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我的2016
文/翟慎晔
四季轮回之后,又是一年。
回望2016,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因为有诗友有文字相伴,一路温暖。
2016,自己的人生主调依旧是: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做该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在路上,没有理由,也不找借口,只为让生命远行……
年初,曾计划过要去一个地方,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几次动心,终究没有一次成行。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朝拜在去往西藏的路上……
2016,于我,可谓花事多多。在还没来得及换下冬装时,楼前的白玉兰便悄无声息地开花了。她的倾情绽放,带给我一缕早春的气息和一份触目养眼的美,她氤氲出的那种说不出来的韵味,让我对她别有所爱。
阳春三月,在油菜花开最盛的时节,与诗友们一道,循着淡淡的油菜花香,追赶着春天的脚步,走进兴化千垛万亩油菜花田……
从雾霾下的大淄博,千里迢迢到兴化,呼吸着江南温润而又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怡人的微风,油然而生古人陶渊明所描写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2016,清明小假,与诗友们相约走进峨庄,幸遇一场杏花雨。有人说,女人就是那场杏花雨,纷纷扬扬春风里……
清明时节的峨庄,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皆是怒放的杏花。行走在山间,春风拂面,粉面桃花,开放的花儿,虽淡犹浓。忽然感觉到自己久违了自然,有一股心如清风的爽意。
一场杏花雨,惊艳人间四月天。
2016,心系一份执念,在住陪中心忘我工作。培训考核、医师沙龙、绩效管理等等,每天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在等你。尤其是在迎检的那些日子里,每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全然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
有好姊妹关心说,都这把年纪了,还那么拼命?没办法,在临床待了那么多年,习惯已成自然,到哪儿也停不下来,秉性难改。
2016,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发了几篇小文,被朋友们转载分享,心里有些不安,总是怕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尤其是“秀美太河”微信公众平台称我“太河”才女,更是愧不敢当。我自知自己不是什么“才女”,文字之于我,应该说是相当的笨拙,有时候,过分的拿捏,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回头去读。
2016,有幸与我市部分作家、诗人一起参加了淄博市2016年度文学采风活动。在市委宣传部与市文联领导带领下,采风团一行由淄川到博山,由博山到沂源,由沂源到临淄。再由古窑到琉璃,由乡村到乡村,由齐长城遗址到齐国故都,由古村落到《乡村里的中国》。一路走来,收获多多,感触也是多多。
借用散文大家蒋新老师的话说:“2016,我们目送了古老的村落,却被传奇挽留……”
感恩2016,您好2017!
2016,12月30日《淄博晚报》副刊刊登泥土拙作《花香在心》。此文是应副刊编辑约稿的一篇1000字短文——《我的2016》。
2016,有许多值得珍存和记忆的瞬间。1000字文,仅能截取一年中的几个片段。还好,有手机,有微信图片,琐记2016,我的点点滴滴。
琐记:我的2016:
2016,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
新年寄语:
2016,农历大年初一,我又登上了慕田峪长城。长城,国人的灵魂!
2016,在北京女儿家过年,闲来没事,天安门广场走起,逛北京胡同——南罗古巷。
2016,春节过后,依旧得去探望一个人,一位留守在大山里的特殊老人。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去周村得瑟。2016,自然也不例外。
因为自己也是有组织的人,2016,跟随组织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受了为期2天的红色革命教育。
2016,与部分诗友参加了《诗歌时间》走进新华书店“三八专题”。
2016,惊蛰日的一声春雷,挤满了一夜梦境,也让蛰伏了一冬的生灵们一夜醒来……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一场盛大的花事即将展开……
2016,于我,可谓花事多多。先是楼前的白玉兰,在我还没来得及换下冬装时,它便悄无声息地开花了。它的倾情绽放,带给我一缕早春的气息和一份触目养眼的美,它氤氲出的那种说不出来的韵味,让我对它别有所爱。
自三月开始,花事便一轮一轮的展开。小区内,马路边,以及上班必经的路上,樱花,海棠,丁香,竞相怒放,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伴我一路……
3月26日,油菜花开的时节,为了赶赴一场盛大的花事,与诗友们一同随逍遥旅一行走进江南水乡一一兴化。
循着淡淡的油菜花香,追赶着春天的脚步,行走在兴化千垛万亩油菜花田……
兴化,隶属于江苏的泰州市,河流密集,纵横交错。千垛的油菜花田,不同于以前去过的婺源,也不同于安徽石潭,而是别具一格,有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景观。
走进兴化,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如锦似缎般地铺满了江南水乡。一朵朵艳黄的小花,像一滴滴跳跃在海洋里的浪花。隐隐约约的绿,竟成了镶嵌期间的奢侈点缀。
从雾霾下的大淄博,不远千里的来到这里,呼吸着江南温润而又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怡人的微风,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油然而生古人陶渊明所描写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
行走在田间,置身于花海,将自己幻化成一只蜜蜂,在如织的人流中,穿梭于花田,飞落于花丛,让心灵随风舞动,舞动在亦真亦幻的梦境里……
想起梅艳芳的《女人花》“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与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来入梦……”
女人如花,红尘如梦,婉约染雨,暗香随风……问世间,女人心谁解?《女人花》谁懂?
