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卫星用的哪几颗?
我国通信卫星发展历程
我国先后自行研制和发射了3种类型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它们均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东方红二号(简称东二)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通信卫星,在轨一共两颗。第一颗于1984年4月8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25°;另一颗于1986年2月1日发射,定点于东经103°。卫星本体外形为直径约2.1m,高度约1.6m的圆柱体,采用双自旋稳定姿控方案,起飞重量约920kg,卫星工作寿命3年。每颗星上有2路转发器,每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8W,工作于C波段,通信天线安装在消旋组件上,卫星工作时一直对准地球。第一颗卫星的通信天线为圆锥喇叭,具有约14°的角覆盖范围。它具有很宽的服务区域,不但可以完成国内陆地地球站的卫星通信,还可供远离国土的海上移动站进行通信试验,但由于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和天线增益与系统噪声温度的比值(G/T)较低,使通信容量较小,影响了卫星的经济效益。第二颗卫星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采用国内波束抛物面天线,具有5°×8°的椭圆波束,天线增益比第一颗星的喇叭天线增益增加 6~9dB,明显提高了通信容量,也降低了对地球站发射功率的要求。
我国在发射和应用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同时,已经开始了东方红二号甲(简称东二甲)通信卫星的研制,以提高卫星的性能。后者实际上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改进,卫星平台(服务系统)中电源分系统在维持太阳电池片布片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挖掘潜力,以供给有效载荷更多的功率,其他平台分系统基本保持不变,或只进行适应性修改。卫星转发器数增为4路,每路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增为10W,通信天线仍采用国内波束抛物面天线。虽然从外形上看,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和东方红二号卫星第二颗差别不大,但功能已有明显的提高,服务区内EIRP值大于32dBW,G/T值大于-11dB/K,卫星设计寿命4年,起飞重量约1040kg,一共有3颗在轨工作。1988年3月 7日发射的第一颗定点于东经87.5°,1988年12月 22日发射的第二颗定点于东经98°,1990年2月4日发射的第三颗定点于东经115°。这几颗卫星实际工作寿命均超过了设计指标,达到5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两种卫星的一些弱点逐渐显现出来,已不能满足我国卫星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86年开始正式启动了新一代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简称东三)的研制工作。国家把此项工作列为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给予了高度重视。广大研制人员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和难题。1994年完成第一颗星的研制工作。该星于同年11月发射进入准同步轨道,但由于推进剂泄漏,最终未能定点使用。经故障分析和局部改进后,第二颗卫星于1997年5月12日发射,5月20日定点于东经125°,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传真、VSAT网和电视等项业务。到目前为止,该星已正常运行了三年半。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通信卫星领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1月,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另一颗通信卫星–中星22号发射成功,定点于 东经98°,已投入正常使用。同年10月和12月,采用同一平台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也顺利升空。此外,采用这一平台的另外一些卫星也正在研制中。–
延伸阅读
中国卫通是啥?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由中央管理。成员企业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中卫国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四方科润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卫通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VSAT通信业务;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地面网络通信业务;3.5G固定无线接入业务;800兆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以GPS为主的综合信息业务;与上述卫星通信业务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进出口等业务;以及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中国卫通的五家成员企业中,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和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卫星信道租用业务。目前服务于国内公众卫星通信、专用卫星通信等干线和区域性通信服务以及临时电视业务、并可向周边国家提供通信服务。 地面网络通信业务: 中国卫通地面网络采用先进的软交换技术,组建可持续发展的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包括IP电话、互联网接入、传真及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服务。与传统网络相比,它采用了更加开放的网络结构;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使得业务的提供和应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支持多种协议,提供多种设备综合接入,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高性能,提供更良好的服务质量;具有独立的网络控制层,拥有更加先进的操作运维系统;使网络建设和操作维护的成本大大降低。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已进入飞速发展的个人通信时代。其最大的特点是终端便携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人类要想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其他任何人实现任何方式的通信”,就要利用卫星通信广播式覆盖全球的特点,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和公共地面移动网)的结合,来满足这种需求。 综合信息服务: “卫星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计委正式立项的”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示范性工程“,它整合国内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和数字广播系统,可接收GPS定位信息,兼容GLONASS系统及未来的伽利略系统。平台具有双向通信、定位导航、精确授时及数字广播等功能。平台采用开放式系统设计,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建有独立的服务网站,使沟通与服务更加灵活方便。 通信翻译服务: 中国卫通的成员企业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应中国通信事业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而诞生,伴随着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走过了十八年的历程。公司以电子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翻译为主,拥有英语、法语、日语等语种专、兼职翻译50多人,其中大部分人员由联合国专门机构定为一级国际同声传译译员,也是国际电联(ITU)唯一签约的国内翻译公司。
2008年以后中国发射的通信卫星?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拥有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我国启动了天通一号卫星研制工作。为此,五院突破了大口径可展开网状天线、多波束形成等关键技术。2016年,S频段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卫星零的突破。随后02星、03星启动研制。
将天通一号03星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核心部组件全部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首个自主研制和应用的卫星移动通讯系统,具体作用?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摆脱了长期对国外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依赖,填补了国内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
让该系统具备了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已实现与国内外通信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可以为政务应急、海上作业、航空通信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自主安全的语音、数据通信服务。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有没有上市?发行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没有上市。
2009年4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基础电信业务正式并入中国电信;卫星通讯业务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事卫星运行服务业的核心专业子公司。紧紧围绕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中国卫通确立了构建天地一体卫星运营服务体系,成为服务水平和品牌价值高、国际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亚洲第一、国际一流的卫星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固定卫星服务、数字发行服务和卫星通信网络服务三大业务。
1984年我国成为第几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
我国于1984年4月8日19时20分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星上仪器设备工作良好,通信、广播和电视传输等试验运行正常。这是我国卫星通讯技术取得的又一新的成就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
中国卫星通信网叫什么来着?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用来为地面通信网未能覆盖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基本的通信(话音和低速数据,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是指十分分散的“自然村”,要求其终端的复杂度、体积和成本应远小于VSAT小站。
以我国为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APMT(亚太移动通信系统)正在筹建,它是以同步卫星支持的区域性系统。系统支持手持机用户,为此星载天线十分庞大(天线直径约1-3m),此外系统还用于支持边远地区的基本通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卫星网还将用于支持低业务密度地区的高速率用户(集团用户)终端的通信需求,比如,对因特网的高速浏览,以及高速率的接入公用网。对于这一类的用户,其终端设备的简化和低成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的设想。目前,我国在同步卫星通信方面的发展已具规模,在作为国家干线通信网的备份和组建专用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面对一些业务需求,如移动通信业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业务、高速率用户的接入和因特网浏览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等方面的需求,我国是采用继续发展和扩大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来支持这些新业务?还是建立包括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在内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呢?从国外卫星通信发展趋势来看,由于轨道高度较低的非同步卫星无论在支持移动通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和高速率用户的接入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它能有效地降低对终端EIRP(有效合向辐射功率)和G/T值(接收机品质因数)的要求,使用户终端大为简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在技术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