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21-203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原文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一)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科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普通高中建设。逐步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二)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促进公共设施和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加装电梯,打通消防通道,统筹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推动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注重改造活化既有建筑,防止大拆大建,防止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

延伸阅读

2035年推进什么为新型城镇化?

2035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律,着眼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十四五”和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济南中心城区范围?

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重新划定了济南中心城区的范围。新的中心城区由老城区、东西部新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组成。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

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基本内容如下:

国家发展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合理利用规划土地资源,按照进度有条件的,有序的,推进农民的城市化进程,按照规划进行科学的建设,城市逐步的发展,城市经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珠海2021-2035年规划?

珠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珠海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总抓手,以高质量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珠海建设成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知名生态文明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规划》提出,到2035年,珠海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城市发展格局优化成型,现代化城市体系基本建立,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实现,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在“十四五”期间,东西“双城”架构基本构建,民生幸福样板城市基本建成,韧性健康平安珠海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健全。

  《规划》明确了七项任务,确保珠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坚持产业第一,构建城乡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要素服务保障。二是坚持交通提升,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综合交通辐射能力,加快构建市域快速路网体系,扎实推进交通综合治理。三是坚持城市跨越,构建东西“双城”格局。完善东西“双城”架构,建设城市发展引擎,谋划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平台。四是坚持民生为要,建设民生幸福样板城市。打造人才友好城市、融合共享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和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五是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筑牢社会治理基石,建立城市财务平衡体制机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六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七是提高市民化质量,促进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推动公共服务覆盖新市民,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深化市民化配套政策。

  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规划》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政策协同,谋划建设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完善监测评估。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原文?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一)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科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普通高中建设。逐步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推进医养结合,扩大护理型床位供给。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量。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不低于3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二)健全市政公用设施。优化公交地铁站点线网布局,完善“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网络。按照窄马路、密路网、微循环方式,构建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完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三行系统”,改善行人过街设施。完善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推进居住小区和机构停车位错时共享,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增加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优化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完善居住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新建居住小区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推进水电气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在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模式,推动有条件城市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廊入地。加强城市景观照明节约用电管理和用能清洁化。

  (三)完善城市住房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以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单列租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主要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

  (四)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促进公共设施和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加装电梯,打通消防通道,统筹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推动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注重改造活化既有建筑,防止大拆大建,防止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

  (五)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系统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健全灾害监测体系,提高预警预报水平。采取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手段,防治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开展既有重要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改造,新建建筑要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同步规划布局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控设施,在森林、草原与城镇接驳区域建设防火阻隔带。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改进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和设施应急避难功能。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加强应急救灾和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建设一批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建立地方和企业储备仓储资源信息库,优化重要民生商品、防疫物资及应急物资等末端配送网络,重点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有关应急物资储备。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完善自建房安全体检制度,严厉打击危及建筑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六)构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地级市至少建成1个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县级疾控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增强救治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县级医院提高传染病监测和诊治能力,重点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提高早期识别和快速报告能力。提升平疫结合能力,预留应急空间,确保新建改建大型公共设施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与隔离场所的条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