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意义和由来?
我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大家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其实,我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最初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倡议设立 ,后来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把植树节设定在3月12日,也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正式定为中国植树节,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成群的树林能对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造价千余万元、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树木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 夹竹桃、银杏、梧桐等也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城市内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后,大气含病菌量可减少约80%。城市中的森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城市的温度,减缓热岛效应。城市林带、绿植群还有降低噪音的作用。
由此可见,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本身的价值,总计创造的价值可以达到19万6千美元呢。
不仅是中国,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如朝鲜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为“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植树规定,比如日本有一项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种一棵树,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春发芽,夏成荫,秋落叶,冬沉睡 ,树木轮回不止,却生命不息。一棵幼苗,两瓢清水,三铲泥土,四分清风,五缕阳光,六两雨露,七钱星辉,八抹晨曦,九分呵护,十分爱心。 一树留春,万古常青;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片风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将树木的绿色带给更多的人,种下一棵棵绿色的希望吧。
植树节的来历、意义等,用简洁的语言?
植树节的来历;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植树节的来历与意义?
来历:
民国4年(1915年),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的著名林学家凌道扬,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实践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
凌道扬连同韩安及裴义理(Joseph Bailie)等林学家,上书当时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向农商总长张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国推行植树节。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19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但以后渐渐流于形式。
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之后,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呈请行政院,鉴于国父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国家造林运动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订每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当天)为植树节(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称该日为“国父逝世纪念日”),并在行政院院会中通过《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
意义: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