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珍读书随笔:母亲的人格影响孩子的人格——苏东坡所受的人格教育

作者简介
唐海珍,女,湖南邵阳县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生命时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湖南科技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建材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辽宁青年》《椰城》《文史春秋》等近百家报刊。
苏东坡所受的人格教育
唐海珍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称苏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一言以蔽之,苏东坡为人善良,为官正直,是人民的好官。他之所以一生对人民都怀有一副慈善心肠,这与他从小所受的人格教育休戚相关。
苏东坡八岁到十岁这几年,父亲苏洵到江淮一带游学,由他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程氏对他进行“小学教育”。程氏识大义,在苏东坡幼小的心中就种下“善良、正直”的种子。
一天,苏东坡在家庭院里玩,看到鸟儿在树枝上作窝,窝里还有可爱的幼鸟,就忍不住爬树掏鸟窝,正好被他的母亲撞见了,他母亲严厉地阻止说:“别去伤害小鸟,它们是人类的朋友,窝是它们的家,你掏鸟窝捉小鸟不是毁了它们的家吗?若我们的家遭到强盗的抢劫,你是什么滋味呢?”由于母亲的严格告诫,数年之后,鸟儿们知道在庭院里不会受到伤害,有的竟在庭院的矮枝上做窠。苏东坡和弟弟苏辙还常常围在鸟窝边,投食喂小鸟,并以此为乐。
就这样,一颗善良的种子在苏东坡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荫庇着他为官时所管辖的百姓。
苏东坡所接受的母亲的教育,不但体现在言传中,而且还从母亲的身教中得到启示,受到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后汉时,朝政不修,阉宦当政,一群正人学者,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范滂。他不但有高尚的品质,为官廉洁,而且正直无畏。他在被捕前本有逃生的机会,但他为了亲朋不受连累,而没有逃跑。
一次,苏东坡的母亲教他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在范滂入狱临别前与其母亲的一段对话深深打动了东坡:
范滂对母亲说:“弟弟仲博对您孝敬,足以供养您,我到黄泉去,这样生死各得其所。只是希望您割弃不能忍受的情,不要太悲伤。”母亲说:“你现在能与李膺杜密(东汉舍生取义之士)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希望求得长寿,能同时得到吗?”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导,拜了两次就辞别了。
东坡读完这段话后,心生感触,抬头望着母亲,亲切地问:“母亲,我长大后若成了范滂这样的人,您可愿意?”母亲抚摸着他的头,慨然回答:“你若能做范滂一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什么是人格教育?这就是人格教育。程氏以自己的人格影响了苏东坡的人格。苏东坡一生为人为官善良而正直无私,是母亲程氏教育的硕果。
所以天下的母亲,你若与自己的孩子常相处,你的人格会传承给孩子,你人格的高度将决定你孩子人格的高度;要想自己的孩子人格高尚,你首先得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母亲。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唐海珍文字作坊
推荐阅读:
孩子,别玩 手机了!
幸福藏匿在生活的细节里
留守学生: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家的变迁
父母应作儿女好读书的榜样
唐海珍爱情故事:为爱而嫁
唐海珍随笔:行于漫漫文学路
唐海珍随笔:油茶树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