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窑笔记之四|本溪发现战国阴阳鱼太极图玉符牌考释

作者简介
毛伟,笔名结罟、溪窑。河北省东光县人,一九六四年生于本溪,现为九一八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新发现日军侵华史料<森冈周治日记>研究》负责人之一。注重收藏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二十余年,收藏研究新发现日军侵华史料《森冈周治日记》成果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国家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重要影响。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的很多文章和研究成果被国家哲学与人文科学、CNKI学问网、知网、维普官方网站、百度文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等数据库辑录。
溪窑笔记之四
本溪发现
战国阴阳鱼太极图玉符牌
考释
原创:毛伟
近日中午,老冯在盘锦传给我3张玉牌的图片,牌子上端的中间刻有一对双鱼交尾的太极图,两边各有长条形的镂空,中间有几道鱼鳞纹,在下是一条贯穿的横线;中部刻有2列6个小篆的汉字,书法古拙苍劲,除了可以辨认“嗣国”两字之外,其他不识;牌子下端是2道卷云纹的山形戟,云纹的两侧是八字形的镂空,与上面长条形的镂空相对;玉色古旧,沁色自然,背面光束无纹,钻有4个可以绑缚的鼻穿孔。这种器型虽然首次遇见,但看其文字、双阴挤阳一面坡的工艺和自然古旧的风格,立刻断定其是春秋战国的地方玉牌。我马上向老冯询问玉牌的情况和价格。
“这个玉牌上面有个太极图,是不是道教的令牌呀?”老冯一边留言报价一边问道。
“我也不知道是个啥东西,玉牌有字挺特殊。”看到老冯的报价,我也没还价,留了句:“好,上手研究研究。”就把钱转了过去。
老冯马上收了款,前后一二分钟的时间,我便购买了玉牌。成交之后,我又习惯性的向老冯进一步了解玉牌的来历。
“这是我在盘山县刚从一个卖菜的老汉手里买来的。这东西厉害了,我一个朋友圈的哥们写了一辈子书法,就认识玉牌上面2个字,你研究研究吧。”
“玉牌上面的字我也不认识,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上手看看再说吧。”虽然跟老冯是这样说的,但我却等不了上手。
究竟是什么字呢?玉牌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整个下午,我反反复复地看着玉牌的图片,又在纸上模写着玉牌上面的字,沉浸在辨识的苦恼之中。同时,我又通过手机查询相关的信息,初步确认前4个字是“在昔嗣国”,推断后面2个字是“旌”和“飘”。晚上,我查询篆书字典,“在昔嗣国”4字果然正确无疑,后2个字尚待进一步确定。
第3天中午,我收到了老冯寄来的快件,一边走一边急不可耐地打开包装,目不转睛地翻看着玉牌,再用手稍微盘盘下端的局部,牌子立刻起油泛润,是开门的老货。回到家里,进一步细看玉牌的最后2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把二处地章当成了笔画。校准了笔画,又通过篆书字典和国学大师官网查询汉字的字形演变,最终确认第5字是“
”,是旌的异体字;第6字是“卻”,是却的异体字。最终考释玉牌小篆的汉字为“在昔嗣,国旌却”。玉牌还不小,长有13.8厘米,宽4.15厘米,厚0.7厘米。
玉牌“在”字的篆书写法最早出现在秦朝李斯的《峄山碑》,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其本意是“存在”、“生存”,引申为“居于”、“处于”等义。“昔”字的篆书写法亘古未见,与之相似的写法最早出现在西周的善鼎。这是用山、水和日来表示时间概念的象形文字。其本意是“从前”、“过去”。“嗣”字的篆书写法亘古未见,与之相似的写法最早出现在秦朝李斯的《泰山刻石》。这是“嗣”字的异体字。其本意是“继承君位”、“接续”和“子孙”。“国”字的篆书写法与史料记载有所不同,与其相似的写法在战汉时期很多,这是“国”字的异体字。其本意是用戈武装守卫城邑或疆域。“旌”字的篆书写法亘古未见,其本意是一种用羽毛装饰的旗子。这个字的右上恰恰就有像羽毛的笔画,这是很典型的象形文字,也是“旌”的异体字。“却”字的篆书写法也是亘古未见,也未见与之相似的写法。其本意是人向大山行进遇到困难而屈服退却。这也是典型的象形文字,也是“却”的异体字。
考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资料,“在昔嗣”竟出自李斯《峄山碑》的首句。其碑的原文是:“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与李斯等众臣商议封禅祭山之事,李斯撰文记之,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德,在峄山立下刻石。出自这样的背景,“在昔嗣,国旌却”的含义也就不难理解: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家偃旗息鼓,将士不再征战流血,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子孙可以继承祖业,长久享受天下太平。这6字的含义竟与《峄山碑》的内容完全吻合,与秦始皇统一天下和《峄山碑》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也说明此玉牌制作于秦始皇东巡峄山之后。
