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和忠犬八公物语的区别?
一、叙述角度不同
首先表现为叙述方式的差异。在《忠犬八公物语》的开头,导演首先以一个大远景镜头展现了一个下暴雪的大环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环境背景,即“雪国”日本。紧接着镜头跟随人物的脚步走进暴雪中的小木屋,并向屋内推进,小木屋仓库的角落中,一只母秋田犬正在生产,随着刚出生的小秋田犬的特写镜头,故事拉开帷幕。导演以时间点为叙述单元,以八公的出生、送往东京、家人的接受、主人的陪伴、八公的等待以及八公的死亡为顺序,随着时间的流逝来顺时针地叙述忠犬八公的故事。而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影片开头就设置在课堂上,以“讲述我的英雄”为主题,通过帕克的孙子罗尼之口,以回忆的形式叙述忠犬八公与外公之间的故事,并且影片结尾又回到课堂,以罗尼讲述的结束为影片结尾,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其次是叙述主体的差异。《忠犬八公的故事》一如传统意义上的宠物题材电影,其全部叙事与故事情节都为叙述“八公”的忠犬形象服务,因此对八公以外的其余人物都做了简化处理,相比于《忠犬八公物语》,美版的翻拍减少了出场人物并且简化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影片整体围绕八公以及其家人、火车站工作人员以及小贩展开,除八公的主人帕克以外,其余人物性格单一,即对于八公的态度与感情都是友善的,个别人物的镜头也是为了构建忠犬八公的形象。例如在叙述妻子形象时,其主要镜头体现在接受八公以展开后续故事,以及在离开—归来—离开中突出八公的忠诚。而《忠犬八公物语》的特点就在于叙述主体多元化。影片不仅致力于忠犬形象的塑造,而且花费许多镜头与笔墨穿插了其余人物的故事,通过对人物故事的叙述,使女儿、父亲、妻子、仆人、邻居以及小贩等多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灵魂,人物不再是单纯的善、恶,而更多地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一面。例如爱猫的邻居在教授请求她收养八公时拒绝了教授,却能在教授去世后接受收养八公,这是人性善的一面,同时因为丈夫去世被迫搬家时,只带走自己的猫,抛弃了八公,表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二、不同文化对影片的影响
首先,影片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忠犬八公物语》取材于日本本土故事,由日本导演拍摄,因此在影片中展现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元素。例如严格的阶级观念,影片中才吉是上野秀次郎家的家仆,他不喜欢狗,却在上野秀次郎女儿的安排下不得不去火车站接狗,他对小姐充满不满,认为她无情、多变、说话不算数,但却从不在小姐面前表现出来,反而对他人表达自己对小姐的不满,即使在对他人讲述时也在言语中小心谨慎地使用敬语。
再如葬礼文化,上野秀次郎是大学农学教授,是一位紧跟时代、思想开化的人物,主要表现在他对女婿的接受以及日常穿着上,但当他去世后,葬礼依旧具有浓重的日本特色——和尚诵经、设置灵堂、跪坐吊唁等。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虽然导演更多的突出忠犬八公的形象,但依旧能看出隐藏其中独特的美国文化。其中最突出表现在帕克与女婿初次见面的场景中。同样是女儿的男朋友第一次来家中,在《忠犬八公物语》能清楚地感受到上野秀次郎作为长辈的威严,从而流露出亚洲特有的尊长文化,而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帕克一边烧烤一边与其交谈,更显亲切。
其次,相同人物形象的不同思想观念。由于以相同的故事为原型,因此《忠犬八公物语》与《忠犬八公的故事》的核心人物与故事情节是相似的,但在不同文化语境影响下,相似的人物形象有着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这个特点在两部影片的比较中,突出表现在女儿这一角色上。在两部影片中,虽然选择留下八公的决定性人物是父亲,但八公最初能够留在家中都是源于女儿对狗的喜爱。《忠犬八公物语》中千鹤子得知将有一个新的纯种秋田犬送到家中时,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对狗的喜爱,并承诺照顾小狗,从而使八公能够成功坐火车来到东京。但在狗与男友的选择上,千鹤子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男友,并在父亲去世后,以“看到八公会想起已逝的父亲平添忧伤”为由,拒绝继续照顾八公。在千鹤子心中,八公只是一只供人赏玩的宠物,是一只血统纯正的秋田犬而非家人,于是当“家人”与“宠物”产生冲突,“家人”便是优先选择项,从而体现出千鹤子为代表的日本(亚洲)的家庭观,即一切以家庭(家人)为中心。
