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柳社

寻找春柳社
黄启钊
早在今年十月末,我就已购好了戏剧《寻找春柳社》的门票,但当得知这部戏将在小剧场上演时,我感到既惊诧又有些失望……待昨天看完这部戏,方知此戏绝不简单,也绝不是“大学生最爱排戏剧”,更不适合在大剧场上演。
对了,“春柳社”是何物?其实并非是传说中的桃源绝境。它是1906年几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组建的戏剧社团,是“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开端”,这其中不乏之后的艺术大家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这部戏讲述了时隔110多年后的今天,一群大学戏剧社团的同学想要重排“春柳社”中的一个片段,他们便开始了数十次的尝试,但最终他们还是没能找到“春柳社”,这里的春柳社绝非现实意义上的“春柳社”而是一个更加迷茫的问题,是戏剧终极一问——戏剧的灵魂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戏中学生社团请了三位导演,第一位是传统型的,他认为戏剧的灵魂是——真实;第二位是现代型的,他认为戏剧的灵魂是——情趣;第三位是演说家型的,他认为戏剧的灵魂是——品味。
我想这三位导演的观点都正确又都不正确,戏剧还原的是真实的情节,戏剧采用多种情感的表达手法,戏剧是人的一种欣赏品味,戏剧是虚实结合的。然而戏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不只有真实;戏剧是一种严肃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文学,因此不只有情趣;戏剧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因此也不只有品味。
对于我们来说,戏剧的灵魂有多重要呢?少了戏剧的灵魂,我们会怎样呢?找到戏剧的灵魂,我们又将如何呢?我们会怎样理解它,运用它呢?这些显然都非常之深奥,不必深究,就是究出,我想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先生的名言。那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春柳社,就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吧!
我好像找到了我的春柳社。
乾乾按:
因为喜爱李叔同,我知道春柳社。然而,这些年来,春柳社在我的大脑中逐渐模糊到没有了印记,直到读了启钊本周的随笔……
春柳社,我是极爱这个名字的。在我的生命体验里,“春柳”和“桃花源”一样美丽、多情。当然,我也认同启钊所言,春柳社“其实并非是传说中的桃源绝境。”这样的观点,是有综合考量、深入思考的。
启钊看戏,是带着思想的。我爱他的自由之思想、深邃之思辨。
一个少年——十三四岁的少年,习于思考、表达,有理有据、温和敦厚,这不就是我们育人的理想嘛。
我觉着:启钊身上有蔡先生时代北大人的气质。
少年,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