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艺坛二三事安徽黄山 文/江志伟 图/汪苹
她的名字,早就出现在人民日报《201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单》上,那上边写着:“韩再芬,女,汉族,1968年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她的“人物春秋”,早就随着她的天籁般的黄梅戏艺术漂洋过海、誉满全球。她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我国当代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韩再芬从艺
那是1978年秋天的事儿。那一天,她家隔壁的小杨同学要她陪着去县委招待所一趟,说是安庆地区黄梅剧团正在那里招考小演员,小杨想去试试看,巧事儿便由此开始。 气氛紧张的考场里,小杨正在室内紧张的应考。主考官陈明友有事走出考场,却发现居然有个小姑娘不但不紧张,反而在院子里玩耍呢。陈明友再仔细一看,嘿,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天生一块演员的料!于是,他便走上前去探问:“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韩再芬”!“你怎么也不多准备一下”“我是陪同学来考的”;“你怎么不报名”韩再芬答得很干脆:“我家里不会同意的”。爱才心切的陈明友,实在不舍得白白错失掉这个好人才,于是,就连哄带骗的将她引进考场中去,让她唱支歌听听。韩再芬未加思索,张口就来,面前的考场,对于此时的韩再芬来说,就像是家中的竹床与校园的舞台一样,没什么紧张不紧张的。唱的当然还是她最拿手的《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一曲歌罢,陈明友和几位招考人员不约而同地面露喜色。陈明友递给韩再芬一张小纸条,说是让她回家告诉家长,凭此小纸条带她去安庆参加复试。 后来,陈明友他们发现韩再芬没有来安庆复试,于是就与剧团的干事朱永诚一起再次来到潜山,专门做韩再芬父母的思想工作。其父母的理由很充分:“你们招生广告上说的是12岁,我家孩子只有10岁,正是读书的年纪,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招考人员苦口婆心地说:“进剧团也要学文化课,年龄小可请保姆照顾。尤其是到了年底,招人指标就要过期。如此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最后一句话倒使韩家犹豫起来了:“是呀,人生能有多少机遇假如因为我们而使再芬错过了这次机遇,那将会遗憾无穷”。 韩再芬的安庆复试,是她母亲带她去的。复试那天,韩再芬还是演唱那首《洪湖水,浪打浪》,然后就是打打锣鼓点节奏。最后,韩再芬竟然以名列榜首的佳绩被破格录取。就这样,10岁的韩再芬,就被安庆地区黄梅剧团破格录取为学员,开始踏上专业黄梅戏演艺之路。现在,每逢谈及自己的“陪考反被录取”的人生际遇时,无法解释的韩再芬总会这样说:“或许这只能用‘我与黄梅戏有缘’来解释吧”韩再芬绰号
说起绰号“小怪”的来历,韩再芬莞尔一笑,道:“其实,‘小怪’就是‘精灵古怪,不可思议’的意思,没有半点贬义”。至于它的历史,韩再芬说大概是从她学员队的第二年的时候叫起来的:那时候,学员韩再芬白天苦练功,晚上就拿个小板凳,坐在台侧边幕处苦看戏。“苦练功”与“苦看戏”,是她当时最喜欢的事儿;长时期的看戏、学戏的耳濡目染,使得团里的每一个戏她都滚瓜烂熟地烂熟于心,甚至于整部戏的唱词、道白全都能够倒背如流。有一次,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来团里录制一出戏的过程中,照例端坐一旁听戏的韩再芬,突然发现有个演员的某一句唱词唱错了。于是,等到录制结束正待收工的时候,韩再芬郑重其事地向录制组提了出来,结果一回放,果然是唱错了。不知是谁脱口说了一句“这个小姑娘真是个小怪,句把唱词错了都听得出来”的夸赞话语,从此,韩再芬便有了这个“小怪”的绰号,一直叫到今天。 关于这一段史实,麻彩楼有过这样的回忆:当时黄梅戏的演出市场很红火,我们剧团在本地剧场经常有演出,孩子们白天在训练班上课.晚上可以到剧场看演出。这也给了小韩再芬绝好的学习机会,到了晚上剧场有演出,她就跑到舞台下或者侧幕边聚精会神地看、听,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她居然记下了《莫愁女》、《女驸马》、《梁祝》等一本本大戏的全部台词,一字一句模仿学会了全部唱腔。记得有一次,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要给我们剧团的几位主要演员录音黄梅戏唱段,我也将韩再芬带了去观看。演员一个接一个进去录音,我们在录音室外坐着聊天,韩再芬默默坐在一旁始终一言不发,突然间自言自语地冒出一句话:“错了!”我吃了一惊,赶紧问了一句:“什么错了”,韩再芬不好意思地说:“是里面的老师有一句唱腔错了。”我当时还有些不相信,后来果然是这句唱腔有误,重新唱录。这件事情让我心里暗暗赞许,这个孩子是个有心人,时时刻刻都在琢磨着学戏,将来一定会有前途的。 但是,最令众人刮目相看的“小怪”的威力爆发,却是在其后韩再芬的一次随同小分队远赴江西演出中的故事:一次,她随小分队到江西演出《莫愁女》,出了海报,售完了票,可是饰演莫愁的演员却突然失声病倒了。危急之中,队长鬼使神差地问韩再芬:“小怪,你会吗”她说:“行啊”。