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本篇无关乎学术,无关乎文学,只关乎心情。我随性而写,你随性而读;我想哪写哪,胡言乱语;你可看可不看,切莫较真。既然你我有缘,相遇在泥土的文字里,未来日子,我们可否一起煮茶论道,安暖同行……
遇见老子与庄子
文/翟慎晔
一
春节过后,阅时光书友会首场读书会《向庄子问道》。主讲人,杜婵。
杜婵说:“一切的遇见,都是必然;万物的相吸,都是你我共同的包容!在最好的年纪里,让我们一起读庄子……”
杜婵,网名烟水谣,书香女子,荣宝斋“清水书院”院长,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在她的“习以为婵”个人微信公众号,分享过不少关于《夜读庄子》的心得。
她说:“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他的目光。走近庄子,和万物成为最好的朋友。”
杜婵将庄子《内篇》《逍遥游》部分章节,分享于朋友圈,带大家一起走近庄子,回归精神家园……
二
曾经,在与杜婵闲聊读书时,聊起过《庄子》与《老子》。杜婵说,她不开心时就读《庄子》。我说,姐也一样,每每遇到烦心事,就去读《老子》。
《老子》与《庄子》,一位是道家的始祖,一位是道家的化身。老子“以无为求有为”,庄子“以无为求无为”。一位是无为而无不为,一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的人生哲学主张:人道应该效法天道,并符合于天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姓李,名耳,道家的始祖,字伯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据《神仙传》上记载:有一天,函谷关守关关吏尹喜,早晨起来望气,看到“紫气东来”,便断定这日定有圣人路过。心下打定主意,要向他求道。果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骑一头青牛,慢慢地来到函谷关……
关吏向他索要关牒,老子拿不出来。关吏说,没有关牒,依法不能出关。不过嘛,您老也可以设法通融,您可也懂规矩。所谓规矩,就是陋规。这时的老子,囊中羞涩,哪还凑得出规矩。好在这位关吏,对于老子的规矩,志不在钱。
他对老子说:“只要你传道给我,我就放你出关”。老子没法,只好依从写下五千言《道德经》得以出关。
老子以变相红包,留下五千言,西度流沙不知所终。而他的这部著作,流传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起来,道教便成了国教。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哲学,教你智慧生存。认为做人最主要的就是保全自己,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三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之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
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庄子,名周,字子休,先秦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说实话,在没有认识杜婵之前,我不读《庄子》,对庄子的全部认知,是“百家讲坛”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那时,听于丹教授讲庄子,我特别的不理解,不理解庄子那么一个有才之人,却不为朝廷所用,一生穷困潦倒,且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
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自然不晓得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是个什么状况。但在庄子的眼里,整个天下都是沉浊的,没人能够与他交谈。所以,只好独自逍遥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进行精神往来了。
我们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落花丛,悠然自得,非常快乐。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如果人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庄周梦蝶,悟透死生。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一生保持着旷达的心境,逍遥自在,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嘲讽追名逐利的小人。
在听了杜婵的《向庄子问道》一课之后,便开启《庄子》阅读,忽然就对自己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曾经以为放下的那些放下,原来一直就没有远去……
四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也就是说,泉水乾涸了, 两条鱼为了生存, 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到不如彼此相忘,各自回到大江大海中去,互相不认识的好。
庄子以鱼例比,表述“道”通其变的观点。
东郭子问庄子:“所谓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庄子说:“道无所不在。”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伪”的杂质。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他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司马迁《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是说,庄子的学问是没有书不看的。
五
那天,从书店出来,与书友会的一位朋友一道打车回家。路上,我俩谈论的话题依旧是《老子》与《庄子》。
朋友说,他去过终南山,去朝拜过老子。后来,他觉得老子的一些观点很矛盾,老子的一些处事哲学,已经不适合于当下社会。他说:“老子告诉我们该怎样怎样,可现实又不容许我们怎样怎样……就拿最现实的例子来说吧,老人跌倒了,你扶,还是不扶?”
