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想上班”的解题思路。

开年第 23 天,我第 20 次打开朋友的对话框:“怎么办,我的猫今天好像不想我去上班。”
发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刚刚在被窝里被我的猫打了一巴掌。原因大概是,我的起床打扰到了正在我怀里睡觉的她。
上班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大难题。我不喜欢,我的猫不喜欢,我的爸妈也常打电话来问我:“为什么你还不下班。”
而我真的很希望,能为我的不想上班找到解题思路。精准拆分,逐一解决。
一定会有一种答案,让我每天可以轻飘飘地起床,让我得到猫的祝福,去快乐地上班对不对。
开始思考“不想上班”这件事时,在一次闲聊中,我听到了朋友的深刻提问。“老说不想上班,那你到底想上什么班?”要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想上什么样的班呢?她告诉我的办法,是她在中学时做的一个小小举动。你好呀,我是 Kathy。今天我要分享的答案,要从中学说起了。17、8 岁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被问:你以后想做什么呀。当时的我,关于未来的猜想,都基于“我哪一门功课学得好”。语文成绩好时,我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作家。英语成绩上去了,我又想要做翻译。看《动物世界》会知道,海豚们是根据声波来定位的,发出的第一道声波,在触及某个物体后传回来,它们便知道自己要游往哪个方向了。于是,我做了一件事 —— 在网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和我同名同姓的人,都在做些什么。有一个女生和我来自同个县城,她是一个记者,在广州生活,年龄大概比我大十岁。在那段时间,总会去看她采写的每篇新闻稿,大多是关于贫困学生的助学报道和社会新闻。从字里行间,我对她的形象渐渐清晰 —— 一个有正义感、善良、喜欢帮助人的女生。那种感觉,就像世界上另一个我,在向我展示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并吸引着我慢慢靠近。我开始好奇广州是什么样的城市,我的成绩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学校。后来,我真的加入了学校的新闻社,去了电视台实习,渐渐成长为一个面对现实事件更清醒的人。因为看了很多助学报道,我每个月都会给山区儿童捐款,甚至还摸索出一套,怎么查询公益机构的正规性、怎样追踪钱款去向的经验。就这样,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帮我理清出很多可以具体解决的问题,我也渐渐知道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有一点不可思议?竟然是搜索到的一个女生,渐渐影响到了我。不过今天回想,这个巧合的背后,是我一直在寻找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生参考对象。即使不在搜索引擎里遇到,我也一定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在这里,我倒要问你:你呢?你找到自己的参考对象了吗。听完 Kathy 的故事,我开始在网站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却只看得到浙江一家服装厂的信息。我并不想往东南沿海制衣厂发展,所以,这个方法大概只适合一部分人。我倒是想起了一个有名的台湾插画师,在一次演讲里,他提到自己太喜欢画画了,有时甚至早上只喝一碗粥,就可以专注在椅子上画画了。虽然只喝一碗粥是有点夸张,但是他的人生经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时我们不开心,不是不开心的事情做得太多,而是喜欢的事情做得太少。说实话,我还挺满意我现在的工作选择的。只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面对困难,或许才是我不想上班的原因吧。有什么办法吗?Hello,我是 Welch,今天,我也想给你分享一个习惯。最近,我入职了新公司。一直担心的事情是,“如果我不像简历里写得那么厉害,怎么办?”焦虑的原因是,相比起以前的团队,在现在这家公司,我需要一个人去做所有决策,因为 Leader 只想看到结果。在需要决断力的情况下,我感到慌乱,对独立做好一个任务失去了信心。这个时候,每个习惯性“自我怀疑”的人,可能都需要做一件事:想想自己以前是怎么挺过来的。我开始翻过去的工作笔记,无意中,翻到了一个名叫《我的优点》的文档。“负责任”、“开放的心态”、“愿意学习”……这些优点,是工作以来,从别人的评价中,我一点点发觉并记录下来的。我意识到,公司招我进来,不仅仅是看到作品和成绩,也包括了我的个人特质。HR 和老板都还没说后悔,我自己吓自己干嘛。我开始冷静下来,着手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从我最不擅长的活动文案开始。以前,我总是求助文案组的同事帮我想。但这一次,我试着自行搜索一些优秀的文案,并仔细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传播度,总结里面的方法。提交上去后,上司说:这个比广告语写得好太多了。这是我进入新公司后得到的第一句夸奖。而这就像是一个按钮,开启了我新的一段职场生涯。当那些崩溃与慌张消失后,我也记住了这一次“做得到”的经验,将新的优点写进《我的优点》的文档里。说不定下一次,它们也将成为我的一剂信心良药。如果你还没有《我的优点》文档,此刻创建还不迟哦。我还记得,在聊天时,Welch 说:“其实我还是喜欢上班的。