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侩读hui还是kuai的读音是什么 秦侩干了什么

秦桧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秦桧读音:qín huì。秦桧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秦桧的功与过?

秦桧结党营私,残害忠良,卖国求荣,使南宋偏安杭州。最受人唾弃的,就是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治主张。

秦桧曾以太学学正这样一个小官之身,向宋钦宗上“兵机四事”,提出对金人不可示怯、不可寄希望于议和等建议。第二年底,金人第二次南侵,要求宋廷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钦宗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商议,大臣中赞同割地议和的70人,反对割地的36人,秦桧就是反对割地的人之一。

后通过两次绍兴议和,用称臣和纳供换取了暂时的和平与部分土地,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对于南宋朝廷确实有好处的一面。

但是秦桧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这些都是过不去的坎。无法去翻案,更谈不上是贡献

拓展资料

与流芳千古的岳飞相对立的,是遗臭万年的奸臣秦桧。秦桧早在南宋时期,就被定为奸臣。《宋史》写有《奸臣传》,秦桧名列其中。

秦桧是南京人,比岳飞大十三岁。秦桧的父亲叫秦敏学,当过玉山县和古县两个县的县令。秦桧长大后考中进士,后来逐步入朝做官。秦桧的学问还是很好的,擅长诗文,字写得也不错,尤其善写篆体。

公元1126年,金军攻打开封,发生了靖康之难。据《宋史》记载,当时,秦桧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他反对割地,也反对废除宋朝,对张邦昌当皇帝十分不满。

不久,秦桧与夫人王氏随同徽钦二帝,一起被掳到金国,在北方住了三年。在这个期间,秦桧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张议和,并且同金国上层人物交往密切。所以,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时候,秦桧就已经叛国投敌,成为金国的奸细了。

公元1130年10月,秦桧夫妻带着仆人,通过海上回到了杭州。秦桧自己说,他杀死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才逃了回来。很多人都不相信,被金国掳去那么多大臣,为什么只有秦桧逃了出来,而且还带着老婆和仆人?金国与杭州远隔千山万水,路上没有人盘查吗?

可是,宋高宗却不怀疑,或者他是想利用秦桧,另有打算。宰相范宗尹想安排秦桧当个经筵官,没有多大权力。宋高宗不同意,亲自任命秦桧为礼部尚书,第二年又升任他为副宰相,很快又提拔他当了宰相。秦桧没有寸功,却得到宋高宗的特别青睐,升迁之速,令人咋舌。

 

秦桧自从到了杭州以后,就极力主张与金国解仇议和,并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方案,实际上就是放弃北方,划江而治。这个方案,特别符合宋高宗的口味。

这个时候,金国已经控制北方多年,并且扶立了傀儡皇帝刘豫,统治稳固,势力强盛。岳飞北伐虽然取得辉煌战果,但凭南宋的实力,要想打败金国、收复北方,还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宋高宗已经没有了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雄心壮志,只想偏安江南,苟且偷生。所以,宋高宗迫切希望与金国议和,他偏爱和重用秦桧,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这个时期,傀儡皇帝刘豫野心勃勃,很想灭掉南宋,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在金国的支持下,不断发兵攻打南宋,而金国也没有和谈的意思,议和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宋高宗不得不任用主战派的官员,抵御刘豫的进攻。所以,秦桧当上宰相不久,就被罢免了。

公元1138年,金国政局发生了变化,主和派控制了朝廷,表现出愿意议和的态度。宋高宗觉得秦桧有用了,于是再次任命他为宰相,让他主持与金国和谈。

和谈并不顺利,时有反复,特别是过了不久,金国政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战派金兀术发动政变,执掌了大权。金兀术不想和谈,而是企图灭掉南宋,并且率兵南下。可是,在岳家军的沉重打击下,金兀术损兵折将,灭宋计划成了泡影,不得已改变态度,表示愿意继续与南宋谈判,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杀掉岳飞。

宋高宗求和心切,连发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来。岳飞回师不久,宋高宗下令,免去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的军职,让他们担任枢密使,名义上升了官,但却没有了兵权。宋高宗此举,是为了扫除议和的障碍。

