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汆鱼汤 一座温柔乡

关注『印象甘露』
有你,甘露才完美
甘露?小巷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种味道,而有一抹味道却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身处何地,这抹味道,总能将你疲惫的心带回心灵深处,找到久违的感动和温暖。这抹味道,也许已布满岁月的尘埃,却似乎到处都散落着自己的记忆。三月下旬与一群文友来到素有“金甘露”之称的今属鹅湖镇的甘露,甘露地处鹅湖之滨,望虞河畔,与常熟、苏州接壤。说来惭愧,虽也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也已近半百的年纪,却还是第一次踏上甘露这方热土。紧随文友们的步伐,沿着古老的月溪河,去探寻这座江南小镇的点点滴滴。沿寺弄窄窄的街道向东走到了一座名叫北市桥的老桥,没想到昔日繁华的街道桥梁现在变成了居民晒衣服、晾被子之地,除了还居住在沿河两边的居民之外,似乎已经很少有外来人员光顾了!走寺弄,穿小巷,寺弄也好,小巷也罢,基本都依傍在月溪河畔,家家户户傍水栖居,房虽老旧,于我却是心生欢喜的。
北市桥(翰林桥遗址)
快到中午了,枕河人家的主妇们已在为一家人的味蕾忙碌着。惊奇的是不少人家就在屋后或屋后阳台底下随意架着一只煤气灶或一个电磁锅之类,主妇们在炉上、锅中煎、炸、炒、炖,烹制着各种家常美味。主妇们一边熟练地摆弄锅铲,一边探出头与隔壁的邻家主妇聊几句,见我们一群人走过,还不忘挥着锅铲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阵阵袭来的香味以及主妇们甜甜糯糯的声音,终于使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连忙凑过去瞧瞧主妇们都在烹制哪些美味。瞧,这家主妇的一锅汆鱼汤已沸滚了,只见这位主妇快步走到离阳台不足三米的河边,河边种着各种花卉,还有几盆香葱,主妇快速地摘下一小把香葱,三步并作两步已返回灶台边,将香葱在水龙头上冲洗了几下,在一旁的案板上将排列整齐的一把香葱切成细细的葱末,抓起一把迅速地撒到沸腾的锅中,顿时浓香四溢。这味道好熟悉,好熟悉,一时竟想不起是什么味道,眼看文友们的脚步已渐远,无奈吞咽下快至嘴边的口水,快速向前追赶文友们的脚步去了。马婶婶炒菜中午云也老师与好客的锡山文友盛情款待我们。席间各色菜肴一道接一道,皆色香味俱全,从盛器到摆盘,从色泽到口味,从食材到搭配,每一道都可圈可点。席末上了一碗汆鱼汤,喝一口鱼汤,淡淡的,却很润口,鲜香,丝毫不腻、不腥,尝一口有种说不出的味道……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很熟悉?连忙叫桌友也尝尝,桌友笑言:这是青鱼汤的本味!我非常喜欢这一碗汆鱼汤,不知不觉喝了一大碗鱼汤。再吃一块青鱼肉,肉质紧实白嫩,鲜美又浓郁,一点儿都不觉寡淡,鱼皮弹润鲜嫩,倏地一下滑入喉咙,满满的胶原蛋白啊。桌友在一旁看着美滋滋的我,说道:“这碗鱼汤看来很温柔,你似乎吃得很满足。”好一句“温柔”,顿时拨动了我的心弦,没错,这就是“一道温柔的汆鱼汤”!我以一碗原汁原味的温柔甘露汆鱼汤作为收尾,那叫一个心满意足。新丰园青鱼鱼块汤
虽说江南的鱼种类很多,知堂先生有句话:“生长在江南的人说起鱼来,大概总觉得是一种爱好。”是啊,江南人吃鱼,一个季节一种滋味。春天的鱼好似齐刷刷冒头的春笋,品的是鲜;夏天的鱼喜欢跟人捉迷藏,不好捉,吃的是活;秋天吃鱼谓之‘贴秋膘’,食客多嗜其肥;到了冬天,乡人犹爱晒咸鱼以备年节。”说起来烹制鱼的方法其实也是五花八门,但我从小到大念念不忘的就是一碗汆鱼汤,尤其是用青鱼块烹制的汆鱼汤,青鱼菜肴并不是什么时令菜,也不属勾人心魄山珍海味一类。于我却是说来寻常,吃来亲切,这一碗甘露新丰园的汆鱼汤和我家乡陆区的汆鱼汤宛若姊妹汤——一个味道啊,一口下去就觉相识,我已经好久没有品尝到此味了。在我的家乡,每到冬季或乡宴,一碗汆鱼汤至今也还是保留菜品,但在其它乡镇我还真没品尝到,没想会在第一次踏上的金甘露之地饱了口福,被誉为“八湖福地金甘露,东南一方玉青鱼”的甘露青鱼果真名不虚传。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世代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悠久的历史,而味蕾也就固定下来,甘露的那碗汆鱼汤,依然在脑海中浮现,还有那座金甘露的温柔之乡……
作者简介:王晓娟,无锡市作协会员,惠山区作协教育分会理事,现供职于无锡市钱桥中心幼儿园。
印象甘露一个有爱的小众平台
甘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