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昭陵】 王公娃/三代人的恩情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1320期|

三代人的恩情——记礼泉县烽火村老书记、咸阳市原副市长王保京伯伯
文/王公娃
(前排从左到右是王市长妻子、母亲和卡特女儿)
从书记伯的身上,我看到了成就大事业的人的一个特点:他们看人,向下看;做事,向上看。从近处入手,奔远方目标。他对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所作所为,正体现了这一点。
就先从我的奶奶和父亲说起吧。
父亲他们母子是镇安县人。因生活于饥荒年代,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维持,奶奶携16岁的儿子出秦岭一路乞讨,来到了烽火村,多亏烽火村党总支书记王保京伯收留了他们母子,有了暂时的容身之地。经人撮合,奶奶改嫁给了王见在的爷爷王书凯。他是一个孤单的人,早年失去了老伴,就这样父亲母子有了落脚之所。奶奶人勤快能干,在村上整修田地时她用肩挑手抱搬运石头,非常泼辣干练。父亲当时年龄尚小,就在村上干些零杂活儿,参与集体劳动。后来又进了村办砖瓦厂,成了一名正式村民和社员。
父亲原来姓汪名公云。他并不像人家那样是一个精明人,经常受到外人的欺负和嘲弄。但是书记伯却没有对他下眼观,他给父亲改名为王保云,从他的“保”字上起,把他当成了自家兄弟,以防别人欺负他,经常在人面前保护他、人背后照顾他。村里建起砖瓦厂,书记伯安排父亲到砖瓦厂上班。父亲人老实却肯干,无论是在砖厂还是修田种地,都不惜力,全心身卖力干活。他也有特长,听人说父亲用双手烧火蒸的一笼十层馍,层层馍白中泛光如同积雪一样松软诱人。给人帮忙挑水时,虽然个头不高力气不大,却愿意使蛮力,肩挑一担,两手还要各提一桶。烽火人和书记伯对父亲赞扬了又夸奖,也赢得了村人们对他的接受和认可。
后来父亲结了婚。由于母亲身体残疾,连生了两次孩子都没成,后来妗妈托人抱回了我。小时候我体质不好经常害病,后来又得了白内障,书记伯亲自安排知青大夫和村上赤脚医生为我积极治病。大夫说我眼病发展太快,看样子情况不好,按这趋势撑不过一天也许就会双目失明。他放下了村里的要紧事,急忙派村上妇联主任王彩霞妈妈和妗妈一起,带我去到西安大医院治眼。治疗期间她的家人时常来看我,他的老伴刘桂珍妈妈和她的母亲杜元贤奶奶还给我做新衣服,抚摸着我的头祝福说孩子快好起来,长大后还要报答你伯和妈妈呢。就这样,我住了四十五天院,眼睛终于保住了。病情好转后,他又安排人把我接回家,送小孩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那时我没奶吃,书记伯为我购买了奶羊和白糖打发人送到我家,使我健康成长有了保障。还亲自抱上我在村里开大会时宣布他给我起名为“公娃”,说这个孩子是党的儿子,是烽火村的娃,起名为公娃,也就是大家的娃,大家都不要嫌弃,都要关心他,帮助他。
由于妈妈是残疾人,父亲也是那么一种情况,爷爷、奶奶就觉得碍眼,经常挑事找茬闹矛盾,容不得我的父母二人。有一次父亲与奶奶说话间惹怒了奶奶,奶奶就把她的亲生儿子赶出了家门。父母二人就这样净身出户搬离了家,住在南窑一孔废弃的窄小破窑洞。虽然那窑洞由于土质不好,含沙量大,经常掉落砂砾。也没有一个院墙,前面就是放羊人上坡下涧的羊肠小路,但是毕竟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母亲还是相当欣慰的,总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清清爽爽,常常受到过路歇脚人的赞扬。书记伯也多次来到我家查看情况。
不久,我们就又搬家了,书记伯安排我们家暂时住进了一座新落成的居民点大家院。这个大家院一共住了六家人,其中有城里干部家属,有木匠手艺人,有教师,有村干部。我们家也和大家一样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居住条件改善了,妈妈再也不用那么辛苦那么担惊受怕了,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再后来,我们再一次搬家,从六家院搬到了两层两间宽的独家院子,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外村以及城里来参观的人都非常羡慕。我们一家更是高兴的不得了。
这两次搬家,我们没掏一分钱,都是书记伯安排村上把所有都置办好,清扫干净,才打发人给我们帮忙搬家。
我上学时没学费,他就替我交,年年问我的学习情况,了解我家的生活状况。他是爸爸、妈妈的主心骨和心理上的依靠。