我说:“扶,必须得扶。”他说:“要是被老人给讹上了怎么办?”我说:“那是老人的事,不是我的事。我能做的就是:遵从本心,管好自己。”
庄子小故事一:鸱得腐鼠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施,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于是,惠施很慌恐,派人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听说过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此时,有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恰好鹓鶵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小故事二:子非鱼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六
老子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就是说,天道使他们生,德行抚养了他们,外物使他们成长。因此,天下苍生没有不尊奉天道和德行的。
在老子看来。“道”落实到万物和人生中,就称为“德”。“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宝也。”老子的“道”是“天道”,是宇宙本源的“道”。
2018年夏,因身体原因,终南山归元书院修心问道一周。
终南山,老子道场。位于陕西省境内,东西横跨蓝田、长安、鄠邑、周至等区县,绵延200多里,有着“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美誉。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修行、问道者们的精神高地,隐士们的世外桃源。
在书院,修心问道,超然物外。青山绿水间,把自己放空,听山间溪水潺潺,看庭前花开花谢,观天上云卷云舒。一天读三遍《道德经》,还要毛笔抄写《德篇》《道篇》双一章一遍。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一早,走山时,被小蜜蜂狠狠蛰了一下,不一会口唇便肿了起来。天路老师知道后,立马就去山坡上给我弄草药,当时挺感动的。
在终南山,山坡上生长着很多种名贵中草药和一些不知名的花儿。
七
同住一室的除了与我同去的同学,还有书院里的两位老师。一位是辅导传统文化的,一位是讲易经的。辅导传统文化的老师,山东牟平人,或许是老乡的缘故,她对我特别的照顾。晚修课不想去时,我就和她在宿舍关灯闲聊,知道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传统文化的研修。也是因为这个,家人、同事都不理解她。为此,她辞职到了北京,后又跟着天路老师来到终南山。
人生不易,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浮躁的内心,太需要一剂静心的良药,沉静下来。老子与庄子的道家思想,就是一剂良药。
记得第一次向她请教:“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咋理解?
她说,就是你做了善事不说才叫有德。若是说了或是刻意想让人知道,就是不德。
我说,我每年都到山里去探望一位留守老人。每次去,都忍不住发个朋友圈。我不是在晒我的爱心,而是想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如此说来,我竟然是一个不德之人。
她说,做了总比不做的好!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薹,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 (《德道经》德篇第二十七章《辅物》)。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德道经》德篇第七章《立戒》)。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德道经》德篇第九章《知足》)。
记住:“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德道经》德篇第二十一章《为正》)。
八
前几天,网上看到一则故事,便讲给同事听:一个山村男孩,去外地上大学,因是第一次坐火车,车厢里很热,男孩犹豫再三之后,买了一罐“奢侈”的饮料。
拿在手里,男孩无论用水果刀如何去撬,都无法打开。这时,坐在他对面的女士,叫儿子买来一罐相同的饮料,女士接过后,“砰”地一声打开了。男孩儿有样学样,拉动拉环,随之也打开了饮料。
可是,女士喝了一口后,便放下了那罐饮料,很久都没在动过。男孩明白了,其实,对面的女士并不渴,她只是在变相地教自己如何开启。
同事听我讲完这则故事,感叹道:“如此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不戳破他人的难堪,不炫耀自己的功德,好的帮助,是一个尊重的眼神,是一个善意的动作,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
修行路上,一直在努力,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018年新年,去老挝山区,为那的孩子做了一场公益。我发现,你的一个微笑,对那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公益。
老挝之行,因了一次小小的公益活动,使得我们的旅程有了特别的意义。
一心向阳,不言冷暖。一路走来,只要无愧于心,足矣!
九
昨晚,跟友电话闲聊,聊着聊着就扯上了老子与庄子。
友说:“当下,能够“独善其身”已经不易。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去打搅别人的幸福!当然,也不要让人轻易来打搅自己的幸福!”
不去打搅别人的幸福容易,不让别人来打搅你的幸福难。
身处红尘内,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如何能置身事外?
十
还在临床的时候,曾帮助过一个人。而这个人,在她命运得以改变之后,做了一些触及底线令我不能容忍之事,便远离了她。可有时候又时不时地会想起她,想起曾经的过去,还有我对她的那些好。
去年,因为学分审核,她的材料找人代交于我,想必她也是不想着见我。
老子说:“和大怨,必有馀怨。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余生,没有来日方长。放过了别人,也就放过了自己。
往期回放
亲历改革开放40年:往事如昨不如烟
采访手记:故事背后的感动
公益无国界,老挝乡村行
阳光遗忘的角落
走进古北水镇,捡拾与长城有关的碎片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
2018,走进科教科的日子
杂乱无章的文字
曾与我共事过的两位保洁员
照片中,令人感动的画面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医疗剧《到爱的距离》观后感
六月,写给自己的纪念
由《托人看病要注意的那些基本礼仪》一文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