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足下是什么意思?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
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足下先生大人都是对尊长的称谓?
足下,先生,大人都是对对方的尊称。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同辈之间习惯称对方为“足下”,类似于现代汉语的“您”。这个词首次出现在典籍中是《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诞生,必得先经过口头语言再到书面语言。由此也可以证明,足下这个词历史悠久,至少在战国时就已广泛使用。
而据说,足下这个词的来历和晋文公重耳有关,还有着一段颇为尴尬的故事。
春秋时期,因为晋国国君之位的纠纷,重耳被迫流亡国外19年。流亡期间,狐偃、赵衰等人始终跟随在他身边,其中辛苦自不待言。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担任国君,这些跟随他的人全都得到了封赏,唯独忘了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介子推本就对富贵不在乎,独自带着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避而不见。为了迫使介子推下山,晋文公想出了放火烧山的馊主意。
没想到,介子推竟十分倔强,宁愿和母亲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也不愿下山。看到柳树下介子推和母亲的尸体,晋文公伤心不已,命人砍下那棵柳树制成木屐。
以后,每当晋文公穿起这双木屐,总会情不自禁的说:“悲乎,足下!”这就是“足下”的来历,有着一股浓浓的脚气味儿。
最初,“足下”是对下属或臣子的爱称,后来逐渐演变成同辈之间的敬称,流传2000多年而不衰,在古代小说或古装电视剧里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