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所指的是哪六种技能?
六艺最开始起源于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直至唐代随着科举制的产生而逐渐消亡。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礼节,古代有五礼之说,分别是: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乐,指音乐,古代有六乐之说,分别是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射,指射箭的技术,古代有五射之说,分别是白矢、参连、剡注、囊尺、井仪。
御,指驾车的技巧,古有五御之说,分别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指书法,古代有六书之说,分别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指理数、气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也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拓展资料
如果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就会对六艺这个概念不会陌生。在我们一般的看法中,所谓的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关于六艺的概念也存在着分歧。
《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君子的必备技能。
所谓礼,总共有五类,即吉凶军宾嘉是也;所谓乐,共有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所谓射,共有五种射技,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所谓御也有不同的技法,比如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等。所谓的书即六书,即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谓的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当然,六艺还有另一种说法。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这里的六艺即指六经,即是儒家的核心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当然,《乐》在秦以后就失传了,空有其名,而无其实。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