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赞美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
、黎族人民文化丰富多彩。黎族妇女的纺织绣早已闻名于世,尤对于木棉的纺织更是独具匠心,对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2、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在哈、杞、美孚、润黎少数健在的老年妇女中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文身习俗。
3、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黎族男子喜好烟、酒。槟榔是妇女的嗜品,吃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蒌叶包着吃,吃后口唇染红。
4、黎族多同姓聚居。传统民居多是简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住传统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盖,以藤条或竹做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左右。一般居屋是用竹条或树枝为墙架,外糊以泥土。
5、黎族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婚姻多由父母做主,但姨表及同宗均不得通婚。部分地区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女子出嫁后不久就返回娘家,一直到怀孕,才回夫家定居。
6、黎族一般实行土葬,葬俗因地区、方言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后,则鸣枪报丧,男人用独木棺葬于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需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在娘家的墓地。
黎族传统文化怎么传承下去?
传承民族文化不仅要重视物质上的保护还要重视非物质上的保护,将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将文化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下去。近些年政府一直挖掘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许多逐渐失落的民族文化被重新拾起,越来越多的无形的文化遗产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拿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来说,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多达十多项,包括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鼻萧、海南八音器乐等等,其中黎族的传统纺染织秀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黎锦被列入精准扶贫项目,很多黎族妇女可以靠传统手工艺吃饭,这些文化在无形之中就被保护起来了,进而传承下去。
传承民族文化还需要社会的力量。一些民间组织开始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将其传承和发展,呼吁同胞树立意识,提高保护文化的自觉性。用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使一些拥有技艺的传统手工艺人可以靠手艺生存。发展保护民族文化不仅增添了当地特色、给许多人提供就业岗位,还在无形之中将为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个人也应注重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保护意识。人人献出一份力量,民族文化的传承才源远流长。
世界和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任重道远。
黎族文化产品有哪些?
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黎族聚居地,黎族存在着许多民俗,三月三、黎锦、对山歌、竹筒饭、山兰米等都是黎族人民至今仍在过的节日和吃的事物,举例来说,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有3000多年的历史,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而黎锦全靠手织完成,织成的筒裙做工非常的精细且具有特色,这个从旅游文化开发的角度来说,就完全可以游客的体验项目,亲手体验这从古老年岁流传下来至今的手艺,相信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新鲜且值得一试的,进一步说,黎锦的小玩意,可以参考羌绣的做法。。。。
这个只是举例而已了
黎族的风俗文化?
黎族是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省一带,黎族的风俗习惯主要有纹身习惯,儿女结婚成人后一般居住在父母屋外的棚户区。
黎族传统文化?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这些民间文学中,如《大力神》、《鹿回头》、《勇敢的打拖》、《甘工鸟》、《五指山大仙》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歌颂了人们理想中的英雄人物,记录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描绘了黎族的风土人情,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爱憎情感。
黎族人民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多能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他们把民歌当作自己的抒情工具。民歌的句子,比较常见的有五言或七言两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颂。黎族的音乐和民歌是分不开的。演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曲调甚多,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
民间乐器有鼻箫、口弓、水箫、洞箫等。鼻箫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宜于抒情。口弓用薄竹片或铜片制成,吹奏时用手指弹动弓片,节奏自由。水箫音色清脆,音量响亮。舞蹈有《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
如《打柴舞》在地上摆设二根平行长棍,相距数尺,再由数人手执若干根木棍或竹竿,横架其上,分合击拍,舞蹈者跳跃其间。随着节奏的快慢,表演各种动作,情调爽朗活泼,气氛热烈诙谐,为广大黎族群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