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 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有哪些

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延伸阅读

孩子心理疏导最好方法?

1.耐心陪伴

孩子对家长的需求很大,对于孩子而言,陪伴非常重要,长时间的陪伴能够让孩子的心理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可适当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2.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确定是否因抑郁、焦虑、强迫等负面情绪所致,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采取个体化心理疏导,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温馨、舒适、宽松的家庭环境。

3.树立自信心

多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都因内心自卑、缺乏自信心所致,家长教育孩子时,不可以一味训斥和打骂,消磨孩子的自信心,尽量采取说服教育,给孩子一些言语上的鼓励。对于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可通过肢体的动作给予安全感,如拥抱、抚摸等。

6-12岁孩子心理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掌握和遵循小学生心理机能与认知活动发展特点

小学生刚刚结束了幼儿期的成长,在身心发展方面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个案观察和集体干预,有助于在整体正常水平上下一定范围内进行定量分析。总体而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心理机能的不断深化,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学习活动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是心理动力的转化。儿童入学后从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转化成以学习为主导的活动,开始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学习新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矛盾,成为儿童入学后心理发展的新动力。

三是认知活动的快速发展。小学儿童的知觉、记忆、注意从无意性向有意性方向发展,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四是个性品质的逐渐形成。儿童的情感内容逐渐丰富、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他们的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加速发展,个性在逐渐形成。

通过对学生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测量,从而掌握他们短期内的发展情况,更精准地发现问题学生并找到原因,在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用符合他们的节奏给予引导鼓励,因材施教。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价值认同。

小学生通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已经基本建立了规矩意识和学习意识,但是幼儿期和儿童期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3-6岁的幼儿主要任务是游戏,通过游戏认识世界,与外界和他人建立关系;6-12岁的儿童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建立基本的认知体系,客观理性地认识世界,建立更深入的人际交往。在从边玩边学转向主要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因为习惯培养等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从而面临不断的困难和考验。

一是很多低年级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集中困难,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易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上课时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几分钟后就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动作分心不太明显。

二是活动过多,表现出好动、不安宁,在课堂上坐不住,身体在椅子上不停挪动,严重的则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好与人说话,推撞别人,惹是生非或做各种怪样。 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比一般好动的儿童明显表现出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

三是冲动性明显,行动多先于思维,经常不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教室内突然喊吵、离座奔跑、抢同学东西或袭击别人等。在集体游戏时,他们难以等待。

以上这三个主要特征常引起一系列继发性后果,如学习困难,成绩不良,常不及格或留级。这些结果往往也造成学生情绪低沉、有自卑心理,有逃学、说谎、斗殴、偷窃等品行问题,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对于以上问题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积极正面的引导,有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学习成绩,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稳定情绪情感,促成健康的人格特征。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随着年龄增长,内容不断丰富,但深刻性、稳定性还有待加强。低年级儿童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常常不稳定,高年级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较为稳定,随年级升高,儿童的情感能力逐渐提高。高年级儿童的道德感有很大发展,他们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他们能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但他们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一是小学儿童情绪外显、易变。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在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表情是他们情绪情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他们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后,常喜笑颜开,受到老师批评,会感到难为情,低头不语或哭泣。

二是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容易激动,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同学们高兴时,自己也跟着高兴,“破涕为笑”是他们常有的事。

三是小学儿童情感不断丰富,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儿童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都逐渐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人能力的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小学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特点,即根据他们各自的世界观、价值观、兴和发展表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情绪疏导,从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稳定情绪,增长心灵适应度,使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你,

  首先1、情绪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教育学生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

  2、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准备活动中所要用的各种情景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样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不会感情用事,今天我们学习树立自信心,做情绪的主人。

  (二)学习如何控制倾情绪

  A、关成的学习成绩退步了,应该如何对待?

  B、小花是怎么对待跳绳失利的?

  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2)议一议

  如何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A、宣泄法。 B、转移法。 C将心比心。 D、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

  3、活动明理

  师:王小燕爱生气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生气影响身体健康。

  生:生气容易使人得病。

  生:生气容易影响同学关系。……

  议论时,如果时间允许,可多请几位同学谈谈看法。

  (三)学会树立自信心

  1、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张海迪是怎样克服困难,成为著名作家的故事,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

  2、 议一议

  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

  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

  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

  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 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好了以上这是我个人建议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7岁孩子心理教育?

7岁的孩子一定不要让他承受太多的不愉快。应该让他朝着积极阳光的一面发展。平时大人和他讲的故事也都是正能量的。应该让他学会宽容学会大度。而不要抱怨生活。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这样的心态做起事来才会有板有眼。

儿童心理辅导有哪几方面?

儿童心理辅导有哪些方面

儿童心理如何辅导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促进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生理卫生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解除心理障碍,取得心理平衡,以避免心身疾病的发生。以下介绍供参考。

1.教育疏导。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是因为对所见所闻不理解看不惯而引起的。这需要及时给予教育,帮助分清是非。

2.以身作则。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家长行为不检点或情绪不健康造成的。这时,家长只有教育自己,以自己的心理健康带动孩子心理健康。

3.精神支持。孩子有时会遇上“好心不得好报”甚至恶意的回报而处于委屈、痛苦之中。针对这种情况,要从精神上支持孩子,帮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4.理智思考。在孩子感情冲动、不能冷静地思考间题时,要帮助孩子克制自已,及时反思,不做出过激的举动或后悔莫及的事情

5.情绪激发。孩子常常会不明不白地出现情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激发情绪,以情制情。至于以什么情制什么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回避转移。引导孩子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者把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安宁。

7.宣泄放松。帮助孩子将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和怨恨释放出来,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的情绪。

8.弥补过失。如果是孩子自己的过失而引起的烦恼,就要帮助其改正错误,使别人得到安慰,也使自己得到快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