当自己带孩子回家,却看到父亲比起自己的孩子更爱八公时,千鹤子提醒母亲:小心八公会分走父亲的爱,更加印证了千鹤子心中浓厚的家庭观。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安迪同样是八公能够留在家中的重要原因,但不同于千鹤子,安迪对八公的喜爱是从始至终的,她不仅关注八公的成长,还在父亲去世后主动选择照顾八公,而且体现了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思想:当八公被带到离火车站很远的安迪家中,依旧坚持跋山涉水回到火车站等候帕克时,安迪选择给八公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八公的决定,这是美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权利意识,在安迪眼中,八公不仅是宠物、家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它也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
三、结语
从《忠犬八公物语》到《忠犬八公的故事》,相同的故事原型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导演的演绎下流露出别样的光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影片走向世界,并被不同国家的导演重新演绎,而无论借用故事原型进行重新编排还是翻拍,都不免加入导演自身拍摄风格与专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印记,那么如何在保持故事原本味道的基础上,参照本国的文化和审美体验,将导演自身的风格融入电影当中,这是当代电影人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
延伸阅读
有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天气热的夏天,心像寒冷冬夜;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爱之初体验
词曲:张震岳
演唱:张震岳
如果说你要离开我
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摸摸的走
像上次一样等半年
如果说你真的要走
把我的相片还给我
在你身上也没有用
我可以还给我妈妈
什么天长地久
只是随便说说
你爱我哪一点
你也说不出口
你认识了帅哥
就把我丢一旁
天气热的夏天
心像寒冷冬夜
想要买酒来浇忧愁
却懒懒不想出去走
想要来一包长寿烟
发现我未满十八岁
如果说你要离开我
请诚实点来告诉我
不要偷偷摸摸的走
像上次一样等半年
如果说你真的要走
把我的相片还给我
在你身上也没有用
我可以还给我妈妈
什么天长地久
只是随便说说
你爱我哪一点
你也说不出口
你认识了帅哥
就把我丢一旁
天气热的夏天
心像寒冷冬夜
什么天长地久
只是随便说说
你爱我哪一点
你也说不出口
你认识了帅哥
就把我丢一旁
天气热的夏天
心像寒冷冬夜
想要买酒来浇忧愁
却懒懒不想出去走
想要来一包长寿烟
发现我未满十八岁
是不是我的十八岁
注定要为爱情流泪
是不是我的十八岁
注定要为爱掉眼泪
忠犬八公讲了什么?
首先觉得日版和美版区别很大。都很精彩。
书读多了,容易变得麻木;人见多了,也很难相互真诚。
厌倦了当下光影中的超能与科技齐飞,肌肉共娇躯一色,那份斑斓有时候只想逃避,去安静地哭泣,享受一份难得的情感大餐。
忠犬八公,真实故事改编来的作品,伴随两次艺术加工,这个日本故事不知攫取了多少人“一公升の眼泪”。很多影迷以忠诚来形容八公,似乎不够全面,八公和教授之间的最难得的情感应谓之真诚,只是日版明显美版朦胧。正因为这个星球上最智慧的物种之间所丧失的情感,以跨物种的形式得到了补充,才使得八公这个故事/作品如此泪奔。
先止泪,说点客观的。两部忠犬八公。
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美版,简称《故事》)的观众一定觉得远超前作《忠犬八公物语》(1987日版,简称《物语》)。孰不知新藤兼人在1987年的《物语》编剧后时隔32年对八公的故事重新圆润,只是先前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并无后来者成熟,才使《故事》更适合当下观众的胃口。而看过《物语》的观众会发现《故事》摒弃了八公故事中真实和残酷,反而杂糅了太多艺术化的西方电影特点,使《故事》略显浅薄不够真实。
《物语》中对于人类的塑造过多,使得八公和教授的感情突显过少,在剧情发展上旁支太多,又令其主线的感情基调变得生硬,仅仅是多了对战争的反思而已;《故事》中砍去了八公和其他主人之间短暂的交互,少了八公最后的游荡,好处是整体故事流畅通透,让主线的感情多了份忠诚的基调,坏处却让八公和教授之间那份真诚感情的原动力掩埋在影片下半段中太过温情的悲情色彩下。当然不得不说《故事》的倒叙手法很美国化(由教授的孙子娓娓道来),司空见惯的传承基调也更符合当下体验,而其拍摄技巧用以黑白来给以八公视角,更容易触动观众的泪腺上紧绷的神经。(《故事》导演新作,《一条狗的使命》今年上映,其想法应该亦是从这开始)。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配乐,一曲从始至终,只是改变了曲调的轻舒缓急,却足以映衬八公的一生,让此片泪点满满,Jan A. P. Kaczmarek(2005年奥斯卡最佳配乐)的手法却有独到之处。
拿出纸巾,来看电影(轻微剧透不影响观影)
八公的故事开端很简单。《物语》中教授和八公结缘来自独生女的喜新厌旧,八公正巧填补了女儿出嫁的空白。《故事》中更是简单,八公直接成了流浪狗被收养。随之而来的第一个戏剧冲突,八公和教授的感情随着时间沉积得愈发交融,使女主人产生嫉妒。这个矛盾在《物语》中表现的比较激烈而《故事》中表现的则是更加现代、人性。这个戏剧冲突一直深埋到教授去世才展现,影响八公的后来命运。八公与教授的感情随着饲养陪伴下交织地愈发紧凑,两组镜头,一是人狗共浴,赤诚相见,两个生物在上帝面前本来也一样,同样也平等;二是八公养成去车站接送教授的习惯,独特的狗狗,从宠物升级到平等的生物/灵魂。
