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记录时代,和你一起讲述过去的故事 永康乡愁467期
名人轶事
?应跃鱼
《乡巴佬巧艺服哈同—永康雕塑名家程铿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这几天网上见到永康人写的一篇乡愁文章,题目叫《紫微园的前世今生》,很是有趣,文中提到这样一段话:“紫微塘南侧,有一所基督教堂……教堂附近,有一所程铿先生独资兴办的浙东聋哑学校。”这里提到的这个“程铿先生”,就是现代史上当年艺惊世界,名扬十里洋场上海滩的永康人!岁月匆匆,日斗星移,这当年名震中外的人物,其人其事,都己隐没在历史长河中,当代人,特别是我们永康当代人,几乎无人知晓。今天有人提起程铿其人,忽然让我想起四十年前,上海《新民晚报》和《上海滩》、《世纪》等主流报刊,几乎在一个时段,发表的长篇通讯《乡巴佬巧艺服哈同》,生动形象描述报道程铿那充满传奇特色的其人其事。我就禁不住冲动,找到了四十年的那妙文,现全文复录如下,供人们一识永康昔日名流真面目一一
《乡巴佬巧艺服哈同》(原载四十年前的《新民晚报》、《上海滩》和《世纪》)
上海开埠三十年后,从印度渡海来沪的犹太人欧司爱-哈同,成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冒险家乐园一一上海滩的豪族。如今50岁以上的人,大都知晓那洋富翁的哈同花园(即五十年代的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上海展览馆)。昔日,在旖旎多姿的哈同花园中,有两尊高达四米,重十余吨的巨型哈同铜像,其铸造工艺和艺术形象,都堪称当时中国艺术之最。然而很少人知晓,这两尊雕铸艺术珍品,竟出自一名叫程铿的乡巴佬之手。哈同像毁于当年“八一三”战火,而一位“乡巴佬”的巧艺也成就了艺术界鲜为人知的轶闻。
1931年冬,哈同突发奇想,要花巨资在新落成的哈同花园竖立巨型铜像,以重金用招标方式遴选雕塑师。画师如云、高手林立的上海滩,艺人竞相献艺投标,成了当时轰动一方的新闻。这事也惊动了四马路望平街上一个以画肖像度日的乡巴佬程铿,他决计要气气那班趾高气扬的洋画师,为中国人争口气,就不动声色,闭门五日,精心绘好画标,悄悄地投进了哈同花园。开标之日,上海滩爆出冷门:中标画师是方山主人一一即名不见经传的乡巴佬程铿!洋画师们大骂哈同故作风雅,不懂艺术。然而骂归骂,当两尊铜像由江湾铸造厂铸就,在哈同花园亮相时,却不能不令中外画界同人暗暗佩服。
雕塑造像,是画家、雕塑家的上乘艺术绝活。这程铿何以能在画界高手林立的上海滩,艺压群芳一举中标夺魁呢?这除了程铿深得名师真传,具有高超艺术造诣外,还真有一段趣闻。
那老哈同当然并非附庸风雅,单看那招标的苛刻条件,就让人望而却步。他要求投标画师,每人交立、坐、正、侧画四张,缩小的腊像品四尊,标作的造型、线条、神韵、气质要求完美。可是他却拒绝会见投标画师,只提供一张小小的黑名相片。想不到这苛刻的条件,倒给了程铿一个旁人无法获得的“专利”。
程铿夫妇
原来,当年程铿从永康方岩山下独闯上海滩,人地两生,无以生计,无奈而投“报本堂”寺院,谁知他乡遇故知,那“报本堂”的住持长老水照禅师,俗家也是永康人,遂留寓了这个小同乡。其间他进入刘海粟大师的上海美专,苦读学成后,就在四马路上的平望街开爿画室,以画肖象营生。当时照相业未普及,画肖象生意盈门。程铿为报水照禅师当初留寓之恩,就以禅师形象画了一幅身披袈裟游于仙境的巨大中堂相赠,禅师视若珍宝,掛于禅堂,善男信女见之无不啧啧称誉。
再说那洋富翁哈同也怪,一家人不尊基督而恭奉如来,隔三差五去“报本堂”进香还愿,成了水照禅师的赫赫洋施主。每当禅堂品茗,哈同对那幅飘飘俗仙的中堂画,观之入神,也想自己“成仙”跻身于诸佛之中,云游于渺渺仙境。水照遂将程铿引荐给洋施主,从此程铿常常应邀进入哈同花园,为哈同一家画些充满宗教色彩,和显示中国画技风格的作品,与哈同混得烂熟。对老哈同的身世来历、爱好、气质乃至某些外人不知的缺点,都了如指掌。因此,创作哈同塑像,当然要比众多投标画师,单凭一张小小半身相片闭门造车的作品,高出一筹。
从此,程铿艺名远传,不久应冯玉祥将军之邀,创作了孙中山先生巨型铜像(立于南京新街口),可惜这传世精品却被毁于日寇的“南京屠城“之日。而当年程铿为哈同画的一幅以哈同高跨“四不象”,与佛祖、夫人脚踏浮莲为“观音”、裴刺浦、娜拉分列两厢为“金童玉女”的,3.6米高的巨型国画,和“春夏秋冬行乐图”国画册,现为(英国)大不列颠皇家画院收藏的珍品。
永康制伞工的儿子程铿,确非等闲之人,当代画界魁首刘海粟大师,在一篇回忆录里,对其有过如下描述:
“浙永程希曾君,性恬淡,善丹青,余等初办美专,君第二期高才生,于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无所不精,雕塑造像,尤所擅长。”
“八.一三”后,程铿怒却日寇之邀,潜回永康,蛰居不出。1957年才以古稀之年,应聘于金华戏具厂和缙云婺剧团,终被政府和艺苑人士发现,聘为浙江省美协理事、金华市政协委。眼看将再展艺华,不意屈死于文革之乱的1968年8月1日,一代雕塑名家,悄然而终!
往事越半百,何以如今历历在目?原来当年报张轰动,期刊亮然的,正是老朽拙作。
(应跃鱼全文完于2020年7月15日永康乡愁沈维整编)
作者:应跃鱼,耄耋老人,中共党员,离休老干部,现任市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一个会刷微博、会聊Q笔耕不辍,与时俱进的文坛老前辈。
写作是表达情感,分享是表示关爱。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吧!公众号托管代运营|策划|排版|推文请?13506797066 (微信同号)投稿邮箱:932670871@qq.com
永康乡愁主创|维维朱爷江燕壹心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永康乡愁公众平台
应跃鱼 观《外交风云》想起永康神秘的多面女
辛巴:心中的老家
乡眼看世界‖莫斯科印象
第一次摆摊
这个夏日,永康乡愁的视频号开通了,相信它是一个清凉的礼物,我们有许多诗意的日常想和你一起度过,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开启永康乡愁视频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乡愁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