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回望话沧桑 心中感恩共产党

请点击上方“紫雨轩书院”免费订阅

盛世回望话沧桑 心中感恩共产党
———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疫情挡不住岁月的脚步,抗疫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行。在战疫和扶贫双双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光荣时刻,我们迎来新的一年。2021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七月一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新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锦绣河山,话未来美好前程,心中感恩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共产党,更加热爱繁荣稳定的盛世中国,共同建设美丽富饶的家乡。一百年沧桑巨变,一百载似水流年,抚今追昔,心涌豪情,感慨良多。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我们家和我们这一枝王氏家族的进步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给人民带来的满满幸福。我出生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可以说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动荡岁月,没有感受过民国时期的灾祸连绵。但是从老辈人给我讲的故事中,从我自己的切身感受里,我能感受到是党带领人民打下了江山,开辟了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建设取得了跨越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今天的老百姓过上了的幸福安乐的好日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全家还住在六塔乡李家坑村,村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田里多打粮食了,老百姓终于能敞开肚皮吃上饱饭了,我还有机会上学读书了。我经过努力学习,我参加了工作,成长为党员干部,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我的奶奶张玉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于一九零五年出生于濮县刘辛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生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我小时候听奶奶讲,我祖父家里穷,没有土地,只好学了一门缫丝织绸的手艺来糊口。我的爷爷、奶奶结婚时,在祖父的老家李家坑村,我曾祖父分给了我爷爷一间草房,这间草房的四面土墙无一块砖,房顶无一片瓦,又低又暗又潮湿,现在来看只能当做窝棚,这一间窝棚就是爷爷和奶奶的婚房。一九七零年,当时我年龄还小,经过我祖母和我父母两代人的努力奋斗,节衣缩食,又在亲邻的帮助下,我们家在李家坑村里盖了三间砖瓦房(墙体主要是土坯垒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岁月里,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主食是玉米面窝头和红薯,菜是咸萝卜。当时我年龄小,不懂事,每到吃饭时总是抱怨饭菜不好,吃不下饭。奶奶就耐心开导说:“旧社会咱们老百姓家总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挨饿的滋味你们小孩子没有感受过,那是真难受。遇到灾荒年,只能找些树皮、野草、棉籽壳吃,吃棉籽壳拉不下大便,很多人是要拿剪刀从肛门往外剜的,十分痛苦。当时能有棉籽壳吃还是好的,还有的人家没有吃的,只能吃观音土,拉不下来大便,病死了很多人。特别是一九四二年的大灾荒,老百姓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卖庄田,景象悲惨。侵华的日本鬼子还施行细菌战,在河渠里种下了霍乱病菌,村村死人,家家哭声,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着社会能快点安稳下来,好过上舒心的日子。是共产党带领咱们老百姓打跑了日本鬼子,接着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施行良法,田地打粮食了,我们才能吃饱饭,穿暖衣,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有咸菜就着窝头吃饭,很好了,你们小孩子要知足了,不要再嫌好道歹,更不能浪费糟蹋粮食”。奶奶教育我要感恩,要爱惜粮食。
解放前由于经济科技文化落后,奶奶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不识字,没有多少科学文化知识,对很多新生事物不理解。听我奶奶讲,民国年间让她感到好奇的事是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在路上走,她不理解,人骑自行车为什么会走,还比人走得快。建国初期她也有一件事感到奇怪,就是看无声电影,她不明白,为啥电影里的人会张嘴、会走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用种棉花的收入买了缝韧机,买了自行车,还买了收音机。特别是收音机,奶奶叫它戏匣子,她爱从戏匣子里听戏,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戏匣子里面会唱戏,还唱得好听。现在我有了电动自行车做代步工具,我儿子家里买了一辆代步小汽车。家里有电视,天天能看电视新闻,看红色电视剧。家里还有电脑、电冰箱、洗衣机,特别是电脑成为我工作学习的好老师。我上过高中,学过物理,对自行车和电影、收音机基本的原理我是明白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我的父母于2020的春天也先后病故了。三十多年来,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在城里也买了楼房,家里窗明几净,有电、有水、有燃气,生活很方便。