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
压岁钱起源于唐代宫廷内,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当正月初一,皇宫内投钱为戏。又据《资治通鉴》杨贵妃生子,唐玄宗赐钱与贵妃。有古诗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糖萧价,添的娇儿一夜忙。自此“压岁钱”习俗就传承到了至今。
有关压岁钱的寓意?
压岁钱是春节期间亲友们互赠的一些零花钱,在民俗文化中,压岁钱寓意着保佑平安。
其实压岁钱,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这种钱并非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佩戴玩赏而铸成钱币形状的物品。宋元以后,压岁钱就变成了真正的钱币。
拓展资料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
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
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