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海珍,女,湖南邵阳县人,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生命时报》《中国审计报》《中国人口报》《湖南科技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建材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读者报》《广西日报》《海南日报》《辽宁青年》《椰城》《文史春秋》等近百家报刊。
自古逢秋悲寂寥
唐海珍
“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三国时期曹丕《燕歌行》的开头两句诗。以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起兴,引出妇人思念丈夫的忧伤、哀怨之情:“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南北朝庾信的《晚秋》:“凄清临晚景,疎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句句都写秋景,而且以多个意象渲染衬托出了秋日黄昏凄清的气氛。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诗。远在边塞,时值秋夜,头顶冷月,脚踏长城,将士们企图以新的曲调和舞姿来打破沉寂,消除内心的哀愁,但总是改变不了抒发离愁别绪的旧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秋天的傍晚,一个诗人在游览屈原庙时,追忆屈原,望着眼前的秋景,不由得诗兴大发,作《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个诗人就是唐朝诗人戴叔伦。后两句诗人以“日暮、秋风、飘落的枫叶”构成凄凉阴冷的景象来衬托悲凉的气氛,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前两句表达的情感: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唐朝诗仙李白也不乏悲秋之作。请读《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后面四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写凄寒的秋景:炊烟散入橘林柚树之中,使人感到寒意,梧桐苍老,呈现出一派秋色。“一切景语皆情语”。后两句由景入情,隐隐透出一种迟暮之感,景(梧桐苍老)、情(迟暮之感)和谐,使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再读《登新平楼》:“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诗人悲秋的情感更是浓厚:第二句的“伤暮秋”和结尾的“令人愁”,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忧愁情调。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公元759年秋天,流寓秦州时所作的《月夜忆舍弟》。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诗人过着流寓的生活,弟弟们分散在各地,异乡游子,无家可归,心中充满了孤寂、苦闷之情。读之让人觉得整首诗的情调是凄苦的。再读杜甫另一首悲秋的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四句勾画出了寥廓江天的深秋景色,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艰难苦恨”透露出了诗人的愁苦至深。由写秋深到写愁深,以秋深来衬托愁深,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痛苦的谪居生活。在一个秋日的早晨奔赴南谷路经荒村,所见之景与作者的心境相互交融,于是合二为一,五言律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便应运而生:“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和幽泉,这些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的景物,无一不涂上秋色,无一不透出秋韵,给人衰败、寥落之感。而这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更是愁肠百结。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海边群峰皆如剑锋,想到远方的朋友和故乡,他感到有种东西在割他的愁肠,于是吟咏出一首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其谪居的愁苦和思乡的悲情溢于诗的字里行间。
古代悲秋诗句不胜枚举。此外,晚唐诗人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凄清的气氛中透出女子的寂寞难耐;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描绘了一种冷落萧条之境;南宋叶绍翁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寒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旅居漂泊的凄凉心境;宋代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是悲秋的绝唱。
真是“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切景语皆情语”!
(此文作于2017年夏)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唐海珍文字作坊
推荐阅读:
孩子,别玩 手机了!
幸福藏匿在生活的细节里
留守学生: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家的变迁
父母应作儿女好读书的榜样
唐海珍爱情故事:为爱而嫁
唐海珍随笔:行于漫漫文学路
唐海珍随笔:油茶树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