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雾锁深秋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雾锁深秋
2019-10-18
缓歌慢舞凝丝竹。

雾锁深秋
文字/香袭书卷
“起雾了。”
“是啊,起雾了。”
当秋渐渐老去时,天降大雾。楼房的上半截几乎被淹没在迷雾中,植物上挂起水珠,脚踏车放在室外的空地,在清晨,车座上已经是湿漉漉的。秋是深了,空气中弥漫出的水雾,像是一层纱,遮掩着走向冬的寒意。
人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或安静或喧嚣。两条腿像是灌了铅,挪不动。视线模糊,云遮雾绕的边角,看不清晰。浮动的浓雾,把空气中的尘埃压得很低很低。间隔不到五十米的地方,模糊一片。
隐隐约约,有人在晨中唱曲,咿咿呀呀吊着嗓子。断断续续的声浪,一波一波传入耳膜。唱曲的人,被浓雾掩盖,腔调里透出一派气象。是唱曲的人在回忆逝去的光阴,人声俱老。我是理解这份厚重的,人到了一定年岁,想留给自己的也就是一份心情吧。

日月精致起来,是雾起时的朦胧,带来诗句的若隐若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诵着,“缓歌慢舞凝丝竹”“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城市的高楼顷刻间成了一台拉开序幕的戏台,太多的人在其中,或歌或舞。有人长袖善舞,有人含羞带露,有人狂放不羁,有人默念执中。
再想那唐玄宗,看着心爱的女人,“宛转娥眉马前死”,忆起杨玉环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心该是碎成了片片瓦砾,再也筑不起爱情的高楼。纵然是如他般的高贵,也有掩面救不得的无奈。一介凡人,那便是会生出更多的遗憾和无助。
我在雾中觅了那声音而去,不似人间,仿若仙境。唱曲的人,已不年轻,年轻的人唱不出曲中深意,能懂得其意的人,是走过迷雾,经过荆棘,越过山水,看尽沧海桑田。不改的是贵妃的美和玄宗的痴,留一曲《长恨歌》,让后人传诵。

你看他在马嵬坡徘徊的身影,“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仿佛是玉环的笑颜重重。最可怕的就是相思入骨呀,欲罢不能,欲止不休。所谓的“在天愿作比喻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也只是美好的愿景。有几人能有这福分,拥有天上地上在一起的心手相连。
“出门呀。”
“是的,出门。”
一声招呼,把我从大雾的迷蒙中拉回到现实。有多久没有对着长空高歌,有多久没有对月沉思,不是生活的细碎磨灭了诗意的心性,而是我们在俗世的杂乱中,故意放弃了对诗意的回顾和寻找。
日子固然重要,可是不能缺少诗心。一移步就有了古曲,一抬眼就有了水墨画,一沉吟就多了玲珑心思,一举手就落下千古不变的句子。多好啊,能在雾起时,想起你。能在光阴的缝隙中,拾起珍贵的瑰宝。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捡拾一地的珍珠,那里面有爱与情,有允执厥中。

多年后再听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仍然是心动的。但是人心除了有情也有薄凉,就连旁人白居易,也在那一段荡气回肠中,写下千古名句。是真情动了诗人的心,才会有深情的句子生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恨只恨爱得太多。即使天长地久,也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留在了人世间。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花容月貌的娇羞,婉转缠绵的思绪,哪一样不是撩人心绪。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是不动情的。这漫天的大雾,一定是上天对人间动了真情,幻化成一袭厚重的相思,沉沉地覆盖着大地。
雾浓了,秋更深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买早点的,送孩子的,赶着上班的,走着走着,阳光就出来了。当浓雾散去,生活的山峰斑斓,又得以呈现。那一段雾锁深秋的景象,渐渐褪去。

雾锁深秋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原创:香袭书卷
推荐阅读:
散文:桂花落
散文:菊花开
散文:古镇情书
散文:城南花已开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字原创,感谢分享!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