中国最成熟最早的汉字源于殷商的甲骨文,继而演变为商周的金文、大篆,春秋战国的小篆,汉代的隶书、草书,魏晋的楷书、行书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了货币、车轨和度量衡的同时,也统一了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割据,汉字异形严重,有的同一汉字异形演变达百种以上。象百福图、百寿图的汉字演变一样,各自为政。为了巩固政权和政令畅通,减少汉字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秦始皇令丞相李斯简化汉字,废除繁杂的象形文字和异体字,规范整理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此玉牌6字当中有5字是异体字,异体字当中又有3字是象形文字,并且书写的字体与李斯标准(粗细一致、圆起圆收)的小篆字体不同。这说明此玉牌应该制作于秦始皇东巡峄山之后统一文字之前。在春秋战国时期,辽宁盘锦属于燕国疆域,秦朝统一后将其改为辽东郡。此玉牌出现于盘锦,其上面的小篆应属于燕国当时流行的字体。这对于中国古文字的演变,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和燕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最早的太极图究竟始于何时,现在还没有定论,目前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出土器物为依据的远古说。此说源于6500年前的一件彩陶壶,其上面绘画了双眼相对、双龙互抱的图案,与现代流传的太极图相似。也有人说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就是这种双龙缠绕太极图。在青海民和县、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姆渡文化等出土的陶器上刻绘了彼此相似的双鱼纹样和双凤纹样。在甘肃省天水镇发现的战国陶鼎上绘制的太极图是上述纹样中比较成型的太极图。这种双龙、双凤、双鱼缠绕的纹样是太极图的雏形。二是以文献记载可考的宋代说。据史书记载,宋朝道士陈抟曾将《太极图》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传给穆修,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将其发扬光大,著有《太极图说》传世。宋代传下来的太极图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同时期的《庄子》亦云:“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子和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这也是阴阳鱼太极图所蕴含的真谛。新发现的战国阴阳鱼太极图玉牌为太极图的源流和演化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件玉牌上的双鱼首尾纠缠,形成自然的圆形和中间S形的曲线,和图形下边的鱼鳞纹代表了双鱼的隐现和阴阳互转,完整地表达了双鱼的阴阳概念和互转无极的本原。阴阳鱼太极图玉牌的发现是对庄子道家学说太极思想的最好诠释,也是正本清源弘扬中国太极文化的载体。
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用以证明身份、代表君主传达命令、调兵遣将、行使权力、出入通行等的一种信物和身份象征。符节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契刻记事的“合符”制度,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根据使用等级和用途,符节分别用玉、金、铜、角、竹、木、铅等材料制成。我国现存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最有名的是战国的错金铜虎符。
古代文献《周礼·地官·掌节》记载了符节的种类和用途:“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译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这段文献记载的内容揭示了此玉牌的名称和用途。阴阳鱼太极图蕴含了阴阳互动、和谐无极、长生永存的道家哲学。这与“在昔嗣、国旌却”一家天下,偃旗息鼓,永久太平的祈愿相辅相成。这样的玉牌等级很高,其用途与上面6字中的“国旌”有关,也与“守邦国者用玉节”、“道路用旌节”有关,它代表了国家或君主的层面。其确切的名称叫“旌节”,是绑缚在旌旗上的符牌,代表了君主出巡身份或行使君主权力的官员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信用凭证。
2020年11月15日
《本溪日报》洞天周刊06版
2020年11月28日刊发本文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