教授的突然离世是剧情迈向高潮的门槛,跨过去,剩下的是悲剧和更悲剧。期间在教授离世的当天,八公的异常却是最普通的桥段。第二个戏剧冲突出现,八公挣脱锁链。无论是送葬时捆住八公的锁链还是后来寄养者/女儿的锁链,每一次挣脱每一次泪崩。伯牙的破琴断弦是知音的离去,八公的挣脱是对真诚的追求。结局其实很早就开始,八公在教授再也无法出现的站台门口等他,只是没人想到这个结局一直持续了九年,直到衰老的躯壳再也支撑不了这份等待。片尾时八公和教授在天堂的重聚,亦是最好的慰藉,因为观众此刻已然泪如泉涌。
一部动物为主角的电影以诠释灵魂平等的目的在描述,使其成为佳片的关键。《故事》情节顺畅,前期花费大量时间来构建观众对于八公的好感,在教授去世后又徐徐拈来地描绘其在站台门口的守望,以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引来泪流满面。以欧美电影的一贯成熟表现手法,整部影片以温情居多,使得即使后来的悲剧也笼罩在一片温热之中。相反《物语》虽然剧情很粗糙、庞杂,但在交待生命的重要性和平等性上可谓浓墨重彩,其中八公挣脱锁链追赶灵车的场景可能是最真诚的镜头,如同至亲一样,不接受已经降临的噩梦,是否与人类无益耳。后来八公不断地挣脱锁链回到站台门口,则是更现实的展现。更迭的主人代之以宠物,教授代以真诚,“悲剧”的结果必然如此。“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此刻等待的八公和人有何分别,同样是纯洁的生命,同样是平等的灵魂。相较下《物语》更像现实,而《故事》更像电影。
不要断言两者孰优孰劣,只是不同时代下的相同故事,《物语》更有深度,《故事》则更有温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两部电影都会带来泪水的狂欢。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八公等待得何其真诚。我非“爱狗人士”,我只是爱这只可以带来真诚的生命。
愿天堂与教授相遇的八公可以重新衎然,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END
见于我的时光影评。
【动物】三十年、双目泪、一真诚
忠犬八公物语 导演?
神山征二郎,日本导演、编剧。曾导演过《阿八的故事》、《北斗斜指之所》、《最后的早庆战》等电影。
曾导演过《阿八的故事》、《北斗斜指之所》、《最后的早庆战》等电影。
1988年第1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入围)《忠犬八公物语》,1991年第1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入围)《洁白的手》,1993年第1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入围)《远方夕阳》。
忠犬八公物语,故事背景?
《忠犬八公的故事》由1924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1987年被拍成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在日本引起轰动。2009年12月,该片的美国版本《忠犬八公的故事》上映,由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 电影的原型为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带到东京。每天早上,八公都会送着上野秀三郎去火车站,然后傍晚时分便到附近的涩谷火车站迎接他下班回家。
然而有天晚上,上野秀三郎并没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学里突然中风,抢救无效死了,再也没有回到那个火车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实地等着他。
它多次被收养,但每次都逃出,回到火车站,孤独的守候着主人,直到1935去世
忠犬八公物语和忠犬八公区别?
《忠犬八公物语》是由神山征二郎执导,仲代达矢、柳叶敏郎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7年8月1日在日本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一条名叫阿八的狗对主人的深厚感情,这条狗在主人死后的九年里,每天都到车站等候主人的归来。
《忠犬八公》是由徐昂执导,冯小刚、陈冲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改编自经典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叫八筒的忠犬坚持不懈等待主人陈敬修的感人故事
忠犬八公物语经典故事?
是经典故事。
解释忠犬八公物语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日本小说,讲述了一只忠诚的犬——八公的故事,八公跟随主人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主人搬迁后丢失,经过漫长的寻找最终在主人下落的墓地前守护待命,不离不弃,牺牲生命。
这个故事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忠犬八公物语不仅在日本风靡一时,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改编成电影、动画等作品,影响非常广泛。
忠犬八公的形象也成为了日本文化中的代表性形象之一。
这个故事深刻地传达了忠诚、友谊、奉献等价值观念,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