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念的经歌词?
难念的经 (Live) – 周华健
词:林夕
曲:周华健
键盘:屠颖
吉他:庄智渊&黄韵仁
贝斯:郭育帆
鼓手:林俊宏
管乐:董舜文
总成音:林哲民
成音助理:蒋博文
后期处理:陈志翔&朱玉婷
后期制作处理:许经纶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难念的经歌词寓意?
歌曲《难念的经》通过从佛学的角度出发,林夕将很多佛经论点写入歌词,结合小说的主旨本身,并由周华健独特的嗓音,诠释了命运总是冥冥之中已注定的感觉,追求那完美的世界似乎只是一步之遥,现实却是遥不可及的思想感情。
拓展资料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1997版天龙八部主题曲《难念的经》由周华健所编曲、林夕填词的,乃众所公认无法超越的天龙八部主题曲。此曲以”意有尽而意无穷”、”字字相连”等特色见称,超脱一般武侠主题曲以”壮阔”及”豪迈”为主的格局。初听此主题曲,不少人知道是绕口令之作,然而在反复聆听或细读歌词之下,却发现歌词与音韵巧妙呼应,琅琅上口,精妙绝伦,仿佛发现新的世界,并迷上《难念的经》。
不知是否林夕刻意的安排,《难念的经》这首歌曲确实如其名所云—”难念”。众所周知,此曲堪称为最难唱诵的粤语歌曲,不但拗口,而且节奏明快,甚至连本地歌手亦不敢翻唱,一者可能怕能以跟上节拍,二者则恐咬字不清,翻唱不成,却贻笑大方。此外,笔者认为林夕在节奏上有意将《难念的经》提升至念诵经文的程度,只有了解当中的内容,才能明白周华健在唱什么,这安排实是匠心独运。
同时,《难念的经》用词博大精深,字里行间,略带林夕文笔的优美以及与”天龙八部”世界相融的佛学意境,是以此歌曲能成为两岸三地脍炙人口之作,每每前奏响起,我们的脑海则自然而然浮现出萧峰,那由黄日华扮演、身材魁伟的男子,而他正在使出雄厚刚强的降龙十八掌,击退外敌……
若细心聆听此曲,可发现在悠和前奏响起后,周华健的歌声顷刻层层推进,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连唱八组句子,那激情的音韵马上掀起观众情绪,使人们卷入天龙世界之中。这八句便为: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怪大地众生太美丽,悔旧日太执信约誓,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首先,这八句句子以动词为首,分别是”笑、爱、怕、为、责、怪、悔、为”。这些单字动词本质上带有贬义,如”责”对应了”你我太贪功恋势”,”悔”对着”旧日太执信约誓”,”怪”对应”大地众生太美丽”。
从歌曲中,周华健在唱这些字词时用上强调的语气,以此突显贬义的词性。而这八个”负面”动词,实际上揭示各人物的”苦”也是唯人自招,顺应了天龙八部的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所处的世界,虽看似虚构,却与我们身处的娑婆世界不约而同相似。娑婆世界乃梵语,又名堪忍世界,此世界有情众生被贪、嗔、痴三毒所缠缚,以致生种种烦恼。
书中各人产生说不清的苦、形成种种悲剧的根源,亦是归因于贪、嗔、痴三毒。例如主角萧峰于雁门关悲壮自尽,一死已免去苍生的浩劫,然而在当中则包含了数不尽的苦。萧峰的”悔”,为悔恨自己亲手杀害爱人,以致求爱情而不得。萧峰的”责”,责怪自己那天意弄人的身世,以致汉胡两难存,求明志而不得。萧峰的”怪”,则是怪大地众生太美丽,令他不舍众生受苦,不愿宋辽开战,求心安而不得……事实上,天龙八部芸芸众生的悲愁苦恼,大多皆能从此八句而出,可见林夕所填的歌词字字珠玑。
然后,林夕于此处采用排比手法,以平行结构写出八句字数相同、语言特色相约的妙句,看似平铺直叙道出天龙八部中的众生相,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却巧妙地覆盖了浩如深海的天龙世界。
如倪匡所言,”《天龙八部》乃千百个掀天巨浪,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这是因为书中的人物互为影响,一章完结,另一章又自然生起,生生不息,化化无穷,情节之间又起伏交杂,令读者如置身高深、浩瀚的汪洋。
天龙世界大气磅礴,我们难以在小说中找到谁能代表那一种什么意念,因为书中众生的习气、执念乃至情感,早已浑然交杂,难以分解。
你认为”笑你我枉花光心计”是写慕容复对逐鹿中原的飘渺梦想?但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岂不是为无崖子争风吃醋多年,最终也不是枉花光青春心计?
你认为”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是写王语嫣对慕容复执迷建国的不满?但段延庆又岂不是为取回皇位兴风作浪,被大理众人所不耻?
你认为”为悲欢哀怨妒着迷”是写萧峰对阿朱的情深意重?但游坦之又岂不是痴恋阿紫,堕着深不可测的情网,甘为其割眼舍身?
