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母鸡课文原文使用什么修辞 老舍母鸡课文原文及翻译

老舍母鸡课文原文?

《母鸡》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吓,听吧,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又由后院咕咕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泣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当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就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一群鸡雏。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阅读分析: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耳熟能详的佳作,全文不到700字,却将母鸡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就是有那么一只母鸡在读者眼前,从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好大喜功到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个因为爱而改变自己的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母爱是人类历史中永恒的话题,历史上有孟母三迁,有岳飞刺字,都是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老舍先生的这篇《母鸡》,从母鸡对小雏鸡的爱升华到对母爱的赞颂,通俗易懂,让人感触颇深。

我们也应该思考,母亲给予我们的爱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又能给予母亲怎样的爱?很多人都会去羡慕说别人的母亲是如何的,但是,母爱也有千千万万种样子,每个人得到的母爱也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

延伸阅读

《母鸡》作者?

答:作者是老舍。

《母鸡》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老舍的《母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主要内容 1、《母鸡》是满人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述老舍本人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过程,通过其表现出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文章将老舍自身的情感变化作为线索,描述了其对母鸡的情感变化,即从“讨厌”到尊敬的转变为,使前后情感的鲜明对比展现的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3、文章语言的风格较为口语化,自然直白,浓郁的生活气息跃然纸上,令人感到十分地亲切与舒服。二、老舍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先生为什么对母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老舍的《母鸡》老舍先生先前是对母鸡非常讨厌,因为母鸡总是无病呻吟,欺软怕硬,而且拼命炫耀。但在后来,母鸡对小鸡细致入微的照顾,老舍看到了一个母亲身上熠熠发光的责任,他的态度也由先前的厌恶到后面的崇敬。

这种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自然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感觉,使我们仿佛在欣赏一个风趣的小品或相声。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谁是作者?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老舍是作者。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