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劳顿是什么意思近义词 (舟车劳顿下一句接什么)

舟车劳顿是什么意思?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读音:zhōu chē láo dùn

近义词:车怠马烦、鞍马劳困

舟车劳顿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没有下一句

舟车劳顿,拼音是zhōu chē láo dùn,形容旅途疲劳困顿。出自《围城》。

元宵节愿大家团团圆圆。佳节过完意味着年也要走了,我们今天来说点不一样的。

年一到,人山人海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先是火车站滞留的人头挤满候车大厅,晒出来的照片犹如“筛枣子”一般,布满整个箩筐,令人瞠目结舌,然后就是车龙大塞、路路水泄不通,致使无论粤东还是粤北,原来与珠三角四五小时的车程,竟被活生生地拉长至十七八个小时,更有甚者早晨五点钟启程到上午十点尚未离开广州的腹地……这还不算,高速路上整齐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动也不动地覆盖了整个路面,急死了司机更憋坏了乘客,如此场面如遇航拍,保准“蔚为壮观”。

周遭是这番煞人的景象,其中之人更是焦灼难耐、疲惫不堪。晕车晕船尚属小事,遇上一两个粗心大意或莽撞的搞出一两个意外,那就是烦上加烦了。这么折腾,回去小憩几天后,又重施“故伎”,年也就在这折折腾腾、反反复复中不知不觉地过了……

其实,如此舟车劳顿、全民大迁徙是否真的有必要呢?笔者认为答案有待商榷。

不可否认,在很多人看来,年关大得很,过年回家是传统、是情结、是无法炮制的念想,所以过年务必是要回家的,这是每年的重头戏,轻易动弹不得。但笔者却不以为然。

首先,过年的重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核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过年的重点在于团聚二字,更细致一点讲,过年至重在于见到父母、孩子和家人。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对这样的表述,笔者是十分认同的。家的味道在于妈妈做的饭菜的香味、在于爸爸叮嘱学习和工作的温暖还有孩子们欢天喜地的笑容……事实上,这些美好拥有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同他们相处在一起,却并没有因为相聚的地域出现不同而有所减弱。试想下,如果团聚之时恰逢乔迁新居,这样的情形下过年是否还会觉得变了味儿呢?显然不会,相反,很多人还会冠以“双喜临门”而自喜不能已。所以,归根结底,团圆是人的团圆,而非地域的团圆,只要见到想见的人、闻到想闻的味道、看到想看的笑容,无论在哪里团聚,都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年。

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大费周章、涌入春运大潮只为一两日短暂的逗留和相逢,实在是有些徒劳。换言之,当春运大潮开始,蜂拥而出的人从中心城市络绎不绝地涌向四面八方时,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维,把父母、孩子和亲人接过来,接到这个我们日夜打拼、为之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城市里来,让我们的家人融入我们平日的生活、知道我们每天的节奏、理解我们日常的感触,是不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呢?这样一来,既避开了回乡的高峰、又避免了旅途无谓的劳苦和消耗,还能同家人其乐融融,可谓“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反驳,甚至斥责,认为为了躲避一两天的劳累而不愿回归故里是一种令人鄙夷的行为。对这样的质疑,笔者表示理解,但我同时也要声明两点:

第一,把家人接到我们生活的地方不是为了逃避旅途的劳顿,而是把有限的假期充分地利用起来。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七天的长假时间在过春节,有些单位可能时间长些,但也不过十来天。算算我们春运期间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多数人短则一天、长则两三天,这样一来一回,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把家人接来就有所不同了,这样做的目的最直接的就是要把在旅途上浪费的时间换化成同家人团聚的时间,把被路途浪费的精力和心情节省起来,用到我们亲爱的父母、孩子、亲人身上,把爱的时间放大、拉长。我想,对于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态度的吧。

第二,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并不是主张不回家、也不是认为离乡背井很舒适,而是说避开这些拥挤的人潮,选择非高峰期的时间回家,近一点的可以选择周末或小长假回趟家,远一点的把过年请假的时间摊到平时的日子里,这样一来,归家的路既畅通无阻,又能多回家看看,其实比每年扎堆回家更实在、更贴心、更孝顺……

因此,在这里笔者呼吁大家,平时多回家看看,逢年过节把家人接过来,这样的亲热比“久久回一次、一次回久久”要靠谱的多,如果您觉得有道理,那就请您转给身边的人看吧,让大家一起来优化春运探亲的质量,让我们的亲人和我们自己从真正意义上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美满的新年!

版权声明