于是,老师们研究之后就拍了板,并立即投入突击排练。由於《莫愁女》的唱词多,表现的情感复杂,难度很大,当晚演出的时候,老师们都聚集在侧幕两边,聚精会神的关注着,个个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出个偏差。结果是,从未演过《莫愁女》的韩再芬,当晚的救场演出不但非常成功,而且还按照她的体验,对原来的一些动作做了创造性的改动。在《莫愁女》中有一场戏是表现莫愁为徐公子伴读的。公子心不在焉,老是望著莫愁,被老师发现追问,徐公子支支吾吾说是看燕子,先生就以燕子为题,要他即席赋诗。徐公子吟了三句:“南来小儿女,双双梁上栖,呢喃私语切”,这时莫愁顺手拾起脚边的小石子投过去,并向公子递眼色。公子醒悟,吟出了“投石惊不飞”。平日里韩再芬在边幕处看戏时就有看法,总认为这一动作的表现有些生硬,似乎莫愁早知道身边有石子,如果没有石子,又该如何表现呢为了使这一动作更加逼真,韩再芬这次演出时便做了如下改动:在徐公子续句为难时,她表现暗自焦急,然后,忽然眼睛一亮,发现地上小石子,马上背着先生轻轻拾起,朝公子投过去,徐公子闻声转向她。她先指石子,然后又指燕子,徐公子这才悟出了最后一句诗,终于摆脱了困窘。这一改动,使投石动作更加合情合理、更有层次,也更增加了戏剧性,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次创造性的救场表演,充分显露了“小怪”韩再芬的艺术才华。人们哗然:从来没有演过莫愁女的她,居然能够演得如此的风生水起,韩再芬真是怪了!从此,“小怪”的绰号便越叫越响起来。 关于韩再芬的“小怪”的绰号,麻彩楼团长则有着这样的记忆:剧团老师们说韩再芬的“怪”,是指她不仅文化课学的好,尤其在学戏中有过人的悟性,进步神速得让老师们惊讶,常常让老师们有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全剧团上下的人都喜欢她,都愿意把自己的一手绝活传给她。我自韩再芬幼时起也就一直喊她“小怪”,到90年代初我离开剧团前,才改口喊她“小韩”。韩再芬减肥
“韩再芬减肥”这件事儿,要从当年麻彩楼与韩再芬之间的故事说起,因为她们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只是“团长与演员”、“老师与学生”或“梨园师傅与得意门生”那么简单,我们甚至于可以作出这样的论断:没有麻彩楼,就没有韩再芬的成功减肥!没有麻彩楼,就没有韩再芬的艺坛辉煌! 按照一般的名人绍介:“麻彩楼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原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团长、原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团长、韩再芬的授业老师”。但是,对于韩再芬来说,“麻彩楼”三个字的分量,是那么的恩重如山;而对于麻彩楼来说,“韩再芬”三个字的珍爱,更是那么的楚楚动人。且不说假如当年要不是麻团长的破格拍板,就没有韩再芬的进入剧团;且不说那部由著名剧作家、音乐家王兆乾先生为麻彩楼度身打造的黄梅戏精品之一《女驸马》,后来均一直由韩再芬主演的厚遇,只要听听她曾经亲口对韩再芬说过的这样一段话,人们就肯定会产生出可歌可泣的况味。麻彩楼曾经这样对韩再芬说:“严凤英老师是1968年去世的,你是1968年出生的,也许你是严凤英老师的灵童转世,你一定要努力,将来黄梅戏振兴的担子会落到你的肩上的”;而在韩再芬结束学员班、正式成为剧团的演员以后,麻彩楼就一直将她带在身边,十几年里形影不离。刚开始时,有人笑话她像只护鸡崽的老母鸡;可她却说:“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在戏剧界培养一个好演员多不容易,出现一个有天赋的演员苗子更不容易,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都难以寻觅一个。现在发现了韩再芬这样有接班培养前途的小演员,我能不把她当个宝贝吗”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麻彩楼退休之后移居到上海和女儿生活在一起,韩再芬还是三天两头的就要给她打一次长途电话,有时候在电话里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说的还全是黄梅戏的事。比如:2005年12月,韩再芬出任“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后不久,就给她打来了电话,邀请她回剧院,组织一帮老艺人挖掘、整理出一批早期的传统黄梅戏,让剧院的演员们给排演出来,既作为黄梅戏遗产传承下去,也可以让现在的年轻一代演员能演会唱真正的传统黄梅戏;再比如:2010年春节刚过,韩再芬又给她打来电话,说自己又有了新的打算,剧院正在着手筹划办一期学员训练班,就像1978年那样选拔培养新一代的黄梅戏苗子等等。 韩再芬向我们讲了一个麻彩楼陪着她一块减肥的动人故事:那是1992年饰演《西施》时的事儿,当时的韩再芬一身肉,自从演过《香魂》之后就一直“青春肥”,喝白开水都发胖,全身是肉,胖得到了此前不久连饰演《杨玉环》中的杨贵妃时,都不用增肥就能满足角色需求的地步,显然,韩再芬此时的身体情况,与西施的角色要求实在相差太大。为了西施这个角色,韩再芬必需在“快速减肥”与“立即换人”之间作出抉择。 关键时刻,又是爱才如命、呵护有加的麻彩楼,为她助了鼎助之力:为了舞台上的“病西施”、“瘦西施”的形象需要,她决定陪着韩再芬一块减肥瘦身!