吃穿虽然从不讲究高档名牌,但是吃得卫生营养,穿衣干净合身。现在日子富裕了,吃穿不愁了,但是我觉得变化最大的还是人,是人的思想。几年前我们家族重修家谱,我有机会参与了此事,了解到我们家族的一些历史。我们六塔乡土地庙、李家坑两个村的王姓一族,是六百年前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民迁过来的。几百年来祖辈中没有当官的,也没有地主,祖辈们大多是当佃农,穷人读不起书,全是文盲、睁眼瞎。家族人穷,又没有读书识字的人,几百年间也没有修撰过家谱,到了一九三六年族人想修家谱,家族中找不到识字的人,只好花钱请秀才帮助修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兴办教育,我们家族中才陆续走出了大学生,中专生,高中生,初中生,到现在基本扫除了文盲。建国后几次修家谱,都是家族中有文化又德高望重的人带头修的,虽然家谱简略,只是记录了先人名字,总算是有了家谱,家族历史有了传承。在我们家族的大学生中,我父亲王希元是第一个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一九七零年他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别在高级中学和县委党校做教师。我哥哥是一九七九年考上的广东省茂名石油学院机械专业,是一名工程师。我的第一学历虽然是高中,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但是我现在创作剧本、写小说、写诗歌,在市、县作家圈里里有了点小名气,大家称呼我作家。建国后我们家族还走出了多名党员领导干部、教师、企业家等许多人才,要不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兴办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的。
现在生活富裕了,也有文化知识了,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教育权等等方方面面的权力也受到法律保护了,国家有强大的军队保卫边疆,有强大的政法机关维护治安,使我们的生活过得安宁祥和。要不是新中国成立,共产党带领人民结束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年间天灾不断、兵连祸结的乱局,人民是不会有这么多权力的。听老辈人讲,在旧社会老百姓如同牛马一样受奴役,是没有什么尊严可言的,特别是日本鬼子祸害家乡期间,杀老百姓如同杀个小鸡,抓老百姓修炮楼,修封锁沟,不给老百姓一分钱,工作慢了就用皮鞭抽打,稍微反抗一点就被拉去枪毙杀害了,老百姓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权,老百姓被日本鬼子当做会说话的牲口。现在我们老百姓有了饭吃、有了房住、有了衣穿、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社会安定,生活幸福,这不就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吗?这不就是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目标吗?我知足,我惜福。
一百岁的中国共产党充满活力,七十多岁的新中国青春洋溢,创新大潮汹涌澎湃,复兴征程气势如虹,中国崛起势不可挡。和全国一样我们县的改革开放也向纵深推进,兴产业,办教育,搞开发,发展如火如荼,前行步伐铿锵。我给共产党鼓劲,给祖国祝福,给家乡点赞。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启示,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求解放、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史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技引领,教育支撑,完善设施,文化振兴,产业扶贫,共同富裕,我们家乡的经济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王海斌,笔名诗歌快手,1969年9月15日生,本科文化.现任清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主任科员,主要作品有剧本《顿丘令曹操》、《南霁云》、《邓小平来单拐》、《陈平》、《澶渊之盟》、《子路》、《吕氏春秋》;诗集《赞歌嘹亮》、《回望硝烟》,《礼赞大美》等。中篇小说《孝子张谷丰外传》等。
作者文集链接
▲王海斌诗词集选(1):诗词十七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2):诗词曲四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3):绝句八首纪念父亲母亲
▲王海斌诗词集选(4)绝句九首礼赞家乡
▲王海斌诗词集选(5):礼赞新清丰组诗四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6):眼儿媚十首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陈平 (第一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陈平 (第二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陈平 (第三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陈平 (第四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邓小平来单拐(第一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邓小平来单拐(第二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邓小平来单拐(第三部)
【大型革命现代历史剧】邓小平来单拐(第四部)
【大型原创历史剧】南霁云(第一部)
【大型原创历史剧】南霁云(第二部)
【大型原创历史剧】南霁云(第三部)
▲王海斌诗词集选(6):眼儿媚十首
▲王海斌诗词集选(7):诗词曲十首礼赞红都单拐
▲王海斌诗词集选(8):诗歌十六首礼赞时代先锋
▲王海斌诗词集选(9):卜算子十六首
▲兴旺庄的故事
▲扶贫
▲返乡创业扶贫
▲王海斌诗词集选(10):诗词十六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