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娜
首发:娜姐的光影笔记(shovidnana)
Hi,我是娜姐。最近在读张国荣的传记,会陆续写几篇跟他有关的文章,第一篇照例谈谈原生家庭。本系列文章主要参考书目为:关熙潮《张国荣传: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司徒佩琪《张国荣画传》,以及张国荣艺术研究会编著的《盛世光阴张国荣:红尘有幸应识你》。01
每到春天,我会想起两个人。一个是诗人海子,另一个就是张国荣。他们本身是传奇,又因为在盛年时猝然离去,因此传奇的底色里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和世人欲说还休的遗憾情结。我是在张国荣去世之后,才开始看他的电影听他的歌,惊为天人。那个时代离我们远去了,影像和记忆,却永远留住了他的绝代风华。张国荣给我的感觉,其实是矛盾的混合体。他有坚韧和明朗的一面。年少时家境中落,被迫中断学业,又因为偶然的契机进入娱乐圈,一开始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甚至香港人用“熬”这个字来形容,“张国荣也要熬十年”是人人皆知的自我激励。事业成功后,他提携后辈,黎明,张柏芝,陈奕迅,古巨基都曾受过哥哥的提携照顾,他重情重义,他的温暖和真诚曾照亮过很多人的茫茫前路。他也有阴郁和自毁的一面。他很依赖经纪人陈淑芬,也很依赖唐先生,性格里有一种破碎和阴郁,以及需要绝对安全感和极致溺爱的孩子气。他曾经跟身边的好朋友说过,要在45岁的时候自杀,因为这样大家就会记得他最美好的样子。自毁的冲动,也许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因此张国荣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此,他内心干净,纤尘不染,性格又很矛盾复杂,干净和复杂混和在一起,引人探究,令人难忘。那天闲坐窗前翻他的传记,就是这样的感觉。很想和你聊聊张国荣,从哪里开始呢?就从原生家庭开始吧,毕竟一个人的性格底色,都埋伏在童年时期,那些隐隐约约的线索,也许能帮你更深刻地理解他。
02
1956年9月12日,张国荣出生在香港湾仔一栋五六层高的宅子里,是家中的第十个孩子,降生时取名叫张发忠。父亲张活海是洋服店的老板,于30年代在香港中环白手起家,经营的是好莱坞潮流服饰,是个极聪明又商业头脑的人,很多好莱坞的大牌明星都光顾他的店。母亲潘玉瑶,很早就跟丈夫结婚了,生了十个孩子,夭折三个,她日常帮助打理家中琐事,但因为丈夫花心,常常在外面招蜂引蝶,潘玉瑶心中极不平衡,郁郁寡欢。
张国荣的家境算是比较富裕,但是他的童年也可谓又孤独又复杂。孤独的是,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太少了,因此对这个世界会有一种疏离隔膜感,也很难建立起安全感。在今天看来可能难以置信,张国荣的父母跟孩子们都不住在一起的。他们住在中环的店铺里,店铺有两层楼,他们住楼下,楼上是工厂;张国荣和哥哥姐姐们,还有瘫痪的外婆,以及一个叫六姐的佣人,住在湾仔。父母和孩子们的关系非常冷漠疏离。张活海爱做生意,爱交际,也爱玩女人,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有一次上小学的张国荣跑去爸爸的办公室,有几个叔叔伯伯逗他说,“仔仔,爸爸有没有请你喝茶?”张国荣的回答却是,“我们不认识。”还有一次,张国荣在路上遇到爸爸和几个叔叔去海边游泳,爸爸和自己打招呼的口气,就像对别人家的孩子,非常冷淡陌生,这深深刺痛了一个原本就缺爱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也少得可怜,她觉得自己嫁错了人,嗷嗷待哺的孩子们更像是累赘。张国荣5岁的时候和母亲拍过一张照片,潘玉瑶倚在车子上,体态丰腴,眼神遥远,和坐在车子上的儿子几乎没有亲密和交流。
张国荣童年的孤独可想而知,孤独之外还有一层复杂。复杂的是家里人太多,关系太多。张活海除了正房夫人之外,还娶了个姨太太。这位姨太太和潘玉瑶关系不睦,常常撕X,有一次为了泄恨,就报复最小的孩子张国荣,把一盆尿淋在张国荣的头上。张国荣有六个哥哥姐姐,都比他年长很多,平时三俩要好,因为年龄悬殊,张国荣是落单的那个。但还是有很多难忘的片段。比如,小时候想要一台放映卡通片的放映机,父母不给买,是八哥用打工赚来的钱买给张国荣,再比如,大姐绿萍也给予张国荣很多照顾,还带他看电影,六姐则是经常接张国荣放学的那个,在外婆去世的那天还小心翼翼提醒他,到家别害怕,外婆睡着了。03
小学时期的张国荣不是个乖学生,除了英语,其他功课都一塌糊涂。他在学校里很爱玩闹,还总是闯祸,升了初中之后也无好转,成绩烂到总被请家长。13岁那年,父亲张活海忽然放话说,“你要不要去国外读书?”就这样,张国荣很快踏上了去英国求学的旅程。对于一个13岁的少年来说,离开家远赴重洋无论如何会有一丝伤感的,张国荣却没有。并且他心里还有一个解不开的结,父亲为什么要主动送他去国外读书呢?是真心对他好,还是嫌弃自己在香港成绩烂太丢脸了?在旁观者看来,那肯定是前者,父亲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学有所成啊。可是这个细节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连父亲都不信任的孩子,内心该有多悲凉。很多年之后,张国荣在谈起自己的父母时说,父亲还是爱他的,母亲更自私。张国荣和母亲之间的隔阂,可能贯穿了他的一生。32岁的时候,他曾把母亲接到自己的房子住,母亲会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以用一下洗手间吗”?想想那种母子之间的陌生感,又何尝不心酸。
