。”南岭强调,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这份《规划纲要》紧紧抓住了现代产业发展。

进入5月以来,位于鹅埠片区的深汕智造城重点产业项目全速推进,吊塔林立、设备轰鸣,一栋栋白色厂房拔地而起。

深汕特别合作区主动承接先进产业和先进技术,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产业新城。

《规划纲要》提出,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深度参与全市产业分工,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产业格局,加快建立“6+4”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城。

西翼——深汕智造城,规划探索“智造+城市”营城模式,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构建“一带三园”规划空间格局。其中,“一带”为西部产业发展带,“三园”及其产业布局为:北部先进制造园主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中部生态环境园主要布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南部临港产业园主要布局临港物流与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其他海洋产业。

东翼——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重点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特色集聚区。联动滨海经济带海工装备等智能智造资源,奋力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

滨海经济拓展带,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南部沿海地带,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工装备等产业,打造滨海科技创新高地。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加自身造血功能。这个造血功能怎么造?要利用深圳的优势。”南岭举例强调,现在有很多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了资金,要拓展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就应该抓这些资源,这是实现未来规划最根本的。

显控科技就是一个成功案例。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在南山区,2019年将生产基地迁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约2亿元的销售额,今年以来订单增长了60%。公司董事长宋斌说:“深汕特别合作区给了公司足够的发展空间,目前积极为上市做准备,未来将继续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智造新城。”

吸引显控科技的不仅是土地空间,还有产业链的优势。

正如《规划纲要》所提,深汕特别合作区制定“大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发展模式,针对产业链核心部位、关键环节、薄弱之处,依托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吸引高关联配套企业集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稳链”。

“充分发挥头部企业、重大项目‘链长’作用,促进产业链做大做强,将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成长的良好环境,可再现深圳‘热带雨林式’发展的盛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刘琳琳博士评价道。

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刘宇指出,第一,深汕特别合作区要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构建与大湾区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依托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供应链关键节点集中承载地。

第二,全面融入全市“20+8”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助力深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与粤东地区产业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粤东沿海经济带。

第三,要抓住“双碳”战略为深圳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为深圳绿色发展提供深汕样本。

主战场+主力军

为深圳乡村振兴先行示范贡献“深汕力量”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示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共有53个产业园入选,其中包括深圳市的4个项目,深汕特别合作区优稀水果产业园榜上有名。

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预计将超过3家,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80%以上。

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将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发力,打造具有湾区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都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乡村、发展一批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强村;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区—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建设五条规模能集中体现十类资源禀赋特色的“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嵌入深圳市打造的现代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一村一品”新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规划纲要》明确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项改革目标。

“要用非常现代的思维,充分利用深圳的一些国家政策,有序推进土地适当集中,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种业,探索现代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化等改革举措。”南岭强调。

刘宇也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区要坚定不移地将深圳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到“三农”工作中,一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居环境、供水设施、垃圾转运、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短板还比较明显,离“深圳标准”还有差距,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另一方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此外,农民富裕富足是根本,要通过深化综合性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新动能,增强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创业就业能力。

事实上,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成为田园都市建设的一片热土。

马清运,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深度参与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去年9月,马清运田园创客实验室首个实体“明热炉膛”正式落成,结合田园生态与人文科技,打造了一处聚合乡村美景和创新意识的青年社区,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深圳担负先行示范的使命,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乡村振兴方面,要整合资源、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把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成为高层次、高水平、综合性的全国样板。”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省哲社重点实验室乡村振兴实验室执行院长罗明忠指出。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大力发展数字乡村、田园综合体,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快建成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