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词:陈越
作曲:陈越
演唱:陈越
后宅,我想为您唱首歌
文||朱江燕
编辑||维维
我的家乡后宅村,它坐落在永康市东北部,东离东阳市区28公里,西至永康市区25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在村口你能看到一座横跨东永公路,纵行南北的高大雄伟的天桥,这座天桥又名“红旗渠”。永康电视台成立初期,曾以天桥为背景来彰显永康建设的伟大成就,一时间后宅也曾闻名遐迩。现在天桥也成了我们村的标志性建筑物。若有永康人问起后宅在哪里,我们只要回答说,就在四路口和桥下之间的那座天桥下,就没有人不明白了。
在80年代,天桥显然是非常先进的水利设施,为整个村庄的水稻灌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之后宅田产丰富,村民吃苦耐劳,这些都为农业大丰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时每年上交国家的农业税占四路镇总数的五分之一,一度被誉为“四路粮仓”。后宅人很早就过上了不愁温饱、自给自足的小康生活,听长辈们说以前十里八乡嫁女都是首选后宅村,难怪乎和我年龄相仿的很多人外婆家是吕南宅和下宅口的了。
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天桥则是百玩不厌的人间乐园。夏天没事的时候,小伙伴们经常会相约到天桥上玩。遇到天桥里积水不多的日子,我们会在里面追逐嬉戏,两只脚左一下右一下蜻蜓点水一样的沿着天桥的内侧壁狂奔,从天桥的一头跑到另外一头,天桥里久久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也有一不小心脚底一滑摔进积水里的,这时其它调皮的小伙伴往往会笑得前俯后仰,摔跤的那一个则哭丧着脸,怕回家被爸妈知道了挨揍,爬出天桥拼命拧干湿漉漉的头发和衣服。但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过不了几天,如果有人约起,他还是照旧屁颠屁颠的跟了去。
现在回老家,我也总喜欢爬上山坡,登上天桥,在天桥附近走一走。从天桥上往下看,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二华里长的石子老街穿村而过,紧挨着老街的是一条蜿蜒的小溪。清澈见底的溪水从西往东一路高歌,将后宅切成南北两片。 想当年,这条小溪旁的石子路曾留下了我们多少脚印,多少美好的回忆啊。幼儿园加上小学,我每天背着书包上下学都是从这条石子路上经过。到外婆家原来住的老房子也是走这条路。今年春节回去,我特地去重走了一遍,发现石子路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修成了水泥路面,看起来是更整洁更宽阔也更现代化了,这应该是后宅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启的一部分,按理我应该为家乡高兴才是,但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却隐隐的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后宅”原名“厚泽”,“后宅”两字纯粹是后人图笔画更简单省事,取“厚泽”两字的方言谐音简化而成。厚泽意为深厚的恩泽,“厚”即指待人厚道,不刻薄。厚泽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宽以待人。取“厚泽”两字真可谓实至名归。
小时候的我因为嘴馋,也曾干过荒唐事。但是这件曾经让我羞愧的往事我却很愿意回忆它,每次忆起,都让我对家乡人淳朴善良的品行油然起敬。
从我记事起,后宅村就有一个山坡名叫红珠山岗,80年代初曾经种了大片的茶叶,去茶山采茶叶还能赚点零花钱。我记得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了我和姐姐还有表姐三人一起去帮茶农采茶,无意间我们看到了不远处的几棵桃树上挂满了即将成熟的桃子,那时候平时难得有桃子吃啊,我们一个个馋得直咽口水。忘了是哪个先出的主意,总之另外两个也纷纷响应,放下采茶的竹篮就跑去摘桃子了,一边摘一边往裤兜里面塞。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大喊,对面一户人家楼上的窗户推开了,一个阿姨探出身子看到了我们,慌得我们三个马不停蹄往外婆家跑,一边跑一边把裤兜里的桃子往路上扔。那个阿姨跟在我们身后一路捡起桃子也来到了外婆家。我们仨自然是羞的无地自容,心里想她一定会使用最难听的语言,凶巴巴的在外婆面前数落我们的不是了,哪里料到阿姨只是轻声细语的告诫我们以后不许这样做了,桃子没有成熟不能吃,摘了可惜,以后想吃桃子可以跟她说,她会专门送一些过来……
这个阿姨叫什么名字我现在也没能想起来。但她处理此事的宽厚仁爱的态度却深深的影响了我。在为人师为人母后,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的过错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轻易给他们贴上标签,允许犯错,也允许他们改正 。
后宅是个温暖的村庄,它厚泽仁德的村风不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也曾影响到一个有着苦难童年的外来少年,这个曾经的少年就是现在国内著名音乐人陈越。陈越少年时代曾在后宅一座古朴的廿间头老宅跟朱师傅,也就是我的父亲,学习一门“打白铁”的手艺。他在回忆录《少年谋生计》中用最温情的笔调,对这段往事进行了重彩浓墨的追忆。曾为全国120多个城市和旅游景区创作了大量的城市音乐作品的他,专门为后宅创作了两首歌曲。一首是《绣花姑娘》,还有一首是《想给时光唱首歌》。很多人误以为陈越90年代初创作的《绣花姑娘》是写给四路口的,其实不然,这首歌是专门写给后宅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四路绣花品市场的兴起,自然也辐射到了四路口附近的每一个村庄,后宅也不例外。那时候,后宅廿间头老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缝纫机。女的在家加工绣花枕头和被套之类的床上用品,男的负责在外跑销售。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合作模式极大的改善了人们当时的生活水平。
后宅,我的家乡,是四路口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庄。现有700多户,1960多人口。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因为村子大,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后宅的发展脚步似乎是迟缓了一点。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在我的心底深处,后宅是生我养我给我讲过许多温暖故事的村庄,是正在建设中的、有着无限发展可能的美丽乡村!
后宅,我多想为您唱首歌,唱出您的悠悠往事,唱响您的美好蓝图……
作者简介朱江燕,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曾在棠溪初中,西溪初中,石柱高级中学任教,现供职于永康市第六中学,爱好文学。
多精彩敬请关注永康乡愁微信公众平台
这一天,他回到一个叫后宅的地方
少年谋生记|陈越
他叫陈越
永康婆
那时正芳华
拾起一段童年时光
铁血军魂话乡愁
期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