13岁到19岁,张国荣的青春期在英国度过。他住在16人间的宿舍里,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吃不惯西餐,连朋友寄来的方便面都要藏到柜子里不舍得吃,但是会被偷走。异国求学很辛苦,但是这个时候张国荣却发奋了,成绩比在香港时好很多。他学的是纺织。这个专业其实也体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又何尝不是“子承父业”的想法?只是世事无常,命运不济,才读到大学一年级,一封家书让张国荣终止了留学生涯。原来父亲张活海因为酗酒而中风,瘫痪了,万念俱灰之下他希望小儿子能回来守在自己身边,谁知道这一回来,张国荣就再也回不去了,他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继续读书,要么去洋服店帮忙。张国荣选择了读书,他到一所中学做插班生,那时候他清俊的面容已经很出众,意气风发。据学弟林奕华回忆,“当时还他上学都会把手臂搭在女同学肩膀上,一打篮球便会吸引大家到走廊上。”
041976年,父亲身体越来越差,昔日繁华的洋服店也已经冷冷清清,家道中落,是多么沉重又无奈的一个词。这一年,张国荣20岁。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敏感而孤傲的少年,开始品尝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辛酸,渴望赚钱改变现状。于是他开始做点小生意,在香港和内地偷渡客之间贩卖牛仔裤和皮鞋,同时还跑去律师行打工。苦闷的生活里,他还和朋友一起组了乐队,在1977年的亚洲歌唱比赛举行时,一个爱唱歌的朋友报了名,也替张国荣报了名。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阴差阳错,让人猝不及防。在这次歌唱比赛里,张国荣大放异彩,感动了很多专业的评委,拿到了香港赛区的亚军。在颁奖典礼上,当时只有6岁的莫文蔚给张国荣献花(因为她的妈妈是评委),很多年之后她回忆说,“我对Uncle Leslie(张国荣)最难忘的一幕,就是我小时候给他献花的那个时刻。当时他参加一个歌唱比赛,得到第二名。我在台下看着他,觉得他好靓仔,简直是一个白马王子。我从那时开始喜欢他,一直到现在。”
比赛完第二天,张国荣就被丽的电视台看上,签了合约,月薪一千,合约三年。
从此,张国荣一脚踏进了娱乐圈,命运也因此改变了。后面的故事,我们以后的文章再说了,回望他的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还是有点唏嘘的,也不难理解他身上迷人的复杂性。
在关熙潮的《张国荣传》有一个说法很有趣,“有命相大师给张国荣做过占卜,说他永远会奔跑在宿命的怪圈里。”真的是这样吗?一个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我觉得性格和际遇,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性格一方面来源于天赋,另一方面和原生家庭密不可分。早年的孤独疏离,和少年时的家道中落,对张国荣性格底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他既坚韧又脆弱,既温暖又阴郁,是不难理解的吧。而且我也好像理解了,他为什么对唐先生挚爱一生,因为唐先生对他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爱,是他从小就埋在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呐喊啊。ps,下一期,你们想看《霸王别姬》的影评,还是张国荣的感情史呢?留言区见~全文完,
点个“在看”,就当鼓励我了~
往期文章:
为爱情自毁一生,徐静蕾30岁时为什么拍了这部电影?
《红楼梦》:探春是怎么做自媒体的?
张檬,她还是太天真了
张国荣的原生家庭,也是一声叹息
相关推荐
- 呀的拼音怎么读音(呀是轻声还是第一声)
- 一声骨怎么组词?(骨第一声可以组成两字词)
- 猫的拼音是什么写的(猫是一声还是二声)
- 家庭企业是什么意思(家庭公司注册要什么条件)
- 家庭状况及贫困原因怎么写(家庭困难简短20字)
- 跷跷板拼音怎么读(跷跷板是一声还是四声)
- 拼音an怎么发音(an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 空间读音是什么意思(空间读一声还是四声)
- 供职的读音是什么意思(供职是一声还是四声)
- 家庭计划拼音怎么写(划出一道线读音)
- 当读音怎么区分(当作的当读一声还是四声)
- 组词压组词(压一声怎么组词语)
- 斐乐怎么读一声还是三声(FILA正确读法)
- 一可以怎么组词(yi一声一的组词)
- qia组词(qia一声到四声怎样拼)
- 关于大扫除的作文400字(家庭大扫除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