兴化千垛,花花世界,黄色海洋……
扬州,一个被唐宋诗词熏染过的城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016,江南有约。三月里的扬州瘦西湖,可谓是桃红柳绿,春色满园。由于时间的缘故,瘦西湖的美景也只是领略了一半。
雪羽凉说:”我尚未找到更为合适的语词来描写三月的江南,三月的江南依然胸绝纤尘却又身怀洪荒。江南,自我心生有某样力量,早不离去,迟不到来,深埋于心,生息不绝。我们是偶陷扬州三月花黄里的那抹桃红于西湖赢瘦,我们是二十四桥汉白玉身上的落尘,走过扬州古渡夜,因为你们,她泪湿衣襟。
田园说:“明月指路,我扔下拖把和书籍,奔赴一场约会。三月是我们的约期,花事是我们的暗语。奔向你,不为诗人和珠楼,只为你的名字——扬州。”
梦璇说:“江南,扬州,一直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三月的瘦西湖,小桥流水、轻舟慢波;几枝淡梅、几行疏竹在细雨浅烟中打开了梦境。江苏,兴华。一地的油菜花,渲染的从来都不是梦幻。徒步追寻也好,驾舟追寻也好,那些金黄色的倒影在风中摇曳,比拟得不仅仅是春天”。
文若凡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念总比西湖瘦”。
我要说:“这个春天,江南有约,一路同行,真好!”
2016,清明小假,与诗友们相约走进峨庄。清明时节的峨庄山嵧,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皆是怒放的杏花。
说不出是什么缘由,一直就很喜欢杏花,或许是因了她的仙韵飘逸,亦或许是因为她的冰骨琼花,足可以涤荡冬日里沉寂在心里的尘埃,足可以让我们超然物外,纯粹忘我。喜欢杏花,还因为她比桃花少了许多浓艳,多了几分卓然,几分淡泊。
春风拂面,粉面桃花,开放的花儿,虽淡犹浓。行走在山间,感受着花开的温暖,感受着生命的热烈,感受着春天的脚步,忽然觉得自己久违了自然,有一股心如清风的爽意……
一场杏花雨,惊艳人间四月天。
有人说,女人就是那场杏花雨,纷纷扬扬在春风里……
2016,在住培中心的日子,我们的工作的状态被冠名为“住培女汉子”。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16,我的诗意时光……
2016,参加活动最多的地方是周村古商城。
2016,莹滨州诗人杨安老师邀请,与女诗人梦璇一同去博兴打渔张风景区参加他的《水缘》一书研讨会。
2016,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试着发了几篇小文。微信公众号分享的第一篇游记《跟着课本有绍兴》。
2016,“五一”小假,随逍遥驴一行走平遥古城,进王家大院。不过此次之行是让我最找不到感觉的一次出行,因此,回来后也没有游记文字留下来。
2016,第二次走近黄河口瀑布,近距离感受“万里黄河一壶收”的妙境。
2016,浅夏,一场雨后,走进最美乡村蓑衣樊。
2016,与诗友们银滩看海。在银滩小家吃海鲜看样片。
2016,国庆长假,随驴行天下一行,开启了为期7天的黔行之旅。
行走西江苗寨
文/翟慎晔
有人说:“有故事的人,应该去趟西江苗寨,记得带上和你有故事的人;没有故事的人,更应该去趟西江苗寨,那里,正在发生着故事。”
路上,曾跟同行驴友流云说过:“此次贵州之行,我是为苗寨而来。”
早在7年前,看到博友发在他新浪博客里的一组《我在苗寨过大年》的图片,当时,那个心动啊,恨不得马上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因路途遥遥,又身在临床一线,难以挤兑出时间,让我了却此愿。但在心中,一直期待有一天,能走进苗寨,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民俗风情,去看一看那片纯净的田园,还有那个被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论断过的:“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看看这个苦难深重而又不屈的民族,是如何创造了他们多彩的民族文化
2016年国庆长假,搁置已久的愿望终于能够得以兑现。
9月30日晚7点,跟随驴行天下掌门天马先生一行,由淄博博物馆门前上车,乘卧铺大巴,直奔黔东苗寨。
经过一天两夜的奔波,终于赶在10月2日凌晨,抵达苗寨脚下。
西江,在中国版图上,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是中国苗族历史上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西江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素有“苗都”之称。
一大早,我们的大巴车便开进苗寨景区停车场。一下车,浓雾弥漫下的苗寨停车场,让我一下有了一种云里来雾里去的感觉。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在云雾中行走……
站在苗寨制高点观光平台,鸟瞰整个苗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宛若一幅水墨丹青,展现在你眼前。淡淡的薄雾,萦绕在山间,如同一层薄薄的面纱,给诗意的苗寨,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灰色的屋瓦,泛黄的木板,仿佛在向游人们讲述一个不老民族的历史……