后来,由于砖瓦厂解散了,父亲又被书记伯安排人安置在水泥厂工作,我们家有了一个让人羡慕的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后来,家里也添了可爱的弟弟。王书记对父亲说:“你有自己的骨肉了可别亏待抱养的儿子啊,你要记住他叫做公娃,是我们大家的娃,可别欺负他,两个娃你要一眼对待。”在我眼里,妈妈、伯对我更为疼爱,几乎全部恩受集于我一身,反倒对弟弟看管的更严。
父亲因为在水泥厂干活,不注意自身卫生防护,不知道爱惜身体,后来发病了,书记伯让人送医院并指定专人伺候。我父亲病逝时,我和弟弟尚年幼,妈妈行动不便,他亲自安排村上为我藏埋了父亲,还年年给我家送粮食,给钱财,又为我在水泥厂安排了工作当上了保管员。周围人都高兴我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也心存感激,因为我知道书记伯对我们家的关心照顾,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我工作认真踏实,水泥厂领导也都对我好,关心我,照顾我,我想以努力工作来报答烽火村的领导和乡亲们。
我到了结婚年龄时,他又给我安排新宅地建庄基。楼板、水泥全都赊账给我,让我挣了钱再付。我知道他并不是打算要我还这个钱,他是在磨砺我、锻炼我。他安排人给我盖好了一院庄子。结婚时,他又准备了酒席在村水泥厂为我举行了简朴温馨的婚礼。
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和弟弟虽然也知道书记伯给村上办红白喜事立的规矩:不待客、不收礼、不穿白戴孝,不唱大戏,不放哀乐扰民,不烧纸钱污染……年初,送他的老伴刘妈妈的时候,他们家就是这样带头一切从简严格执行的。可是,我和弟弟念起妈妈身体残疾、腿脚不便,一辈子都没有站起身来,没有和正常人一样过,几乎没有机会亲历过村上的红白喜事热闹场面,就想让妈妈走的时候能够和人一样,体面的离开。于是,我们违反了村上的约定,违背了书记伯的要求。村上各位领导和乡亲也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前来吊唁、慰问和帮忙,书记伯也捎来问候。妈妈生的艰辛,活的舒心,走的放心,她是带着书记伯的一片恩情,带着对烽火村的感激,带着对我们子孙的眷恋和牵挂安然走的。
天国的伯和妈妈无憾,一个曾经那么困难的家庭也像烽火村其他所有家庭一样,在烽火村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从小康正在迈进富裕,迈向美好的明天。
妗妈在世的时候经常对我们弟兄和妈妈说:“这是在烽火,若是换了其他村子,这么个家庭哪还养得起你们俩?一家人怕早就出门要饭(乞讨)去了。还不是人家王保京,还不是烽火队,恐怕早就把你俩送人了……”
如今,伯和妈妈分别离开了我们,我和弟弟也都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了,妻子安心持家过日子,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和弟弟一心一意在外打拼为着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从当年的村支部书记,到公社社长、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副市长以至退休离任返乡至今,书记伯那么高的地位,那么忙的工作,几十年来,他还挤出时间腾下功夫一直关心扶持着我们这个困难家庭,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书记伯的恩情何止滴水?它是涓涓细流,它是江河波涛源源不绝,汇集成大海汪洋。书记伯的爱心就像那海一样宽阔,像月亮一样明亮,一直照耀着我的生命,点亮了我的人生历程。他那闪光的足迹,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他那温暖的情怀,永远温暖着我的心!
我永远忘不了他对我们三代人的恩情,为了让我们兄弟俩三个女儿能够也知道和记住这份恩情,我用自己这支拙笔写一段粗浅的文字,来感激这位德高望重的好市长、好书记——王保京伯伯。
作者简介
王公娃,男,出生于1976年4月,礼泉县烽火村人,农民。
编辑︱赵晓萍审稿︱高超文
“最美乡愁看礼泉”游记散文大赛征文评奖揭晓
《壮美昭陵》原创文化艺术微刊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
微信:13468916590
(作品附作者简介+照片)
文中图片未经说明均来自网络
作品要求原创,未经网络平台发表
长按关注壮美昭陵平台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