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慢下来图、文/巫小诗
最近特别忙,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因而十分怀念那段在台湾发呆的日子。
我想,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台湾,那大概是“慢”。
“慢”在这里丝毫不是懒散低效之意,而是,整座城市,整座城市的人,似乎都不那么着急,不急着去赶车、不急着去赚钱、不急着去证明自己。
(在车窗里随手拍的稻田)
台湾的交通十分有序,尤其是公共交通,有序到什么程度呢?
每辆公交车,都有固定的进站时间,这个时间写在站牌上,你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查询,只要看准时间,那种落跑新娘般拎着裙子飞奔赶车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台湾的公车不仅时间稳定,司机态度也是没话说,他们会下座位搀扶上车老人,在广播里有礼貌地告知路况,下车时乘客会对司机说一声“谢谢”,他也有礼貌地回复你一声“不会”。
刚到台湾的时候,哪里都不熟,也不认识什么朋友,真的是有空就拿着学生卡去坐公车。
(台北“畿米”主题车站)
一个人慢慢懒懒地耗个半天,看着沿街的建筑和人,记住一个个有趣的地名,听着嗲嗲的台湾普通话报站,还有基本靠猜的台语报站,感觉很有意思。
许多故事和心情,也都是在坐公车时放空大脑酝酿的。
台湾没有卧铺火车,因为很小嘛,纵穿最南最北的高铁,全程耗时也不过一个半钟头,全年都能买到五折的学生票。
我的编剧课老师,曾在大陆坐过一次卧铺,他在课堂上说起这次经历时,满脸都是“真的好好玩啊!”的呆萌。
除高铁之外,台湾的普通火车,全都是可以用公交卡乘坐的,从来不存在什么买票难春运挤之类问题,随到随上车,除上下班高峰期,几乎次次能有座位。
(梁静茹的《暖暖》,其实是个地名呢)
因为交通的有序,让整个台湾慢了下来,不用赶、不用挤,可以牵着身边的人,可以看着沿途的风景。
除了交通,面对突发状况,他们也慢悠悠淡定得不行。
台湾经常会有小型地震,对此,他们见怪不怪,可我不一样啊,我几乎没经历过地震,我怕死呀。
记得在台湾经历的第一次地震,当时正在11楼上课,我突然感觉到了建筑在轻微摇晃,意识到是地震来了,吓得几乎要钻到桌子底下。
当时老师正在给我们放一个视频,他很淡定地说 “喔,地震哦,那我们把视频暂停一下好了。”
摇晃结束后,他又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开始播放视频了。虽然现在讲起来有点好笑,可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放学后吃着猕猴桃冰棍,抬头发现天空好美)
对于挣钱,他们好像也不太上心,慢悠悠,跟挣着玩似的。
我在台中市一个叫田尾的小乡村里小住了几天,那里有一家世外桃源般的小型民宿,民宿老板叫成哥,一位35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他的民宿开在田野里,没有任何一路公交车到达,预定他的民宿,你只能在网上提前预约,然后约好时间,他开车来火车站接你。
民宿虽然开在田野里,但是极具设计感,砖是他自己砌的,家具也是他手工做的,只有三间房,两间小屋,一间大通铺,加起来只能住下十来个人,其实房子还很空,但他丝毫没有加床位的意思,他不喜欢人太多。
(成哥自己建的民宿)
屋外是一个私家花田,品种特别丰富,单单鸢尾花就有十多个品种,花田中央是一张餐桌,每天早上,客人们可以坐在花田中央吃早餐,画面简直就像一副油画。
这样别致的民宿,应该很贵吧?并没有,每人500新台币,折合人民币100,四人同行还打八折,也就是我们每人只出了80块。
成哥说,他希望年轻人们可以一同出行游玩,这是他年轻时很向往的。
更有趣的是,只要你有才艺,你是可以免费入住他的民宿的,成哥家民宿的墙上,有很多彩绘,他说这是某某美术学院的学生画的,他因此免费入住了两天。
(成哥自己种的花草)
台湾的四月,是鸢尾花开得最美的季节,成哥这个月份会专心养花,严格限制客人数量。
好像对他而言,养花比开民宿重要,生活比赚钱重要。
台湾作为一个岛,四面环海,我这个内陆的南方姑娘,一辈子见过的海也没有在台湾一个月见得多。
以前看海是要坐火车去远方的,隆重而麻烦。
在台湾,看海就容易多了,下午如果放学早,4点半从学校坐公车出发去海边,5点钟就能到,海边玩玩水,不一会儿就能看夕阳了。
不麻烦也不匆忙,“海”就像是一个邻家朋友,想见他的时候就不急不慢地去见他,不用收拾行李,也不用准备盘缠,揣着一张公交卡就够了。
(我第一次见到成群的海豚呢)
台湾真的不是一个多大的地方,可为什么一想起它时,光是细节就够人回味很久。
在台湾的半年,我整个人慢了下来,不急不慢地赶车、心平气和地看海、对未来不忧愁也不惧怕。
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生活本应是这样。
巫小诗
自由拖稿人,坚持原创,不坚持更新
扫码关注作者,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