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城。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延伸阅读
长征的时代背景和小故事?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第五次仅围剿失败,根据地尽失,三十几万红军,剩七万余人,为保存革命势力,1934年红军被迫长征,到达陕北,创建陕甘宁边区,革命势力不断壮大
长征知识点?
一、长征的背景
红军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到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二、长征的始末
1.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笫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10月17日,中央红军由雩都(今于都)南渡贡水。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萧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路线
(1)主要路线:江西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过——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2)经过省份: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2、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歌曲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红军长征时的时代背景?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失败,被迫长征。? 历史意义:完成了战略转移,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宣传了党的宗旨,发扬了革命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
长征的背景是什么?
长征的历史背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失败,被迫长征。? 历史意义:完成了战略转移,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宣传了党的宗旨,发扬了革命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