苗族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苗人的先祖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他们一直都是一个被驱赶迁徒的民族。正因这样,才使得他们在一次次迁徒中,缔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灿烂了自己悠久的民族历史。
苗寨,一千余户苗民构成的山寨,分居在两面山的斜坡上。一栋一栋的青瓦吊脚木楼像鳞片一样,沿着两面斜山往上粘贴,一直粘贴到山顶。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很是壮观。
资料上说,苗寨,现有住户1288户,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故名“西江千户苗寨”。它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也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以它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云集于此。
据说,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很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吊脚楼里。
心想,这就是我心心念想的西江苗寨吗?这就是那个5000多年前,蚩尤被黄帝擒杀,其领导的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随后又被多次征剿,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西氏一族居住地吗?
西氏一族,电视剧《琅玡榜》中屡屡提到的一个民族,他们在经历过4次大迁徒后,集成自己的苗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一层又一层的梯次叠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一一西江苗寨。发源于雷公山的白水河,是养育他们的圣水。四季以不同的脚踪,让人们安然栖息于此。
千户苗寨,是苗族人的大本营。行走在苗家大本营,商业化程度也是满浓厚的,酒吧、客栈、小吃铺比比皆是。尽管,商业化的大潮磨灭了古村的神韵,但是,心存的那份原生态和苗族人的质朴,在苗寨深处,依旧能够找得到。
苗族人喜欢戴头饰,大街上遇到的苗家女子,几乎都喜欢在头上戴一朵花。苗族人更喜欢银器,他们会将全部的家当换成银子,打成银饰品戴在女人身上,装扮女人。他们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带着女人,就带上了全部家产。呵呵,这话说滴有点夸张,但在苗乡的确是这般。
苗族,古老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依旧保留着他的淳朴与自然。有位网友说:“品读一个神秘的民族,让身处快节奏生活当中的我们得到了心灵片刻的宁静。原来,自然的呼吸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驻足,只要我们不忘记生活的初衷。”我想,也是。
岁月厚待西江,岁月不薄于我,让我在这个秋天,走进西江,走进苗寨……
2016,走近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醉美荔波小七孔
翟慎晔
在动身去贵州之前,特地在网上百度了一下荔波小七孔,感觉网络上的那些大师们,把小七孔的片片整滴太美了,美滴无以伦比,美滴一塌糊涂。
2016年10月4日,我们由黔西南黄果树瀑布一路向东来到荔波。身临其境后才知道,网络上的那些图片,远远不及小七孔实景美。
荔波是贵州与广西交界的一个县。2007年,荔波以其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及其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小七孔,就坐落在荔波县的西南部。
小七孔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也是泥土向往已久,此生至少能够去一趟的地方。
攻略上说,小七孔景区主要有小七孔古桥、68级响水河瀑布、拉雅瀑布、龟背山原始森林、野猪林漏斗森林、天钟洞、卧龙河生态长廊及掩映在森林之中的鸳鸯湖等景点。
路上,听淄博驴行天下掌门天马说,由于客流量大,当日的小七孔,已开始限制游客进入”。
我不知道按原来的行程是不是先游小七孔反正,我们的车子是开进了大七孔的景区外。
看介绍,大七孔景区内景点不是很多,主要有:梦塘、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等。
说实话,大七孔于我没有啥感觉。俗话说,天下父母向小儿。这老天爷也不例外,他老人家把好东西都给了老二小七孔,老大除了固有的山水外,就给了一件大东西一一天生桥,也有人称它为大自然的凯旋门。
荔波小七孔,位于布依族、瑶族居住的王蒙乡,距荔波县城30多公里。小七孔桥是古时候由贵州南部通往广西的古驿道。据说走上小七孔桥,你便脚踏两省了
进景区后,上摆渡车。第一个景点,就是传说中的“小七孔”古桥。站在桥头,薄雾笼罩下的小七孔桥,亦真亦幻,仙境一般。心想,这就是古时候贵州通往广西的必经之路吗这就是传说中那座横跨广西贵州两省的小七孔桥吗?
