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双亲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清明临近,看到因为疫情的缘故,取消扫墓,此刻那份思念双亲的心更甚。
我的父亲属于高大魁梧,英俊帅气的那种,听母亲说,父亲年轻时穿着一个军绿的呢大衣,加之人长得有比较英俊帅气,常是年轻小姑娘暗恋的对象,当父亲把母亲娶回家的时候,母亲成了好多小姑年羡慕的对象。
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和母亲性格完全不同,母亲是一个比较柔弱的人,但是却比较坚毅,通常都是慈母严父,而我们家都是母亲对我们比较严格,而父亲却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的一个人,小时候记忆中都是父亲把我抱在怀里,哄着我们入睡,夏天没有电风扇,父亲会坐在床边给我们扇扇子,一直扇到我们睡着了为止,北方的冬天特别冷,父亲会把我们的衣服拿到灶前,用火烤热给我们暖哄哄的穿上。父亲高大的身材,坚实的胸膛,常常是心中温暖地方,如今父亲已不再,那份坚实温暖的爱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给予。
母爱也是如海之深,母亲和父亲表达爱的方式完全不同,母亲的爱表现在对我们严格的要求上,她要求我们要和她一起祷告,不准撒谎,不准说粗话,要多读圣经,小时候多数都是母亲打我们的比较多,母亲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母亲生命中最重要最在乎的事,就是去教会做礼拜,不管家里有任何的事情都不能拦阻她去做礼拜,她说敬拜神是第一要紧事,其它的事情,等礼拜回来再说。每逢主日,她总会五点钟就起来,挨个把我们叫起来,她说我们要准备好早早的去敬拜神,母亲也是一个最重视祷告的人,每天早上和晚上总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轮流祷告,直到离世前始终如一。
她也是一个爱读圣经的人,每天早上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读经祷告,一生没有改变过。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她总是把圣经拿给他们,要求他们先读几章圣经,然后轮流祷告,然后才让孩子们去做自己的事情。
母亲是村子里第一个信耶稣的人,因着她生命的见证,村子里基本上都信了耶稣,母亲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信耶稣信的痴傻的人,因为她总是把家里的东西拿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她甚至忘记自己家里也是那么的缺乏,因着这个缘故,我父亲,奶奶,家里的亲戚都不理解她,她也为此挨了很多打,她有两件衣服,总是想着分一件给别人,因为在二三十年前,人人都缺衣少食。只要母亲在家,她总会在路上带一些心智和身体不太健全的人在家里住上一段日子,有的一住就是几个月,为此村里的人都埋怨她说,只要她在家里,村里就会来一些这样的人,但是母亲从没有因为别人的讥笑和当面的责备而改变她那颗爱那些弱势群体的心。
母亲是一位爱传福音的人,她见到人说的最多的话语就是告诉别人赶快信耶稣,她一有时间就去到亲戚家里去,买上礼物,去看亲戚去传福音给她们,有时心疼她,会对她说,你是长辈,他们是晚辈,他们应该来看你,母亲说,你怎么不明白呢,我们是信耶稣的,他们是没有信耶稣的,所以我们要去先去爱他们,
母亲的一生是虽然非常贫苦,一生没怎么吃过鸡鸭鱼肉,吃的最多的是腌制的酱菜和面条稀饭,但是她对奉献却从不吝啬,甚至是过了自己的力量。她口袋里有钱就要奉献,为此家里人无奈出主意说,一个月要分三次给她生活费。
记得有一次,村里来了一家四口人,因为天快黑了,就在村口等着有人去接待他们,让他们晚上不至于露宿村头田野,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去接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去,我们的村长把他们一家人领着到好几家去和他们商量,收留他们住一晚,让他们不至于在寒冷的冬天挨饿受冻。但是没有一家人愿意,甚至村长和大伯母说让他们一家人住在他们的厨房里,但是大伯母还是不同意(小时候的厨房是和房间分开的,锅灶都是用土和砖头砌成的),他们的意思是让他们睡在灶头前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回来了,二话没说,就把这从外地来的一家人接到我们家里。并且给他们烧饭吃,让他们睡在我们家的大床上。我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家里来一些这样的人,因为会引起我爸爸的不满,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家里的一场大吵,小时候最怕的就是父亲和母亲争吵。他们争吵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母亲不顾家里的需要拿东西给别人,还有就是接待人到我们家里。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我从小不太理解的母亲,如今我能够理解我的母亲,觉得此生有一位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她是给我留下美好榜样的母亲,我愿追随她效法主榜样的脚踪,走她所希望我去走的路。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请不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人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在,愿我们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抓住机会,陪伴他们,照顾他们,孝顺他们,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圣经上说,孝敬父母,使你在时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