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一把火

过去的穷苦,那才是真正的穷苦;过去的冬天,那才叫真正的冬天。不像时下的冬天,太阳有点死皮赖脸的样子,日日纠缠在空中,肆无忌惮地直视他的所念,让枫叶的脸都羞红了;而雪花还躲在深闺,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肯露出她的芳颜……专家还美其名曰,暖冬。过去的冬天就截然不同了,它们和过去穷苦的庄稼人一样,质朴实诚,从来就不跟你玩虚的。穷,就穷得叮当响,穷得缺衣少食;冷,就冷得要人命,冷得咬牙切齿。又穷又冷的冬天来了,那就会立马造就一个寒气逼人的名词——“雪上加霜”。然而,说实在的,那时候的我们并不怎么惧怕。我们除了练就天然的内在抗寒体质,也很聪明的拥有外在的御寒本领。风刀霜剑严相逼,也没什么事儿的!“火球”(也叫火盆)这时候,就会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和你结成抗寒统一战线,御敌于数九严寒之中。烤火,当然是过去时代冬天到来时御寒的必杀技。像今天地暖,空调之类的取暖设备一样,拥有火盆,是过去那个时代过冬的标配。树木屑稻谷壳,在墙角蛰伏了几个月乃至几季,到了严冬就会及时苏醒过来。它们是过去农家豢养的门客,虽属鸡鸣狗盗之徒,但到了主人遇到危难之时,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它们大义凛然地投身于火盆底层,接受灶膛余火的炙烤,出演一部火热的历史大剧。而灶膛里煮饭做菜后留下的余火,被小心翼翼地耙出来,放于壳屑之上,压实板结,发挥革命的余热。一“球”(盆)在手,值得拥有。拥有火球,你就俨然成为一个来自火星的你了。即使你身穿的衣裤,势单力薄,甚至鞋袜也漏洞百出,但只要你一靠近火盆,你刚刚冻得乌紫的脸就立刻鲜活红润起来。仿佛刚才丢进火球里的豆粒或者山芋头,瞬间易名为还魂丹,救你于生死危急存亡之秋也。当然,细碎的稻谷壳与草木屑,不是最佳的生火材料。不仅是因为这些生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太短,还因为那些丢进去的豆粒或者山芋头,很容易因为个头矮小而被同化,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它们最终葬身火海。这样不仅不能吃到还魂丹,而且还很可能被焦烟熏得涕泪横飞。是不是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呢?当然很少有用木炭烤火的!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是生活在唐朝白居易时代的皇宫里,而且还要有“黄衣使者白衫儿”去街头巧取豪夺。饥寒交迫的老百姓,是不会这么奢侈和霸道的。不过我们的父辈,可以缺衣少食,就是从来不缺勤劳智慧的。聪明的父母,就会在冬季来临之前,劈树剖柴,储备一些上等的柴火,俗称“硬柴”,就像货币中的“硬通货”一下,撑起你说话的腰杆子……硬柴先要在灶膛里熊熊燃烧,煮饭做菜然后才发挥余热的。当是时,那些舔着锅底的火舌,映得孩子们的脸通红通红的。似乎点燃的不是木柴,而是孩子们的兴奋劲儿,大家似乎感受到了火盆里的温暖,也看见了小心放置在木柴棒的还魂丹了。就等着时机成熟,大家就一边烤着火,一边从火盆里掏出半生不熟但是依然香喷喷的食物,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了!当然,过去时代的木柴也不是很多的。就是有,老百姓一般也是要挑到街上去卖掉换些家用的油盐。于是就会有一种“新型实用型”的生火材料应运而生。那种材料,小名叫牛屎粑粑,大名也叫牛屎粑粑。它们的父母——牛们,将它们生产出来后,无法“风雅颂赋比兴”,哪里还能给它们取个意义深远的名号呢?整日的田间劳作,已经消耗掉了牛们的太多精力了,只好听之任之。牛粪被弃在田间地头,或者卧在牛栏里,有碍观瞻。不知道是谁的新发现,这些呆头呆脑的牛粪,被做成块状,巴在农家墙壁上或者山坡石头上,被风风干,被太阳晒干,就有了阳光的味道。生起火来,不仅仅火力均匀,而且也没有烟熏火燎之虞,还会发出青草的香味……所以,那时候湖区农家的墙壁上,常常巴着一排排乌溜溜的牛粪粑粑,蔚为大观,不足为奇了!有了火盆烤火,冬天的农家院落,烟火气息就旺起来了。孩子们围着火盆,叽叽喳喳,仿佛火盆里盛放的不是火种而是可口的稻谷,而他们是快活的小鸟;妇女们多坐在火盆旁边,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家长里短,不知道是谁家的故事引得她们一阵阵咯咯笑起来;男人们,很少能赋闲在家,多在田间地头忙碌,“一年之计在于春”,也在于冬,他们需要打理麦苗和油菜,或者松土蓄水……但他们在火盆边也留了一个心事,就是让他们在读的孩子,好好坐在火盆边,读书作业。那是他们真正的庄稼,是他们一辈子的希望。天晚了,夜寒更甚。“布衾多年冷似铁”,细心的妈妈会提前将火球暖和暖和床被,等孩子们洗漱完毕,钻进被窝,那就可以做一个温暖的梦了。等妈妈将孩子们换下来的鞋袜,洗好后的衣服在火球上搁置妥善,火球继续工作,直到天明。有时候,夜尿的孩子来不及解决内急问题,随床小便,妈妈们会大声呵斥孩子的不争气,有时候也会拍的一声打在孩子的屁股上,惹的迷迷糊糊的孩子啼哭几声。这时候,火盆就会及时伸出援手,帮忙将被褥烤干,拯救被褥于水深之中……只要一息尚存,革命尚未成功,火球一直努力!当然,同乡间的孩子一样,火球(盆)也偶有淘气的时候。也许是在脚下,被久未换洗的鞋袜身上那不堪的气味熏得头昏脑胀吧,火球也会在不经意间生出一股“怨气”,仿佛是生热的底料里藏有一颗“烟雾弹”,猝不及防地爆裂,从草木灰里冒出的烟雾瞬间袭击了人的眼睛,熏得人泪眼婆娑,看不清书上的字句了。母亲在这时候,就会及时出现在身边,给火盆表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灰土处理一下,火盆就乖乖听话了,一边安静地看护着孩子们安静地看着书,一边安静地散发着热量。有些时候,火盆估计是感到被人冷落了,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燃着了铺在上面的衣物,以棉纱的焦味制造一番人们的惊慌失措,然后就有大人会说,水火无情须小心谨慎之类的话来……仿佛是夜晚的更声,伴随着“小心火烛”的提醒,渐渐远去,火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可远去的火盆,一直蹲守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就那样温暖了过去时代的冬天,也温暖了我们整个贫寒的孩提时代!? 精华推荐 ?
灵山此去无多路
小桥流水人家
好大一棵树
大美枞阳:白云生处有人家
【枞川风雅】青灯有味似儿时
栀子花开呀开
【枞川风雅】 唯有香如故
我的大萝卜,我的大枞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