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意思造句?
1、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2、她觉察到他的论点有几处略微有些自相矛盾。
3、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4、他刚才的言论十分自相矛盾。
5、做错事的人用谎话来掩饰自己往往说的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6、你早上说昨晚去朋友家坐了,下午又说昨晚去陪客户了,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到底在干嘛?
7、小明刚才说花盆是她打破的,现在又说是小丽打破的,简直是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
《韩非子·难一》寓言故事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拓展资料
(01)
有个成语,叫自相矛盾。
有个卖矛与盾的人,摆摊吆喝:卖矛啦卖矛啦,俺滴矛,无坚不摧,再坚固的盾,也能够一矛穿透。
吆喝过了矛,卖家又拿起盾牌:卖盾啦卖盾啦,俺滴盾,坚固无比,世间的任何矛,都无法穿透。
这时有人打岔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故事结尾说,卖家听了,弗能应也。
就是无辞以对的意思。
但这个故事,还可能——或必然——必然还有另一个结局。
(02)
自相矛盾的另一个结局是:
卖家听了看客的问题,顿时目露凶光,操起长矛,一矛搠死了多嘴的看客:就你话多!
或许这个结局,才是更接近于智慧的解读。
(03)
有户农家,家里有个儿子。
这孩子,脑壳呆呆,反应迟钝,少言寡语,蠢萌秀逗。
就是智商不靠谱。
虽然智商不靠谱,但毕竟是亲生的。父母每天乐呵呵,带着孩子耕田种地。
孩子很能干,肯吃苦。父母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可是孩子却一点也乐不起来。
因为他在学校的成绩,有点……太丢人。
终于有一天,孩子苦恼的问父母:粑粑麻麻,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笨?
胡说!父母一听就炸了:儿子,你能挑水,会耕地,一顿饭吃得比三头驴还多,咋就比别人笨啦?
你一点也不笨,笨的是那些说你笨的人!
……是这样吗?孩子半信半疑。
见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话,母亲带儿子来到田里,指着丝瓜和豆荚说:
孩子,你听好了,丝瓜和豆荚,尽管长得飞快。可是这两种植物,必须要攀附于其它的树木上。如果没有别的树木可以攀爬,它们就长不成。所以这个做人呢,必须要独立自强,凡事依靠自己。这是妈妈要告诉你的第一句话。
然后母亲又带孩子,来到桂花树下,对孩子说:
孩子,你看好了,这桂花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就不能闷头只顾自己成长,必须要嫁接。桂花不嫁接,就会长成低矮的树丛,长不成大树。所以这个做人呢,万不可单打独斗,要学会依靠别人。这是妈妈要告诉你的第二句话。
做人成事两条法则:一是依靠自己,二是不依靠自己。记住妈妈这两句话,你就立于不败之地!
咦……孩子呆住了:麻麻说的两句话,好像是相反滴。
这究竟是坑爹?还是教育孩纸?
诧异之际,忽然间犹如电光石火,划过他那暗黑的脑际。
他想清楚了。
于是他就遵循母亲的教诲,恪守这两条相反对冲的道理,最终成为知名作家。
(04)
当你长大了,就会接触到一样怪奇的东西:
——矛盾!
这么说有道理,反过来还有道理。
人生最深刻的知识与道理,尽在于矛盾之中。
弄明白了,你这样做有道理,反过来做还有道理。
没弄明白,你这样是错的,反过来更是大错特错。
——所谓人生艰难,难在难在要打通规律的两面性。矛盾的事物,相反的道理,恰好一枚硬币的两面。想明白的人适应灵活,变通达透。想不明白,或是一味死钻牛角尖的人,就会动辄得咎,举步唯艰。
(05)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实际上是用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
有个相亲类的电视节目。先上场一排24位女嘉宾,环肥燕瘦,各擅胜场。然后男嘉宾逐一出场,双方互相挑剔,看看能否撞出火花。
有个气质型男子出场,女嘉宾们顿时骚动起来。
一位丰腴姑娘获得提问机会:你介不介意你女朋友的身材,像我这样……呃,丰满。
男嘉宾沉静回答:人的价值在于内心,不在外表。两人在一起时,感觉最重要。
女嘉宾:请你正面回答介意不介意。
男嘉宾:介意。
这位男嘉宾的表现,就是极有意思的自相矛盾。
公众场合,总要说点冠冕堂皇、显得自己有品味有智慧的话。
但实际上,这些极美妙的话,并非是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所以才会在女嘉宾的逼迫下,前后回答不一致。
——自相矛盾的人,只因现实环境,与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