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有哪些禁忌和讲究?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敬鬼神之节,据说这天阎王爷,禁严的地狱之门大开,允许那些孤魂野鬼回阳间,接受香火供果与祭祀之食物。
按照传统习俗,这天人们上午十点过后,家中都会摆上供果,香烛,米酒,为家中逝去的亲人用餐,并为他们捎上冥钱,冥金山,银山,轿车,楼房,衣物,美女等祭祀用品,愿亲人在阴间过着美丽幸福的生活,逝去的亲人们受过供品之后,在下午3点以后,要如约陆续返回阴间,否则阎王爷会对违规不返者严惩不贷。
据说这天人们一大早醒来,不准讲鬼话,不准说怨鬼魂之语,无事尽量不出大门,不准中午去别人家就餐,免得鬼魂误认为是同伴,应邀你一路同行返回地府,这天尽量不穿青衣裳,出门在外千万要不捡路边东西回家,不捡冥币,吩咐小孩不要拿路边别人祭品带回家,以免鬼神转身追讨,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之时,遇到外头有人叫你名字,千万别答应,以免鬼神招魂叫你魂魄一起回阴曹地府,无论白天晚上遇外头有人叫你名字,你不明真相就别乱答应别人,怕厉鬼叫魂,到时你不死也要遭遇上一场大病,形同阎罗殿走了一场。
北斗七星认为,世界上有无鬼神之说,这叫信者有,不信者却无,信者必须循规蹈矩,不信者就百无禁忌,只要你感觉适应就行。
拓展资料
今儿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中元节”。要说这节,还真挺有说头,因为它跟除夕、清明、重阳节并称为咱们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和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听着倒是都听奇怪的,您甭急,咱这就聊聊,这中元节的起源。
相传是起源于北魏,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东汉末年,天师道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后经六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确定了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日,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
唐、宋以后,这三元日便成为了民俗节日。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这就是中元节的来历。
之所以又有管这节叫鬼节的,据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掌管地狱之门的地官,打开地狱之门,让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团圆,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人们就要祭祖、上坟,还要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各道观也都举行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强调孝道,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所以,中元节实际就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由此也就有了鬼节之说。
佛教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这是印度语,也叫“盂兰盆会”。意思就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佛教的这个活动正好和中元节重日,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寺院要举行超度法会,过盂兰盆节,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因此,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便同时流传下来了。
“七月半”,说的也是这事儿。阴历七月十五这天,一般是时到傍晚,人们开始举行祭拜仪式。祭祀时,先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日将先人排位送回为止,祭拜时间一般持续半个月,这“七月半”就是这意思。
祭拜时,得按照辈份和长幼次序,依次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俗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多了,许多农村地区兴许还隆重一些,但咱这城里头,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不过这些年,不知是怎么兴起的,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当天或前后,打傍晚开始,就有在街头或路口的便道上,地面画上白圈,白圈朝西的方向留有豁口,在圈里点燃纸钱,祭祖或祭拜亡故亲人。
中元节,民间的民俗活动不少,最隆重的就是道观,比如咱北京在地安门的火神庙、西便门外的白云观等道观,都举行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吉祥道场。佛教寺庙也举行盂兰盆节活动。
在民间最普及的活动还是放河灯,这里也有讲究。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应张灯祭奠。但人鬼有别啊,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就在那幽冥的地狱里,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就是在水里。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灯表现的是既是生者一种心情,也是做的一件善事。
上世纪60年代,中元节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与许多传统节日一道,都被取缔了,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得到恢复。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了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