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言他:桐城往事》读后感

此刻是2020年11月8日凌晨00:14,刚刚合上《言他:桐城往事》,这是我拿到这本书后的第二遍拜读,依然是一口气读完。作者王联合是我高中师兄,我们都毕业于桐城中学。联合兄任职于复旦大学,多才多艺,书、画、文、摄、茶都很擅长,为人非常谦逊低调、一身正气,浑身溢满书香。作为土生土长的桐城人,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85后大学生,作为在深圳打拼、安家、落户的深一代,对本书的内容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几乎书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情。刘大脚、姚英、刘凤、刘琳,一家三代、四位女眷,性格各异,命运却极其相似。她们的一生,既是汤乔的缩影,也是桐城乡村变迁的见证,更是中国这几十年乡村巨变的佐证。她们的男人们,五爷、刘义雄、费龙他们,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时代的一粒灰压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个人!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的奶奶、我的母亲和我的妹妹。我奶奶守寡数十年,父亲对我爷爷没有任何印象,因为爷爷很早就因为打土豪分田地而去世了。奶奶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我小姑小时候被人领养了,帮我大伯换回了媳妇(小姑父的妹妹)。母亲在18岁时嫁给了父亲,父亲当时隐瞒了大母亲13岁的事实,成亲后大姑和大伯又把他们的结婚证和户口簿藏起来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其实我完全能够理解)。父亲在我初中时于工地出意外导致右腿截肢残疾、母亲扛下家里的一切,过了很多年苦日子。很多年的春节,猪肉和年货都是在村里商店赊账。而我的妹妹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开始打工供我读书。我家里的这些故事,与书里的故事是多么的相似!直到我大学毕业后,家里的境况才逐渐好起来,如今母亲在深圳每天含饴弄孙、父亲换了最好的假肢和最好的陶瓷假牙,妹妹在桐城的央企稳定的工作,一切都在好起来。虽然书名叫桐城往事,但这些往事并不如烟,而是深深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桐城人的骨子里,一直在传承。这些往事里,有着桐城人最真实最朴素的处世哲学。这本书将桐城的大俗和大雅完美融合在一起。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桐城歌(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桐城特色的娱乐活动:黄梅戏和猜谜语,从下里巴人的口中说出来,也由他们的行为展示出来,是本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于我而言,这些情节比那些高深的学术研究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许这才是能够酝酿“桐城派”的土壤!我想起我们小时候,下雨下雪的日子,村里的男人们围在一起聊天抽烟,也玩“赌博”,但他们的方式很不一样,一人背诵一句古诗文,谁接不上就输掉一根烟。我们这些小孩就跟着后面被烟熏得泪流满面,却依旧津津有味的听这些农民背诵唐诗宋词和《增广贤文》。我夫人是一名海归,曾经在英国读书、工作了九年,归国后也是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每次她跟我到桐城,都会发自内心的跟我说:“桐城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感觉都很有文化!桐城的底蕴和文化,融进了日常生活和家长里短里面,这样才具有了勃勃的生命力。”尤其是她第一次到我的母校桐城中学参观,站在姚鼐亲手所植的银杏树旁,充满了惊讶和赞叹!因为这些渗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底蕴,在深圳是并不多见的。往事并不如烟。谢谢联合兄写出了我们想要表达却表达不出的这种感觉!这本书读起来很过瘾,我读完已经眼眶盈泪。桐城的这些往事,值得被铭记!
?精华推荐?
在剑桥,再别一次康桥
我的奶奶
写给即将步入职场大学生的一封信
他在武汉抗“疫”,取得了一个小胜利!
阿坝州之旅
那一年,这一天 (外一首)
村口的巷子深又深
行遍天涯千万里(组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