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是什么意思 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刘易斯拐点是什么意思?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

刘易斯拐点出现时间?

刘易斯拐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具体时间是1982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和财政部长刘易斯·史蒂文斯提出的。刘易斯拐点指的是一种经济衰退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形势会在一段时间的繁荣期后,开始衰退,而这段时间又会被称为经济衰退期。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让经济学家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经济衰退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

拓展资料

经济学理论上有一个著名的刘易斯拐点论。

刘易斯拐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人口红利论。

即当一个国家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处在上升期的时候,这个国家就会收获一段时间的劳动力人口的红利。

此时,劳动力市场活跃,人力资源成本低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打好时期,也是人口红利释放和国家享受人口红利最佳时期,这个过程是一个国家管理者最舒心的日子。

基本上,只要不出现巨大的黑天鹅事件,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大致上是高速期。

我国,在经历60,79年代人口高速增长之后,迎来了80年代—2021年的一段漫长的人口红利释放期,国家也由此契机从而进入经济的高速增长期。

也由此有力地支持了房地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但是,刘易斯第二个拐点,确是人口红利消失后,经济不可避免的进入减速甚至下降周期。

目前,准确的说应该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下滑带来的经济下行的趋势开始显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