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厍 ? 拾忆三则

关注『印象甘露』
有你,甘露才完美
圩厍村原属常熟县管辖,当地人的说话语音更近常熟口音,1954年年底前划入无锡县,归甘露乡领导。圩厍村是一个较大的行政村,共有十八个自然村落组成,该村曾有常锡大队、一大队、红旗大队、圩厍村和鲍圩村等多种称谓。最
美乡村·圩厍六十多年来,圩厍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奔小康的大道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那种荒芜、贫困、闭塞、的景象。如今,圩厍村已成为了省市最美乡村的先行示范点。走在圩厍村的田间村舍场头,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闪现着过去圩厍村曾发生的一些往事,历历在目,萦绕心间。
01
湖畔渡船
圩厍村四面环湖,进出必须乘船。当时从市镇通往圩厍的主要通道是自南往北过彩桥、赵更上、燕水庄、庙前、计更上直到白米荡畔的渡口。渡口专设一条敞篷木船,一年四季静静地守候着过往的路人。白天无论雨晴,艄公见到有人前来摆渡,总会主动地靠近渡口码头,招呼客人上船。船客坐稳后,艄公熟练地一手撑篙一手摇橹,一推一扳之间,已轻巧地调转了船头,微晃着直往对岸而去,平静的湖面上留下一串长长的水花。湖中微风习习,略带湿润和清香的空气,让船客霎时忘了赶路的疲倦,顿觉平静舒坦。一支烟的功夫,渡船已到范家塘村前的渡口。待木船停靠稳当,船客便纷纷上岸,又匆匆地迈开脚步前往各自去处。从渡口上岸就直通圩厍各村,这种方式进出圩厍村也觉方便。但要是遇上狂风暴雨,那时摆渡又是另番遭遇。记得有一次我去圩厍,渡船离岸不久,突然风雨交加,平静的湖面顿时涌起层层波浪。风吹浪打中,渡船左右摇晃,船客各自抓紧船舷,身上被浪花雨水浇透,狼狈不堪。艄公时不时地提醒大家别慌、握紧、站稳,不愧是久经风浪的艄公,一橹一橹的硬是将渡船划到对岸,麻利地系紧缆绳,握紧撑篙,让船客扶着竹篙一步一步地上岸离去。白米荡的渡船只在白天有渡,而晚上进出圩厍,人们只能选择揪渡船过湖。在圩厍的南北鲍圩,湖畔长期有一条共用的揪渡船停靠着,专供南北鲍圩的村民或夜晚从圩厍进出的行人。揪渡船是条宽宽平平的木船,头尾装有两个铁环,上面各系一条长长的麻绳,绳索的另一头分别连在南北两岸河滩边的木桩上。若要过湖,只要揪住绳索,把渡船慢慢地拉近所在的河滩,跨上渡船,走向另一头拉住那头的绳索,一把一把地将船揪到对岸。停稳后跳上河滩,不用去管渡船,就让它在湖面上飘荡。但千万不要在上岸后将缆绳扣死在木桩上,否则对岸的路人就无法揪绳乘船了。若遇上雨雪天气又是一人过湖,在船上揪绳和撑伞不能两顾,只能任凭雨雪扑面而一心揪绳。即便如此,能让四面环湖的圩厍人进出方便而专设揪渡船,每个过湖的人都会从心底里默默感谢此等行善方便之事。02
圩岸“鬼火”
有一年,我在圩厍村搞有关“血吸虫病害死人”的展览,那时无条件用照片制作展板,只能靠手绘创作。由于赶时间白天晚上连着干,那几天正好下雨,路面泥泞湿滑,因家有急事,必须回家。晚上八九点钟,我穿着岳母给我缝制的油布钉鞋,撑一把黄色油布伞,踏上回家的路。那时圩厍村的大包围工程已有部分完工,在白米荡东端狭窄地段筑起了控水闸,因此水闸的坝基上成了进出圩厍村的另一条通道,不再受渡船的限制。可是,在水闸坝基两侧的路边要穿过几个连接的水塘,水塘岸边的路狭窄泥泞,两旁芦苇随风摇曳不时抽打着我。我没带电筒只能凭借自然光小心地一步一滑走着。此时,正好经过一段圩厍人经常提及的常有“鬼火”出没的地段。村支书吴文彬也曾讲过此事,说是有几次路人经过这里会发现路边有“鬼火”晃动,心里发慌拼命加快脚步想快点离开。谁知刚加快脚步,“鬼火”便随后跟上,脚步越快,跟得越紧,脚步放缓,“鬼火”也放缓,脚步稍停,“鬼火”就停在原地晃动。那路人受此惊吓,回家生了一场大病。因此,有关“见鬼了”的传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党支部针对“鬼火”一事开展了破除迷信的教育。原来,在解放初期,此处孤坟荒岗遍地,路边常能见到坟墓及腐烂的棺木,白骨枯骸四处可见。一到雨天或闷热天气,附近常有磷火出现并随风晃动。当时,过路人常穿长袍系长裙走路,走路时带动脚边的空气,空气流动便成为风,脚步快风就大,磷火便被吸过来,随着脚步移动忽快忽慢忽动忽停,不明此理的行人误把磷火当鬼魂出没,自吓自地认为遇到鬼了。我知道事情原委所以丝毫未被影响,仍一步一滑地小心走着。人们常说“人吓人吓煞人”,在晚上走夜路只怕在思想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碰到对面的行人,所以往往会嘴里叼支烟,借烟火的亮点提醒对面可能出现的行人。或者随便哼上几句,一来壮胆二来提醒对方。正走着走着,突然从我脚边“叭叭叭”地飞起两只野鸡,我只提防前方,没顾及脚边,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稍作一些调整才继续走我的回家路。
03
幸福圩
在嘉菱荡边有片湿地,靠近圩厍村,大家称之“芦荡里”。六十年代后期,圩厍村党支部在几个老党员的参与下,由支书戴啟文带队组织民工在“芦荡里”围堤造田,开发了一个面积近百亩的独立圩田,当时大家称它为“一百浪”。在圩田里还盖上几间简易的草屋,搭了几个遮阳避雨的凉棚,开始养猪养鸡,挖塘养鱼,垦荒种瓜种菜,几年功夫逐渐成为圩厍村的副食品生产基地,慢慢地大家就将它称为“幸福圩”。几次全乡的生产现场会,来参观的其他村的支书大队长都纷纷建议,把“幸福圩”规划成生物链自然循环的完全有机化绿色生产基地。七一年,我大女儿出生,在回家探亲前夕,特地去幸福圩买了五十斤西瓜。因为那里的西瓜全部用猪羊鸡鸭粪的有机肥料,是十足的纯天然有机食品,西瓜的水分特多,味道特甜。我乘去无锡的轮船,用自行车推到家中,看到女儿吸着甘甜鲜美的西瓜汁,小脸蛋上露出一个小酒窝仿佛就是在喝甘露蜜汁,永远永远甜在心中。后来,村支部邀请几个文人拟了一付对联,真实反映了幸福圩的今昔变化。上联是:忆往昔,荒草滩钉螺密布,杂草丛生。下联是:看今朝,幸福圩农林副渔,全面发展。
编辑 / 云子
征文来稿邮箱:yzxy518@163.com挖掘历史 记录当下 展望未来印象甘露
印象甘露一个有爱的小众平台
甘露
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署名文章文责自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