 

为了满足金兀术杀害岳飞的要求,也是为了清除议和障碍,秦桧开始了陷害岳飞的罪恶活动。他阴险地对宋高宗说,岳飞不除,议和难成。宋高宗默然不语,但心里很是赞同。

秦桧继续施展阴谋,他在宋高宗面前诬陷岳飞,说岳飞曾经说过,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岁时当的节度使,我岳飞也是三十岁就做了节度使,说岳飞自比宋太祖,明显有篡权夺位的野心。

秦桧的诬陷,击中了宋高宗的软肋。宋朝皇帝从赵匡胤开始,都有猜忌武将、提防武将的观念和传统,这是造成宋军战斗力差、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

南宋建立以后,为了抗击金军,不得已扩大了领兵将领的权力,形成了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随着领兵将领权势扩大,宋高宗的猜忌心也在增强,特别是苗刘兵变、淮西军变以后,宋高宗觉得,领兵将领对他的皇位威胁很大,越是权势大、声望高、功勋卓著的人,宋高宗越不放心,只有及早除掉,才能以绝后患。

秦桧得到宋高宗的允许,就开始对岳飞下手了。秦桧首先拉拢张俊,张俊也是“中兴四将”之一,为抗金立过战功。可是,张俊人品不好,贪婪好财,而且赞同议和。秦桧很快就把张俊拉了过去,他俩沆瀣一气,共同陷害岳飞。

张俊找到岳飞的部下王俊、王贵等人,威逼利诱,让他们出面诬告,说岳飞对失去兵权心怀不满,串通张宪,打算夺回兵权,图谋造反。王俊和王贵二人,也曾经是张俊的部下。结果,王俊利欲熏心,答应了;王贵态度含糊,也默认了。

 

有了王俊、王贵的诬告,秦桧和张俊立即逮捕了张宪,严刑拷打,逼他承认岳飞谋反。张宪是忠义之人,很早就跟随岳飞,他受尽酷刑,却宁死不招。秦桧便捏造了张宪的口供,将岳飞和其子岳云收捕入狱。

秦桧命御史中丞何铸任主审官,对岳飞进行审讯。面对审讯,岳飞坦然大笑,一把扯开自己的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只见字迹已经深入肤理。岳飞慷慨陈词,说:“我岳飞只知道尽忠报国,不知道有谋反二字!”

《宋史》在《何铸传》中记载说,何铸经过审理,认为岳飞是冤枉的,据实报告了秦桧。秦桧一脸的不高兴,说:“给岳飞定罪,是皇上的意思,我们只能遵旨行事。”

何铸说:“我并不是为了岳飞,而是为国家考虑的。现在强敌未灭,无故杀一大将,明显对社稷不利。”秦桧无言以对,只好改由万俟卨为主审官。何铸不肯陷害岳飞,不久被贬官。

万俟卨是秦桧的死党,在此之前,就曾经弹劾诬告过岳飞。万俟卨对岳飞、岳云、张宪用尽酷刑,三人宁死不招一字。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万俟卨仍然判三人死刑。

岳飞蒙冤的消息传出,人们愤愤不平。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与万俟卨激烈争辩,却被罢官。老百姓也群情激奋,布衣刘允升代万民上书,为岳飞申冤,竟被逮捕处死。可见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的决心十分坚定。

已经闲赋在家的韩世忠,愤然找到秦桧,质问他有何证据?秦桧含糊不清地说:“这事莫须有”。韩世忠十分愤慨,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公元1142年农历1月27日,一代英雄岳飞在狱中被害,年仅三十九岁。岳云、张宪同时遇难。

岳飞死讯传出,百姓痛哭流涕。金兀术和金国大臣们摆酒庆贺。

有人说,宋高宗之所以杀害岳飞,是因为岳飞经常表示,要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可正史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何况当时宋徽宗已经死了。宋高宗杀害岳飞,一是猜忌武将,担心自己的皇权;二是为了清除议和的障碍。

岳飞遇害二十多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飞后来被追封为鄂王,谥号“武穆”、“忠武”。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受万世景仰。

而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以及宋高宗等人,却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世代唾骂,遗臭万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