我很喜欢迎接挑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解法,最后被表扬的过程。上班就能带来这种感觉。”听起来有一种 “我这么厉害,怎么可以不去上班” 的感觉啊。看来,我也要试着去写下自己的优点了。不过,我知道这只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问题。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对于上班这件事的排斥,是一种 “PTSD”。如果是这一层面,那就要像下面这个女生一样,费点功夫再问问自己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可能我是“渣公司易吸体质”吧,毕业后的 3 份工作经历,都非常糟糕。其中两家公司,以宣告破产结束营业。而我为了拿回工资,足足和其中一家打了 7 个月的官司。第三份工作倒是没有经济危机,却喜欢在半夜一点开会,加上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我常常被气得心脏疼。每当我躺在床上想到这些,就本能地排斥“上班”这件事。我问自己,可以不去上班吗?而我遗憾地发现,因为需要钱,我必须去上班。我试着改变思路:怎样才能找到一家,让我乐意去上班的公司呢?由于前车之鉴,这家公司必须满足两个需求:不能轻易破产,且氛围要好。我会先搜索公司的名字,查询它的风险指数,然后到职场网站去看这家公司的前员工对它的评价。确定公司风险系数后,我会在面试环节,通过观察面试官,来感受这家公司的氛围。比如他迟到后,是理所应当,还是略有抱歉。在他们问“接受加班吗”或“怎么看待加班”,我会直接回答:这和薪酬相关。我想明确拒绝无偿 007。选择现在的公司,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团建时,员工们打成一片嬉闹的照片。我察觉到,这家公司的氛围或许是我想要的。入职后,发生了一件有些好笑的事:进公司的头几天,我的 PTSD 依旧发作,看到同事们不用双面打印时,我开始担忧这种浪费会导致公司破产。没想到,老板居然很认真地向我解释,为什么单面打印不会让公司破产。这让我很触动。我想,既然我和工作彼此选择了对方,那也应该要试着去一点点地建立起对它的信任。只有这样,我以后才不会发出“不想上班”的感叹啊。我的答案寻找,还在继续。今天的 “不想上班”解题之旅,暂时就到这里。我知道,不想上班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或许就算写了这篇文章,告诉了你这些解题的思路,仍然不能阻挡你对周一的恐惧。但我想分享自己的一种心情:在询问朋友的解题思路时,我是真的会被启发到的。想起上一周,我还在电商行业的朋友家里,听朋友 Present 了自己在公司做的年度总结。主题是,如何让一位顾客在看见店铺时,更愿意点进去。我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感叹着,这和我要写一篇大家愿意看的文章,原来有那么多共通之处啊。而我也很期待,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实践那些记录到的东西了。我是很喜欢和读理科的人在一起的,因为有时,情绪并不能解决情绪。而有这些理性的朋友呆在我的身边,和我一起拆解目标,讨论如何去到达目标,我一定会更能看清自己。毕竟,“上班”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终点,只是帮助我们过上想要的生活的工具。所以到底如何面对“不想上班”?就让我们去一起找到答案吧。-我发现,不仅仅是“不想上班”,很多抽象的问题,都是可以拆解的,甚至可以变成,能放进搜索框里搜索的具体问题。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清晰很多。而这时候,一个能够帮助你聪明、高效地获得答案的搜索引擎十分重要。在这里,我想推荐给你,我最常使用的夸克 App。第一次使用它时,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有一个干净极简的页面。纯色背景下只用黑色的线条勾勒出几个最重要的搜索功能:文字输入,语音搜索或者拍照检索。而每当妹妹发来一个我早已不会的数学题,我都能淡定地打开夸克,上传图片搜题,还可以用它来翻译、识花草、识食物热量、识药等。它很好地回归了一个搜索引擎,最重要的本色——高速智能地搜索答案。但夸克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搜索引擎。在搜索框下,整齐地排列着几个可爱生动的工具包。男朋友不开心的时候,我很喜欢从夸克的冷笑话或者专栏,找到一些搞笑有趣的故事给他分享。不过,我觉得更万能的,是它的 AI 工具:你可以通过 AI 问诊、做笔记、进行文档扫描、甚至是时间管理。对于爱好阅读做摘抄却懒于手写的朋友来说,文档扫描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放双手。
左滑看更多可能它们就像一颗又一颗的“止难药”,被很好地收纳进了这个小巧精致的搜索引擎里。而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你产生困惑了,都可以来这里“对症下药”。说实话,我们一直都因为很多搜索引擎太丑太乱而烦躁。而一款干净利落,连图标配色都很讲究的软件的出现,真的会让人眼前一亮。左滑看看大家都在搜什么夸克希望以一种切实帮助到年轻人、被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一步一步地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有夸克,就有解。如果你觉得这个 App 不错,现在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就能立刻体验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