从此,一连二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们师徒俩每餐都只吃一个苹果或一个鸡蛋。韩再芬回忆说:“那段时间,米饭肯定不能吃,天天到吃饭时,麻团长就把我关到她房间里,给我个苹果吃吃,看不到别人的大块朵颐。坚持了二个来月,体重急剧下降,从130斤快速减少到100来斤,人瘦得变了型,关在宿舍里不敢出门,登上舞台一转就头晕”,完全符合了角色的要求。正值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期间演出,她发高烧,打吊针,但她抽掉吊针马上登台。为了演好这个饱受战乱、体弱多病的美女西施,有一天终于昏倒在排练场上,医生说韩再芬的血色素只有6克,必须住院治疗。当时她就急了,说:“吴越两国就要交战了,我哪有心思住院哪”!医生明白了后,说:“姑娘,搞艺术可不能不要性命啊”!最后,虽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再芬通过西子捧心、蹙颦、采莲等情节,把西施这个民女、弱女、美女形象和她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演出效果超过了作者和导演的想象;在上海和海南演出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上海市评选“白玉兰奖”,她以西施的成功,在十五名获奖者中荣居第二;但是,《西施》也给她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那就是“我妈说,我的身体,就是从这次减肥差下来的。从那以后,直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胖起来过”。就在我们这次采访她的妈妈时,她妈还是多次说起那句话,并说:“我对再芬是从小操心一直操到现在啊。前几天再芬又打来电话,跟我说出现耳鸣。我急了,赶紧找人专门为她定制了六味地黄丸要她吃,也不知她吃也没有吃”听到韩妈妈的这句设问,我们都心中有数,你只要听听韩再芬以下的这些话,你就可以猜到她到底吃没吃那些六味地黄丸了:“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黄梅戏给我更大的乐趣,所以业内人士戏称我是‘艺术疯子’。追求每一个角色的成功,是我恪守的信条,我就是带著这样的信条,从昨天走向今天,从今天走向明天”。 韩再芬说:黄梅戏走出安徽,是上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让黄梅戏再度辉煌,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追求。在新的时代面前,黄梅戏有太多的机遇和挑战,我将继续踏上征程,走进新的黄梅飘香的季节,和我的同伴们一起,去圆一个又一个黄梅之梦!于是,在我们的耳边,又一次回响起韩再芬那铿锵有韵、感动艺坛的“黄梅宣言”: “在我眼里,黄梅戏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生命孕育在众多热爱黄梅戏艺术的观众群体中, ——生命孕育在每一位献身黄梅戏的艺术工作者中, ——生命孕育在黄梅戏自身的比较优势中”………
【图片说明】
1、本文作者在韩再芬家中对她专访(2帧)。
2、韩再芬在家中(2帧)。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作者简介
江志伟,男, 1947年9月11日生(农历),安徽黟县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职称。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江志伟:韩再芬艺坛二三事
相关推荐
- 四声音节是什么(汉语拼音一二三四声)
- 12345什么成语(一二三四五是什么成语)
- ha怎么组词(ha的一二三四声汉字)
- 12435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二三四五六七八打一成语)
- ha组词(ha的一二三四声汉字)
- 二三得四是什么生肖教学(二三三四打一肖)
- 厦门二三月份天气冷吗(厦门三月份还会冷吗)
- 一二三航空是什么公司旗下的 一二三航空是哪个航空公司旗下品牌?主要机型为?
- 一二三四声怎么分平仄入声 一二三四声怎么分平仄入声法
-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什么(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什么)
- 二三四五六七八六九打一成语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六九打一成语横批)
- 初二数学考二三十分有没有救(初三英语只考二三十分)
- 什么二三事作文 初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给了我们哪些写作文的启示?
- 什么二三事作文500字(朋友二三事作文600字初一)
- 怎么防止老年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怎么预防【老年斑】)
- 宋万灵 l 道熙先生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