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自成蹊 ——忆黄百年老师

“桐中黄百年老师昨晚突发心脏疾病去世了。”得知这一消息是在那天上午的课后。课间休息,当我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便感受到室内气氛的凝重。同事们有人表情肃穆,有人神情凄然。良久,一位老师幽幽说道:“黄老师今年才五十六,走得实在是太早、太突然了!”乍听这一消息,先是不敢相信,继而震惊、惋惜,为黄老师的英年早逝感到痛心。中午回家,骑车穿行在龙腾路上,始终沉浸在对黄老师的追思,以及那早已远去的高中岁月的追忆之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久久萦绕心头。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到家时衣服已经全湿,但我却浑然不觉。高中三年,正当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三位历史老师。教我高一历史的是曹老师,印象中他工作还没几年,身材颀长,风神潇洒,是一位“迷倒众生”的老师,上课时旁征博引,说话语调铿锵,极富感染力。曹老师不仅课上得精彩,还能打得一手好球。晚自习前常与一帮老师在学校排球场展开对攻,他弹跳扣球的飒爽身姿常常赢得围观学生的阵阵喝彩。进入高二,历史课换了黄百年老师。黄老师当时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个头不高,戴一副深框眼镜,目光炯炯,总是穿一套藏青色西服。与曹老师一样,黄老师也有着精深的专业素养,他上课从不用课本,谙熟各种历史典故,常有精辟独到的个人见解。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曹老师上课意气风发,激情四射,黄老师则从容淡定,波澜不惊。黄老师性格温和,待人宽厚,但对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却很严。与现在的高考注重考察能力不同,那时候的高考偏重对知识的考查。每节课前,黄老师总要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回答不出照例是要罚站的。对学生的作业,黄老师抓得也很紧。作业本上经常会看到他写的批语,或提醒,或鞭策,或鼓励。班上有一位小朱同学,人极聪明,有着多方面的才能:会吹笛子、口琴,下象棋全班无敌,还精于篆刻。也许兴趣太过广泛,文化课用功不够,甚至屡屡出现旷课现象,学习成绩退步很大。有一次,黄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像你这样,干脆趁早回家去种田。小朱同学看了很是气恼,在后面添了一句:“种田怎么啦?做个陶渊明式的农夫又何妨?”转天,他收到了黄老师的批语:“陶渊明归田前做了80多天彭泽令,筹足了川资和生活费,你有么?”记得这番“师生问对”对小朱同学触动很大,学习态度也因此发生根本性转变。后来他能考上重点大学,我想,与黄老师的鞭策与激励不无关系吧。升入高三,黄老师不再带我们班,而是带隔壁的一个高三班。从此,我们只能看到他从教室窗外匆匆来去的身影。高中一毕业,学生们都风流云散,师生再也难得一见。一晃,毕业都快30年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老师们已快接近退休年龄,而那一个个懵懂无知的青涩少年也都步入中年了。如今,昔日同窗都已事业有成,同学少年多不贱。我自师范毕业后回家乡任教,虽与老师们同处一地,但常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因此产生了“见师情怯”的心理,很少与老师们互通音问。再次见到黄老师是在前年的一次教研会上。感觉他的面容比以前清癯不少,但风采仍旧,说话还是那那样不疾不徐,待人还是那样亲和诚恳。会议间隙,他细细询问我和班上同学的近况,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对当年学生们的学习情形他仍记忆犹新,说起来如数家珍。谈话时间不长,但对往事的回忆却令人感到分外温馨。分别时,与黄老师说好以后有机会再见。孰料,这次见面,竟成永别。与我在同一个办公室的周罡老师是我的“同门师兄”,他曾在黄老师门下受教三年,是黄老师的第一届学生。他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他们班有个学生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是黄老师代为垫付三年的学费,并经常周济生活费用才得以完成高中学业的。其实,黄老师当时经济并不宽裕。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他刚成家不久,一家人挤住在校园北面两间低矮简陋的平房内。从少小求学到后来从教,曾经遇到过很多好老师,自己也梦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常常思索作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与内涵。现在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赢得学生持久的尊重和敬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经师与人师的主要差别就在于“道”吧!从这一层面来说,黄老师是堪称“人师”的。记得央视前主持人柴静说过: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事,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眼里,黄老师也许就是这样一棵树,一朵云,自己不仅有着高尚的灵魂,还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唤醒着其他的灵魂。作为黄老师的高足,周罡师兄与黄老师时相过从,并参与料理黄老师的身后事,对黄老师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周兄善写古诗词,曾赋诗寄托自己的哀思。谨录如下:敬悼黄百年先生周罡叔度飘然去,思之泪满胸。三年多教益,百感忆相从。今日空遗蜕,何人识化踪!秋风明月夜,薤露泣寒蛩。诗中叔度,也姓黄,名宪,为东汉名儒。当时的大名士陈蕃、周举常相说道:“一段时间不见黄生,则卑鄙贪婪之念又在心中出现。”作者把黄老师比作人格高尚,催人自省的名师黄宪,似乎并不过甚其辞。如果黄老师泉下有知,也足堪笑慰了!? 精华推荐 ?
那些年,风义师友是“闲书”
祭恩师江学煌先生
祭我的表叔方季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