史料记载,小七孔桥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长10米,宽2.2米,高5米,桥下有七孔,横跨响水河,静卧于深潭碧水之上。有着百年历史的小七孔桥,是荔波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七孔,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以她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让人有一种“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上长,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置身其间,犹如世外。
拉雅瀑布,是我在小七孔景区遭遇的第二大惊喜!瀑布就在国道的公路边上,伸手可以触及。
又见小溪流,潺潺入梦来……清澈的溪流,小时候的模样。
坐下来,静静地倾听一下水流的声音,让心灵暂且得到休息,好继续赶路。有人说,小七孔的水,清澈的像九寨沟。很遗憾,泥土没有去过九寨沟,想象不出九寨沟的水有多么的美,仅仅是小七孔的溪流,就把泥土给羁绊在此了……
水是小七孔的灵魂!几公里长的水上森林,掩映在原始森林之中。沿着溪流而上,与菩提一起赤脚而行,心中猛然升腾出一股心如清风的爽意。
小七孔,一步一景,一处一水,任你有多少忧烦也能被这里的流水冲淡。
影子投在水中,一辈子不长,且行且珍惜!
云山雾绕梵净山
文/翟慎晔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来缘去,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佛家讲的是个缘,刻意安排的,未必能够成行,有缘的终究不会错过。此次贵州之行,梵净山一站便是。行前,原本没有梵净山一站,只因路上耽搁了时间,来不及去加榜梯田,而改道朝拜梵净山。一切的一切,不是冥冥中的佛缘,上天的安排,又是什么?
梵净山,贵州第一山,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原名“三山谷”,得名“梵天净土”。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峰——老金顶,海拔2494米。
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也是中国14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之美誉。
听当地人讲,梵净山的天气,阴晴无常,尤其是山顶上,一个月下来,晴朗的时候遇不上几次。廉价的雨水,总是来的随随便便,让人措手不及。梵净山,梵天、净土、异境。
开始,站在山顶,雾大的啥也看不见,不免有些遗憾。不记得是谁说过:“峨嵋天下秀,梵净天下风”。果然,一阵风过,浓雾散开,佛光乍现,披着白纱的红云金顶峰赫然屹立于眼前。一下子,感觉自己人品爆棚,运气不错!
行走在云端,梵净山的奇幻,如诗如画,如梦如烟……
静观风起云动,感受梵净佛光,领略佛教名山独有的雄浑、博大、灵异、怪绝,也是醉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梵净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群峰高耸。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
万里迢迢,路途遥遥的来到这里,就是要亲眼看一看梵净山的奇幻美景。梵净山的美,美在它的“奇”,美在它的“幻”。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标志性名片,是梵净山的精魂。它上大下小,净高10余米,形似蘑菇,看似不稳,却巍然屹立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之巅。亿万年的风雨雷电,终究没有撼动它,它就那么安然地站在那儿,俯瞰苍生碌碌,万物变迁……
梵净山的佛象指的是红云金顶,一座孤立突兀的石峰,净高90多米,堪称“蓝天一柱”。顶部有两座寺庙,即为弥勒佛殿和释迦殿,常年云雾缭绕,紫气升腾,传说佛祖就是通过此顶来到人世的。可惜,额没有上得去,光在金顶山下观云看雾,就逗留了一个多小时,拍了几百张照。
看云观雾,有时侯雾动心不动;也有时是心随雾动。山永远是那座山,雾却不是那层雾了。
梵净山,如果不是有览车可乘,我等这般体力,是万万上不了金顶的,光那8888级台阶,就会让我网望而却步。
同行驴友流云说:你看到的,就是你寻找的。额想说:你寻找的,就是你想要的。
2016,有幸与我市部分作家、诗人一起参加了淄博市2016年度文学采风活动。在市委宣传部与市文联领导带领下,采风团一行由淄川到博山,由博山到沂源,由沂源到临淄。再由古窑到琉璃,由乡村到乡村,由齐长城遗址到齐国故都,由古村落到《乡村里的中国》。一路走来,收获满满,感触也是多多。
2016,走进山东最美古村落——西厢。
2016,文学采风走进临淄稷下文化园。
2016,参加农工党淄博市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2016,农工党淄博市中心医院支部第七次党员大会。
2016,继续我的无偿献血。
2016,开始接管主编《淄博医药》。
简介:翟慎晔,网络笔名一一静卧泥土,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家学会会员,淄博晚报专栏作家,农工党员。现任淄博市现代诗歌学会副主席,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文章散见各类报刊杂志,文章入选中学生语文阅读,散文入选《2014散文百家精选》
感恩2016,您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