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文章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志趣。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拓展资料
本文选自《庄子·秋水》,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小故事。
庄子的名字叫庄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名字叫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重要代表人物。这个小故事,正好表现出二人在认知态度上的不同。故事原文如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是一条河,濠水,在现在的安徽凤阳。“梁”是桥的意思。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看到桥下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句中的“是”是代词“这”的意思,指代“出游从容”。庄子认为,这是鱼的快乐。
庄子是追求“自由”的,而且是追求“绝对自由”的,这在他的《逍遥游》中有明确的体现。现在看到鱼儿是这样的悠闲自然,自由自在,庄子受到了感染,于是说:“是鱼之乐也。”鱼快乐不快乐,我们不知道,但庄子是快乐的。其实,这是庄子本人愉悦心情的投射与外化,是艺术家的感性的、唯心的、主观的认识和情感的抒发。
然而,惠子是个逻辑学家。名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早研究形式逻辑的一批人,特别是对概念的认识。惠子认识事物的态度与庄子截然不同,他是理性的、客观的、思辨的、严谨的。所以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哪里会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其实是无法回答惠子的问题的,惠子的话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很有意思,庄子并没有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他同惠子展开了诡辩,套用惠子的形式,把球踢了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不回答人家的问题,还给人家制造了一个问题,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不愧是个逻辑学家,马上抓住了庄子的话进行推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意思是说,庄周哇,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同理,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惠子的话,庄子是驳不倒的,庄子心里也很清楚,于是他又开始诡辩,强词夺理。庄子说“请循其本”,意思是让我们回到那个最初的话题。“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的意思是说: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来问我从哪里知道的,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不仅是个艺术家,也很擅长逻辑诡辩,很有趣,他巧妙地偷换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安”。惠子说的“安知鱼之乐”中的“安”,是哪里、怎么、如何的含义;庄子故意把“安”理解为“哪里”,而这个哪里却指的是处所,什么地方。偷换了概念之后,庄子就借题发挥,说惠子你是知道庄子我知道鱼的快乐的,你是问我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那好,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呵呵,庄子真是赖皮得可爱。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大哲学家都非常睿智。但是他们的认识态度又是截然不同的。惠子好辩,重分析,对外界事物具有刨根问底的严谨的认知态度;庄子智辩巧辩诡辩,重欣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抱有欣赏的态度,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发挥到外物上面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具有逻辑学家的个性,庄子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和风貌。
那么,辩论的胜负该如何界定呢?其实,是没有什么胜负的。在逻辑上看,当然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在形式上看,似乎又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文章最后,庄子说完后,好像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这个小故事,读来轻松闲适,诗意盎然。惠子与庄子两位大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使人读后会心一笑,又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