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珍游记:衡山路上的另类风景

作者简介
唐海珍,女,湖南邵阳县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生命时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湖南科技报》《中国妇女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辽宁青年》《椰城》《文史春秋》等近百家报刊。
衡山路上的另类风景
唐海珍
2018年国庆长假去南岳衡山旅游,一路上,领略了自然风景以外的另类风景。
10月2日将近十点半,我和老公来到南岳衡山下“南岳衡山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前,只见在进入景区的那种为防止人多拥挤而特意设置得弯过来又折过去、折过去又弯过来的一行行的通道上,游客们在摩肩接踵地排着队,准备买票和乘车上山观风景。
大约十点半我和老公进入了通道。我们随队伍缓缓向前移动着,但很多时候又停了下来。拐了一行又一行通道,十一点半,才通过外面用蓝色塑料栏围成的通道,进入了第一个木架结构的凉亭下的通道。在进入第二个凉亭通道时,有一男一女因插队的事争吵了起来。那女人的声音非常高而尖利,令人侧目。但好男不与女斗。那男人见女人气焰嚣张,便笑而不语。舌战就此消停。十二点了,队伍才移到第二个凉亭下的通道。一看前方,好像还要拐几行,才能进入。十二点二十队伍几乎停滞不前,有几个人掉头往回走。十二点四十五快到通道出口时,警察把门关了,原来是让游客一拨拨通行。我实在站累了,只得坐在通道一侧的长凳上耐心等待警察的放行。坐下一望,对面的凉亭也挤满了等待放行的游客。十二点五十九终于放行,于中午一点进入大厅,队伍又停滞不前,原来又要排队上楼去。左前方悬挂个“上二楼购票三楼乘车进景区”的指示牌。一点一十六分才放行至二楼景区候车厅去买票。售票的窗口有九个,几分钟就买到票了。买票后,大家又排列成两条长龙般的队伍等候着去三楼候车。在此候车的人都像我们一样,是没时间用午餐的,于是许多人就啃起了自己自带的糕点和水果。在此候车又等到一点半才放行。到三楼的通道又是排队候车。一点四十多我感觉有点饿了,就与老公一人吃了一个随身带的月饼。此时,我看见有不少站累的人席地而坐。直到一点五十才放行至三楼与停车场之间的通道,这一等又是四十多分钟,到下午二点三十八才坐上上山的车。

上了衡山,我除了看到了南天门的古朴沧桑、祝融峰的独秀、不老松的奇异外,又再次见识了人气营造出的热闹。
在南天门停车场,车停了下来。从南天门转向祝融峰的道路上,索道站挤满了坐索道下山的人;从祝融峰上下来准备乘车下山的旅客排成了两条长龙,大约两里路长。而此时爬祝融峰的人还在络绎不绝,也似一条游移向上的长龙。当人们行至刻有“祝融峰”的巨石前,就争相拍照,似乎不拍个照作纪念,就不能向别人证明自己到此一游。在“寿比南山”的巨石前,拍照者更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想等无人站在“寿比南山”前再去照相根本没机会,于是只得你站你的,我站我的,两个或两群完全不认识的人,分立在“寿比南山”的两旁,定格在同一张相片里。
到祝融峰顶,香烟缭绕,香灰似密集的细小灰白的飞虫在飞舞。向右一看,一座香炉里正燃烧着熊熊大火,有些游客虔诚地往炉膛里塞放香楮,浓烟从上面的炉口滚滚而出,卷携着无数香灰飘散到四面八方——原来空中那些灰白的小飞虫是这样来到人间的。再定睛细看,屋顶上、树上、地上,香灰浸淫,一片灰白。在一片浓郁的香火气息中,旅客们成群结队拾级而上,进入祝融寺。祝融寺的神殿前挤满了朝拜和预备朝拜的信徒们。
从神殿里出来,下了石级,走过宽阔的大坪,欲往回走,见一青年妇女挺着个大肚子,神态悠闲地依在一块石头旁,我不禁打量了她一下,在心中赞叹着她的勇敢和她腹内小生命力的顽强。
乘车上山,错过了一路上的好风景,下山时,我便决定徒步下山,好欣赏一路的景点。在望日台附近的公路的宽阔的平地上,撑开了许多帐篷,这是那些生意人为夜宿山上准备第二天观日出的旅客打造出来的一片风景。快到南天门停车场时,已是下午五点二十左右,等车下山的队伍还似长龙一样排着。前方,一小孩见如此盛况,不禁大声感叹:“我的妈,怎么这么多人啊!”

一路上不断有人三五成群地迈着健步或箭步下山。也不时有坐着轿子上山的老人,神态悠闲地观望着沿途的风景。更有三五成群的人背着行囊上山,那行囊是圆柱形的,里面塞的应该是帐篷,其中有些手里还抱着或身披棉衣或军用大衣,看这阵势,他们准备在山上过夜,期待观看明天大清早的太阳从云海中一纵一纵地往上跳,然后喷薄而出,放射出亿万道金光的美景。这些人大都是青年人,他们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具备着露宿高山守望着日出的充沛精力。当一拨拨青年徒步并轻快地迎面而来,我总是投出欣赏的目光,有那么一时心生感叹:年青真好!
我们在半山亭下面的“独秀宾馆”住了一宿,第二天继续赶路。用完早餐,我们沿着梵音古道,欣赏着一路的风景而下。在一个陡坡处,我看见一对青年小夫妻抬着一辆婴儿摇篮车在用力往上爬,车内的婴儿却在酣睡着。见他们抬得费力,路边一位女孩连忙为他们搭了一把手,三个人合力抬上去之后,就在坡上的平地处歇了一会儿。一路上,我看见过好几对推着摇篮车在观光的青年夫妻,而此时,我不禁为这对小夫妻抬着摇篮车徒步爬山的勇气所感动着。
在这个全民崇尚旅游的时代,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出门旅游,仿佛看的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各景区人气爆棚营造出的热闹。这热闹的景象是新时代新生活新现象的写照。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唐海珍文字作坊
推荐阅读:
孩子,别玩 手机了!
在书香中追求文学梦
母亲希望有个傻儿子
幸福藏匿在生活的细节里
留守学生: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留守学生:不能忍受的黑暗
家的变迁
从露天电影到网络电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