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孤独三部曲包括哪些 什么是卡夫卡式的孤独

卡夫卡孤独三部曲包括哪些?

1、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审判》、《城堡》、《失踪者》。

2、简介

(1)《审判》

奥地利小说《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2)《城堡》

《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3)《失踪者》

《失踪者》主人公卡尔·罗斯曼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富有人家,为人善良。他十六岁时被一个中年女仆引诱,与她生了孩子,被父亲逐出家门,只身流浪去美国。他在美国一次次陷入窘境,最终沦为无业游民的奴仆。小说到此中止,按原书设计,罗斯曼最终得以逃脱,在一家剧院找到了工作。小说通过罗斯曼的遭遇,描写了工业社会中人的无助与卑微。

延伸阅读

攻心夺志的战例

1968年1月,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发动了以溪山战役为序幕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越南人民军和南方游击队对美军驻守的溪山基地和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全面进攻。

虽然大部分攻势都在最初的几小时内受挫,但西贡的交火长达三天,顺化的激战持续了一个月,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7天。

从军事上看,春节攻势越方损失惨重。然而,从政治上分析,这场进攻给美国上自总统下至普通民众造成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和震撼,瓦解了对手的战争意志,成为越南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越南最惨的一次战争?

谈起越南战争,最惨不过溪山之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越突然集结重兵,向驻守溪山的美军基地发动突袭,这波春节攻势可谓是尸山血海,双方经过几十天的激战,最后对于哪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双方各自都有说法。

北越和美军在溪山的战争可以说是越南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当时北越几乎集结了国内所有的武器装备在溪山集结,其中包括中国和苏联向北越提供的152毫米加榴炮和130毫米加农炮,北越军队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像山洪一样向美军溪山基地发动猛攻,此次密集的炮火是越南战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甚至在短短一天之内,北越向美军溪山基地火炮的投弹量达到恐怖的一千五百吨。溪山是越南首都的咽喉要塞,北越士兵在此集结的士兵达到四万,而且北越集结的兵力大多是参加过奠边府战役的,均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企图在此与美军决一死战,美军也紧急投入的士兵也近万。

同时美军也不敢示弱,派出了大量轰炸机,持续对北越领地狂轰滥炸,甚至美军的超级轰炸机B-52战略轰炸机也加入到战斗中去,美军几乎控制了越南的全部领空,在溪山战争期间美军轰炸机的投弹总量惊人的达到了八万吨,直接超过了美军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的弹道总量,溪山战争的惨状不言而喻。

北越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和美国长时间对抗,短短几十天后,北越军队已经无法承受美军战机的狂轰滥炸,最终北越军队彻底被打怕,全部化整为零再次采用游击战对抗美国。最终溪山战争结束,北越的伤亡人数达到一万五千人,而美军的伤亡人数仅仅是北越伤亡人数的二十七分之一。但是由于美国国内民众的反正情绪日益高涨,最终迫于压力美军从越南撤军。

卡夫卡《城堡》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城堡》写于1920至1922年间,是卡夫卡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表现出“卡夫卡式”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卡夫卡一生思想探索与艺术探索的总结。“城堡”这个象征物就是他一生所感到的那种与人敌对、压抑着人的精神和肉体的社会超验的力量的象征。

思想内容:西方学术界关于《城堡》主题内涵的三种理解:第一,犹太人长期漂泊而寻找精神家园。第二,人类寻找上帝。第三,人类追寻真理和人生目的。此三种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更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对人与荒诞境遇关系的真实反映。《城堡》所表现的是人在世界上荒诞感、孤独感、绝望感这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卡夫卡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用寓意、象征、变形、自白、反讽等手法来表现“自我”,表现现代西方人道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他的作品通过具体刻画“人”如何变成“非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始终贯穿着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即普通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专制极权统治对人在精神上构成的威胁。

艺术贡献:1、独特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手法。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

1、 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卡夫卡城堡的象征意义?

《城堡》写于1922年,是卡夫卡最后一部小说。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卡夫卡创作风格成熟与定型的标志。

这部小说最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故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和代表作。

卡夫卡作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采用全新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构筑了这部现代艺术的迷宫,使《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学上的震撼力。

卡夫卡城堡深度解析?

卡夫卡的《城堡》很压抑,小说全篇明里暗里都透着孤独和压迫。男主人公K作为异乡人来到城堡这个大农村,遭到村民的处处抵制和排斥,哪怕他用尽了全力想要融入当地,有一个正当职业,再娶一个妻子,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最后却全部落空,当地人并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城堡是一座孤岛,更像一座监狱,这里有一套又一套等级森严的规章制度,繁杂又多余。

城堡里出来的公务员老爷们是村民们争相仰望,而又难以接近的对象;秘书们身无“官职”,却可以对村民展开不分白天黑夜的讯问,被讯问者还理应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感恩戴德;跑腿打杂的勤务员们可以对酒吧的女孩儿们肆意侮辱蹂躏。

卡夫卡的《城堡》主要讲的是什么?

一个测绘员受命前往一个城市任职。然后他走拢了,却被拦于城门外。他绕着城堡关注着这个地方,并且一直努力试图进入。却未果。

就是这么个故事。书是卡夫卡未尽的作品,但是依然挡不住的精彩。

书里面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绘城堡的外貌,以及测绘员K(对的,又是K)的心理活动。而一切,都充满了隐喻和暗示。这些才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卡夫卡的书,少有依靠情节取得人关注的。更多的,是那种手法。18世纪兴起的表现论,引导了作家从以世界为研究主体的模仿论中脱离出来,转而研究作品本身。表现主义文学,则是这种学术观点的一个集中型体现…(这段文论但愿我没记错,如果有兴趣,请自己考一下)

更正:表现论的兴起是19世纪,表现主义的出现先于表现论这个文论的出现。 但是,表现主义确实是表现论的一个集中型体现。虽然没有表现论说的那么偏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