我们难以分清这八句实质对应那些人物,因为角色之间的情感早已浑为一体,正如天龙八部所刻划的天、龙八部众,包括: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应在书中无从稽考。
接着,林夕写出四句排比,而这四句则将佛理明确融入句中。林夕借填写”舍不得”、”色相”、”参一生”等词,进一步加深《难念的经》对佛学的描写,切合天龙八部与佛理交杂的特质。
天龙八部主要刻划”求不得”的主题,例如萧峰为契丹皇帝耶律洪基立下汗马功劳后轻易成为南院大王;然慕容复苦苦经营复燕大业,不惜声名狼藉、众叛亲离,于建国大业却毫无进展。亦有游坦之求阿紫而不得,段誉求神仙姐姐而不得等。虽然”求不得”为天龙八部的主干,但其中亦暗自包括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的”苦”。
林夕在首三句表达天龙人物因贪、嗔、痴三毒生起烦恼,产生愚痴观念及行为,这些也往往导致天龙中悲剧的发生。例如段正淳生性风流,结识无数台面情人,如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王夫人,留下一身风流债,最后不惜情已死。鸠摩智身为吐蕃国师,有”大轮明王”美名,却为”少林七十二绝技”、《易筋经》等色相所执迷,最终走火入魔,武功尽散。
最后,林夕写出”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作片段的小总结,表达凡夫众生未能看破色相背后的虚幻,以致被烦恼所困。他所写的”难题”,依笔者角度而言,是在悲愁苦恼中解脱的方法。
天龙八部众生个个也有说不清的苦,这些苦可以累积,可以淡忘,可以排解。如苦恼无穷无尽地积累,最终令人心境不能澄明,更会堕入恶见稠林,不能自拔,例如慕容复为求建国而大开杀戒,叶二娘、游坦之为情自尽。是故对事物的参不透,最终会引致天龙八部中的悲剧。
然则如何参透当中的”难题”?在书中,扫地僧为世间最莫测高深的绝顶高手,以惊为天人的武学渡化慕容博、萧远山二人。笔者认为扫地僧的存在象征佛法无边的超渡,让萧慕二人放下对王霸雄图的执着,放下血海深仇,将执念尽归尘土。
扫地僧是超脱而无人能及,他以威神之力渡脱二人,像在展示无上什深的佛法。其中,金庸借着写突破武学障必须堪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暗示要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中得到超脱,必须看破色相。
正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意为一切相都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相。现象虽然存在,但却为幻境、幻象,是因缘有而自性空,只因为因缘的凑合而有了现象;如果另外的因缘产生,现在的现象就会改变,形成另一种现象。
假使书中慕容复真能建立大燕,但又怎能保证不被宋辽吞并?纵能逃过一劫,又怎能抵挡南宋末期那势如破竹的蒙古大军?又怎能保证一个国家能千秋万代?是故天龙世界观中一切也非永恒,由因缘而生,慕容复的苦苦执着,只会越堕越深。
金刚经提及要认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及不要执着于相,而这观念相信是”参透难题”的不二方法。
最后,林夕着眼描写武侠世界的风景,而文字之间亦构成无数画面,整体而言充满浓厚画面感: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贪欢一饷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此二句波澜壮阔,壮怀激烈,不禁令人联想起以降龙十八掌名震天下的萧峰,凭一己之力左右江湖,气势逼人,率领燕云十八骑直踏少林寺而傲视群豪。
在此我相信首句中的”吞风吻雨”或是向1982年天龙八部主题曲《万水千山纵横》首四句”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中的”豪气吞吐风雷”致敬。
“吞风吻雨”正好对应着”吞吐风雷”,此四字皆刻划了江湖中人豪迈形象,将大豪杰天地不怕、重情重义的画面一一呈现,豪情壮志,无所惧怕,纵横天下。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此四句亦为营造壮阔的武侠世界,在此我们能看见林夕行文用字水准之高,竟可将七句快诵的歌词完美地展现段段画面,凭歌寄意,令观众感受万万千千的武侠世界。虽然《难念的经》对于江湖争斗、意境的刻划或不如《万水千山纵横》深刻,但在佛学的理解则胜《万水千山纵横》一筹。
《难念的经》节奏随时间推演越变越快,情绪也渐趋激烈,一句的完结只是另一句的开端,且歌声行云流水,仿似无数天下大事也在歌曲里的数十秒间发生。种种不同片段,如吞风吻雨、欺山赶海、拈花把酒、在天雪中同航等在疾极歌韵中交织着,不禁产生重重矛盾,却浑然天成。这俨如天龙八部的故事结构:段誉、萧峰、虚竹等前后人物相互交错并联结起来,气势浩瀚、浩淼如海。听过《难念的经》,但觉千言万语,尽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歌声之中。
由林夕所作的《难念的经》超越了歌曲的藩篱,令我们相信”词”也可成为歌曲的灵魂。
《难念的经》势必成为流传千古,甚至是万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